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代理驻华协调员桑爱玲: 构建可持续全球化 重建疫情后新世界

2020年11月11日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联合国代理驻华协调员桑爱玲(Amakobe Sande)在论坛上发表了致辞,她在致辞中强调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反全球化对世界造成挑战的背景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全球化的目标和要求。

以下为发言全文整理:

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作为探讨全球化问题的论坛,其作用也在增强。感谢您们为促进包容性和建设性对话所做的一切。

这场论坛举办得恰逢及时。世界正在全力应对多边主义和全球化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我想就这些挑战,以及中国在克服这些挑战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当下最紧迫的挑战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疫情的全球流行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并导致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体量直线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2%。世贸组织还报告称,预测的主要风险是经济下行。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内不能成功遏制新冠疫情传播,这种全球衰退可能转变为对全球化的一个关键支柱的更严重破坏,该支柱就是国家间不断扩大的商品和服务流动。

第二个更深层次的挑战是,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世界范围内不平等现象扩大的后果,全球化产生了少数从中受益颇多的“赢家”,以及大量的“输家”,这些“输家”的生活水平停滞或下降,这从持续甚至加重的贫困情况就可以看出。以中国为例,尽管在近几十年里,收入不平等情况急剧扩大,基尼系数目前约为0.46,但却几乎没有“输家”,这是因为中国的贫困人口也在急剧下降。但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的经合组织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许多非洲国家的贫困人口并未如期减少。最近一项针对非洲贫困趋势的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商品销售有关,根本作用不到平常人。”

这些挑战非常严峻,但我希望,如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们都能从这些挑战中吸取正确的教训,其影响就可以减轻。现在,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和巨大机遇是,需要吸取这些正确的教训。正如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利用复苏方案从新冠疫情造成的严重影响中“更好地重建”一样,让我们也努力使全球化更好地从当前的混乱中恢复过来,转向一种新型的、更可持续的全球化。也就是说,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三个层面上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全球化。这是今天中国和全球面临的真正挑战。

经济实现可持续全球化并不是建立在过度债务或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生产力增长的基础上,其根本是减贫、人力资本开发和创新。

以当前的一个挑战为例,中国在全球投资流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欠中国的债务迅速增加,其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中国在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和减免讨论中的领导地位,使这些国家有机会重回健康的发展道路,这将为可持续全球化做出巨大贡献。

社会方面的可持续性全球化不仅要减少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还要减少国家内部的不平等,需要充分关注全球贸易和投资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因此,它要有可靠的长期政治支持基础。中国向世界承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于上月决定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倡议(COVAX),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所说的“人民的疫苗”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了中国对社会可持续性全球化的支持。

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全球化是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应用更高标准的全球化,它将确保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宝贵自然资源都能得到保护,向低碳技术的转变是全球性的,而不是高或低碳社会将排放散落到世界各地。联合国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做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如果这一承诺可以扩大至中国境外,以充分考虑中国海外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则将进一步促进可持续的全球化。

这是我们的挑战,也是中国的挑战。在中国努力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国家目标,追求更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方选择对全球的影响。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把全球化建设得更好。2020年,我们极其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各地的人民和国家仍然脆弱、不堪一击。不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的原则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它必须成为我们共同创建的新型可持续全球化的基础。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它会很容易实现。驻中国的各联合国分支机构希望能继续拥有中国的支持。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总是存在着优先考虑实现国家目标而不是全球影响的诱惑。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转向可持续性全球化模式,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将无法实现繁荣安全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全球利益。

(本文根据联合国代理驻华协调员桑爱玲(Amakobe Sande)在全球化智库(CCG)2020年11月11-12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