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竞争”不能概括中美关系的全部

2023年12月18日

2023年10月2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谈三点。

首先,我同意科林·布莱特福德关于多元化的观点,这是非常好的一点。因为多元化就是当前世界的一个根本事实,在政治体系、经济体系、价值、文化、文明、历史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你说哪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多元化,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根本现实。因此,在我们谈论这个世界的时候,谈国家关系的时候,谈任何话题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切入点。多元化意味着不同,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区别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这就让我想到了第二点,该怎样处理好差别和不同。

51年以前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访问,大家集中在白宫、内阁成员、议会成员,还有其他人他们齐聚白宫。尼克松总统跟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有分歧,有不同,但是他们不一定非要是敌人。这样一种精神应该被我们继承下来。

再进一步说,我认为差异和区别不见得非要引发冲突,而差别其实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因为我们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任何方面都能够取长补短,所以,我们得更进一步明白,差别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推动我们走向更大的进步。

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只要美国的决策者能够接受这样的理念,那就是差别和不同可以且应该是进步的一个来源。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基于长期观察美国的外交政策还有理念得出的结论,美国有一种使命感,它想改变这个世界。作为一种民族性格特征,美国这个国家非常特殊的是,它有非常强大的干劲来改变这个世界,希望别人更像它。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在崛起。因此,中国就成了一个威胁,像这样一个逻辑是非常有问题的。

现在美国的决策者使用“竞争”一词来描述美国和中国的关系,这正是源于前面我提到的那种逻辑,但这应该得到质疑。有人说中国是威胁,就因为这个国家和他们不一样,这是非常有问题的逻辑,而且也是错误的。用竞争这个词来定位中美关系仅仅描述了这个关系的一部分而已,至少是过于简单化了。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广泛的,它有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民间交流、人文关系,我们不能仅仅用竞争这个词来直接为中美关系定位或者定性,我们应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而且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其加以重新的思考。

最后我想说我同意刚才的发言,沟通、好的沟通、及时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双边关系来说非常关键,但是,如果去指责对方当然非常容易。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指责中国政府或者指责美国政府,这是很容易做的一件事,但这没有什么用。比如,中国国防部长仍然是美国政府制裁名单上的一员,在这样一种情景下,我们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建议,就是我们的防长和你们的防长一起开会,这对于我们是很难接受这样一个建议的,因为这简单地说就是尊严的问题。对我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希望我们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们也能够理解这一点。所以,这不应该是相互指责的问题,相反应该进行对话。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中国疫情后最大线下全球智库论坛在京举办

视频合集 | 疫情后中国最大全球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