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利巴贝格:全球问题不应该被分歧化
2023年12月17日2023年10月2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北京举行。欧洲监管中心总干事布鲁诺·利巴贝格(Bruno Liebhaberg)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认为现在全球局势非常糟糕。欧洲的“大门”乌克兰现在有战争。在很多欧洲国家还有政治极端主义的崛起,中东战争、以色列、哈马斯等。在非洲的利比亚、尼日尔、刚果也有冲突和紧张,甚至在美国也看到选举前的一些动荡,下一届选举结果可能导致他们不一定支持全球的多边主义,这是我们比较担心的。全球到处都有恐怖主义的崛起,我的老家布鲁塞尔就有恐怖主义的崛起,大上周法国也遇到了。
还有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现在我们要实现巴黎协定中1.5摄氏度的目标,但是如果让情况继续下去,这一目标将很难实现。尤其我们看到那些脆弱的国家的人民与种群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还有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在南方,在全球各个国家,治理问题在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不足为奇,因为有气候的影响,还会越来越脆弱。但有一个好消息是科技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更快,比我们期望中发展的更好。
意识形态分裂也在增加,这也影响到和谐的发展。还有监管方面的重点也被政治化了,意识形态分歧,比如南北西东或者民主、独裁、宗教国家、世俗国家等等。如果看向全球问题,我还想回到我的同事索尔海姆提到的,其实全球问题不应该被分歧化,也没有被分歧化,在气候变化方面过去几年中分歧减少了,特别在中美之间。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落实了2021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国的碳排放体系,占到全球碳排放的40%,但是这场战斗还未结束,中国还占到全世界排放的30%。所以,我们特别赞赏在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我们相信这样的努力会一直继续下去。
数字是另外一回事,数字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好处以及挑战。挑战是,很明显,政府希望能够收回对数字空间的控制,这些监管规则通常也会涉及到经济利益和价值,比如集体的选择,所以,在我刚才提到的意识形态分歧化的背景下,不一定非要是这样的,在监管数字化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朝着刚才我说的那个做法来做。
从疫情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理念,这个理念不仅仅在欧盟存在,经济和安全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问题,对于中国、美国、欧洲都是一个大关切。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你们进行监管时经济和安全涉及到保障和经济,还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这两者要协调好。
我们看到数字化、治理、意识形态分歧,现在有一个趋势,数字化越来越趋同,与此同时,可以看到中美之间的技术脱钩还有类似的一些做法,在全球范围中的。在数字化领域发生的这一切将很大影响到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怎样能够更好的推动全球治理的建设?在我所在的智库欧洲监管中心一直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开始的基础就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看到了分裂、碎片化,互联网的碎片化,这对欧洲、美国、中国都不好。所以,和原WTO总干事帕斯卡·拉米一起协调,我们开展了一个项目,全球化全球治理,就是目前数字领域的全球治理。我们看到数字化有防火墙,但是对于全球互联网监管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所以,我们的目标,一方面要保持二轨对话,同时,也要注意数字化世界的治理,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观点。
现在能够发声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想发出他们的声音,这是一对矛盾。我在这里想给中国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待合作走廊的?数字领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整合?在今天面临复杂的世界,合作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我想提的一些问题。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