OECD教育总览2012
1. 高等教育从业人员比例不断增加
根据OECD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拥有高等学历的就业者的收入平均比初中毕业生高58%,这一收入差距在2010年时扩大到了59%。这种差距不仅仅存在工业化国家,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的高等学历的就业者收入最高,他们与初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已经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基本一致。
过去十年,在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0年的31%。尽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幅增长,同时,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出现低迷,然而拥有高等教育的就业者的收入仍然十分丰厚。这一现象证明,即使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知识经济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女性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在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60%增加到2010年的69%,同期,男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48%增加到55%。
从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教育程度对子女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66%;父母只接受过高中程度教育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37%;父母只接受低等程度教育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有20%。
2. 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留学生
2009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平均为6.2%,其中丹麦、冰岛、以色列、韩国、新西兰和美国的教育投资比例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37个调查成员国中只有5个成员国的教育投资比例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它们是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南非。
从1995年到2005年期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公共基金投入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为78%,2000年为77%,2005年为73%,2009年为735;私人资金投入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平均上升的幅度达到5%,而墨西哥、葡萄牙、斯洛伐克和英国的上升幅度达到10%以上。
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平均达到62%,其中有49%的年轻人会在25岁以前接受高等教育。从1995-2005年期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长了25%。
2010年,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共接收410万国外留学生(按国籍),其中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学生占国际留学生总数的52%。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接受国际留学生的人数是其成员国出国留学人数的2.7倍。
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每个国家接受国际留学生的人数占世界国际留学生人数的比例都超过6%;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留学生主要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土耳其和美国;国际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瑞士和瑞典的比例达到其学生总数的10%,同时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卢森堡、新西兰、瑞士、瑞典、英国和美国的高级研究项目中,国际留学生人数的比例超过20%。
3. 外国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科研人员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中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瑞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中超过40%。而在外国科研人员的多样性来看,日本和瑞士的外国科研工作者来源较为集中,其将近60%的海外科学家会集中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巴西和比利时的海外科学家的来源也较为集中,有50%的海外科学家会集中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而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海外科学家的来源较多样化;海外科学家的来源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德国和瑞典,只有33%的海外科学家会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同时,在海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也会积极参与祖籍国的科研合作研究:
所在国与来源国进行科研合作比例 (%)
随着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际劳动力市场中的外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下面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外国劳动力构成:其中澳大利亚主要的外国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英国(21.1%)和中国(12.5%),比利时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德国(15.2%)、法国(15.2%)和意大利(13.0%),巴西的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阿根廷(16.0%)、法国(14.0%)、哥伦比亚(12.0%)和秘鲁(12.0%),加拿大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英国(13.5%)、美国(13.5%)和中国(10.9%),英国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德国(15.2%)和意大利(10.4%),美国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16.9%)和意大利(12.3%),日本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33.7%)和韩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