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醒鸿:欧洲市场仍有空间,投资与挑战并存

2017年1月3日



花醒鸿,博龙投资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现在欧洲的发展态势,于我们投资者而言有巨大的市场。


  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投资公司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由于欧洲,主要是西欧的经济处于调整期,有大量需要处理的不良资产,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欧洲与美国银行相反,欧洲银行所有的资产都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债务危机,而不是美国经常出现的房地产按揭的危机。最近的欧洲之所以有这么多机会,首先是欧洲经济不景气,无论实体经济还是从整个金融业,进而带来很多的问题。还有监管政策的变化。所以现在欧洲银行要在几年之内去杠杆化、清理不良资产,挽回经济颓势。但是银行清理资产的时候肯定有顺序,首先是它最不在乎的客户:房地产贷款和房地产按揭,所以目前很多处理的资产都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资产。再往后就是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各个行业的企业,以及老的客户,包括很多家族企业。所以如果要继续去杠杆化,势必要增加股权的比例,要去吸引投资者,无论是来控股还是参股,所以对于国内的战略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良机。 而且现在欧洲整个政治前途不是很明朗,给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虽然对于欧洲来讲很不幸,但这实际上意味着很多潜在的机会。


  第二方面,欧洲经济跟中国有巨大的互补性,既包括产业,同时贸从易角度来讲也是一样。最好的打破贸易壁垒的办法之一,就是要进入那些市场,形成一种真正的融合。让我们中国的市场成为它的市场,我们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研发团队还可以更多地利用本地发挥他们自身的研发优势、创意优势,这在欧洲是行之有效的,有非常大的协同效应,可以更好地促进双方的经济体甚至文化的融合。再加上广泛的政治方面的合作,这样会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对于我们双方在经济、商业领域的合作非常有用。


  实际上在投资期间,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须非常关注文化的区别,包括不同的商业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在投资日本的公司时,我们公司为了更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延长了投资期,按照美国和日本政府的建议做有关企业的重组方案。


  同时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处理我们所买的不良资产。如果要是处理不当,不管是贷款客户还是银行本身,他们都会非常小心。所以我们在文化上要非常敏感,要了解,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知道处理的是什么,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不是靠短期的低买高卖。在处理团队、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处理劳工关系、政府关系上,都需要额外的小心谨慎。这需要很多的经验和积累,但是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