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战略思维和对策研究的相互关系

2022年8月15日

杨洁勉,
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战略思维历来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内外形势的特长所在。在当前和今后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要以战略思维为纲去统领和统筹对策研究。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的战略思维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努力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发展的大势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坚持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其次,全面研究中国在世界新形势下的全球和外交战略。战略态势和总体战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既定战略要管几年、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其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战略目标、战略条件、战略挑战、战略任务、战略布署、战略评估等。第三,经常进行战略比较和扩大战略影响。国际战略是全球性的,很多不是中国所能掌控的,因此要对世界主要大国和重要国际及地区组织的战略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决定中国自身的战略取舍。此外,要把中国的战略在国际上宣传推广,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国际支持。例如,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上的努力即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策研究在当前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学界专业人员胸有家国情怀,积极资政建言,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从专业的应用研究上讲,高质量的对策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策的时效性。外交和国际关系瞬息变化,往往在时间上非常紧迫。在这方面,中青年研究人员具有优势,他们视野开阔和善于收集资料,并且能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的成果获得领导们肯定性批示也就相对要多些。第二,对策的基础性。对策研究需要坚实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道理很简单,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不能靠临时拍脑袋。只有在平时积累和长期研究基础上才可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策研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阅历、经验、学问和思考等的综合基础,因而中青年研究人员要努力向资深专家学者以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请教。第三,对策的前瞻性。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的对策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发展提升,在中国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进程中,对策研究还要有前瞻性,即为将来留有发展的空间。例如,中国在大陆发展时期和海洋发展时期的政策需要防止前后矛盾,努力做到有序衔接和综合平衡。

简言之,战略思维和对策研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建设性互动中不断前进。战略思维不能大而空,对策研究不能细而碎。“知耻近乎勇”,我们学界在评估他人工作时也要评估自己的工作。要经常“回头看”,有哪些战略设计和对策建议没能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文章选自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2022年8月15日

 

关键词 杨洁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