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买美债不如买“脑袋”
2009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表达对中国的“美元资产”的担心说:“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 心。”随后,英国《金融时报》用数据解释:中国外管局持有约1600亿美元海外股票,但当时这些投资已缩水逾50%(即亏损超过800亿美元)。
2013年3月14日 -
国际高等教育呈现大范围的跨国流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在2010共有360万留学生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个数据在2000年只有200万人,国际留学生的数量在10年内增长了78%,表明了高等教育的招生逐渐实现了国际化。 全球的人才流动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无障碍流动。科研活动的国际化,师资培养和聘用的国际化,生源构成的多元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性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纬度。 东亚和环太平洋地区是国际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地,占国际留学生的28%,而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占到了这一地区的一半以上,是国际留学生总量的17%。国际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北美和西欧的国际留学生排名第二,占国际留学生总量的15%。 而从相对数量上看,中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留学生比例最大,中亚有6%的学生会选择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比例是5%。
2013年3月13日 -
2013博禹——人力资源环境报告
2013年2月8日,博禹中国集团发布2012年《人才环境指数》,本报告对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及企业的5576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中3811名来自中国大陆,532名来自中国香港,325名来自新加坡,294名来自中国台湾,64名来自欧洲,88名来自北美。超过80%的受调查者担任管理职位,其中199人担任总裁/CEO或地区领导,570人担任董事总经理/总经理/国家分公司经理。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经济低迷之下西方看好中国市场,然而大陆高管最悲观,高层流动也显示出更趋向于稳定的迹象,有27%的受调查者计划留任,而去年仅为9%。 (一)2012年更换工作的意愿降低 2011年希望更换工作的职场人士今年更换工作的意愿显著下降。更丰厚的薪酬、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强有力的领导力是关键因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则是重要考虑因素。 与去年相比,更多大陆受访者倾向于长期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他们认为,“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快速的职位晋升”更重要。 年轻群体对企业明晰的发展前景、受人尊敬的领导力、透明度、公平信念和基于绩效的晋升模式尤为推崇。 (二)更加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对于中国大陆的雇员来说,中低层管理人员更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这一因素,对于广大的女性受访者更是如此,她们倾向于选择提供弹性工作时间、便利工作位置以及规律的工作时间的雇主。 新加坡人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是全球技术最熟练、生产力最高的劳动力之一。薪酬是新加坡雇员更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34.8%),其次是领导能力和公司战略(27.1%)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23.2%)。在留任当前工作方面,新加坡雇员看重的因素依次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37.3%),薪酬(27.5%),工作职责(21.6%),工作地点(19.6%)。 (三)更换工作时,国内职员关注健康环境和子女的教育 在更换工作方面,中国大陆的人才除了同样关注职位晋升和优质生活外,与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人才相比,更加关注健康的环境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台湾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则更加关注职位晋升和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大陆受访者首选目的地分别为北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欧洲次之。香港是所有的受访者中亚洲的首选目的地,仅有35.6%的香港受访者对驻外移居工作表示感兴趣。 在就业首选目的地排名中,国外仍然大陆职场人员的首选,而国内城市的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青岛、南京、厦门。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受访者偏爱北京(41%),工业科技领域的受访者青睐苏州(33.9%),详见图-3。 图3 中国大陆的职员最向往的工作地点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在过去12个月里,受访者中至少有一大半的人收到2个或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他们对今年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其中,他们的乐观情绪较去年的42.8%显着下降到今年的22.8%。相应地,他们职业转变的意愿则从去年的33.2%降至22.2%。 同时,2012年中国大陆的就业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即使是在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金融服务和工业技术行业,4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获得了至少3次就业机会,从中不难发现中国大陆的职场人员和管理人员仍有大量的机会。下面是过去一年内不同行业的职员收到的工2013年2月8日,博禹中国集团发布2012年《人才环境指数》,本报告对来自不同地区、行业及企业的5576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中3811名来自中国大陆,532名来自中国香港,325名来自新加坡,294名来自中国台湾,64名来自欧洲,88名来自北美。超过80%的受调查者担任管理职位,其中199人担任总裁/CEO或地区领导,570人担任董事总经理/总经理/国家分公司经理。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经济低迷之下西方看好中国市场,然而大陆高管最悲观,高层流动也显示出更趋向于稳定的迹象,有27%的受调查者计划留任,而去年仅为9%。 (一)2012年更换工作的意愿降低 2011年希望更换工作的职场人士今年更换工作的意愿显著下降。更丰厚的薪酬、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强有力的领导力是关键因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则是重要考虑因素。 与去年相比,更多大陆受访者倾向于长期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他们认为,“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快速的职位晋升”更重要。 年轻群体对企业明晰的发展前景、受人尊敬的领导力、透明度、公平信念和基于绩效的晋升模式尤为推崇。 (二)更加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对于中国大陆的雇员来说,中低层管理人员更看重工作和生活平衡这一因素,对于广大的女性受访者更是如此,她们倾向于选择提供弹性工作时间、便利工作位置以及规律的工作时间的雇主。 新加坡人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是全球技术最熟练、生产力最高的劳动力之一。薪酬是新加坡雇员更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34.8%),其次是领导能力和公司战略(27.1%)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23.2%)。在留任当前工作方面,新加坡雇员看重的因素依次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37.3%),薪酬(27.5%),工作职责(21.6%),工作地点(19.6%)。 (三)更换工作时,国内职员关注健康环境和子女的教育 在更换工作方面,中国大陆的人才除了同样关注职位晋升和优质生活外,与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人才相比,更加关注健康的环境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台湾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则更加关注职位晋升和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大陆受访者首选目的地分别为北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欧洲次之。香港是所有的受访者中亚洲的首选目的地,仅有35.6%的香港受访者对驻外移居工作表示感兴趣。 在就业首选目的地排名中,国外仍然大陆职场人员的首选,而国内城市的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青岛、南京、厦门。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受访者偏爱北京(41%),工业科技领域的受访者青睐苏州(33.9%),详见图-3。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在过去12个月里,受访者中至少有一大半的人收到2个或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他们对今年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其中,他们的乐观情绪较去年的42.8%显着下降到今年的22.8%。相应地,他们职业转变的意愿则从去年的33.2%降至22.2%。 同时,2012年中国大陆的就业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即使是在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金融服务和工业技术行业,4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12个月里获得了至少3次就业机会,从中不难发现中国大陆的职场人员和管理人员仍有大量的机会。下面是过去一年内不同行业的职员收到的工作邀请(见图-4): 新一代管理人员要想赢得员工的敬重和信任,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长的任期外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职业和人文素养。 对于大陆的职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两者在企业发展方向和领导力上相近,而在是企业的透明度及企业公德和社会责任方面有较大差异。而员工理想的企业文化包括:明确的企业发展前景、受人尊敬的领导力、透明度以及企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员工尤其看重企业文化中的公平理念和择优晋升两个因素。 --【本节内容编译自博禹--2013人力资源环境报告】 作邀请(见图-4): 图4 同行业的职员收到的工作邀请次数 新一代管理人员要想赢得员工的敬重和信任,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长的任期外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职业和人文素养。 对于大陆的职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两者在企业发展方向和领导力上相近,而在是企业的透明度及企业公德和社会责任方面有较大差异。而员工理想的企业文化包括:明确的企业发展前景、受人尊敬的领导力、透明度以及企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员工尤其看重企业文化中的公平理念和择优晋升两个因素。 --【本节内容编译自博禹--2013人力资源环境报告】
2013年3月10日 -
智利:启动创业项目——“启程智利•Start-up Chile”
2010年,智利政府创办了大型项目--“启程智利·Start-up Chile”,旨在吸引全球各地的企业家来智利创业,将智利打造成拉丁美洲的“硅谷”(Chilecon Valley)。 Start-up Chile计划主要是从世界各国“进口创业家”,智利政府为这些进口的新创公司提供4万美元作为为期六个月的公司营运费用。同时获得一年期的签证、免费的办公室、网路、指导、筹措资金协助及介绍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等优惠条件。 这个计划于2011年1月13日正式开始,然后下一阶段预计吸引100个创业团队进驻。智利希望在未来三年内“进口”1000个创业团队。 获选的创业团队必须做的只是"努力的创业",没有留下来的义务,不需给股权,没有繁琐的合约。智利希望借此吸引到全世界够聪明的创业家及人才,并期望这群人能为智利带来几方面的助益: 第一、创业家可能因为喜欢上这个国家而选择留下来。第二、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家将会为智利当地的经济圈带来全球视野。第三、将强化与全球最新技术的同步。当然,创业者创造就业机会和产业创新的好处更是全面性的。 智利政府承诺,为每个创业个人或团体无偿提供4万美元启动资金(无需偿还),为期一年智利签证以及各方面政策支持。Start-Up Chile自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大约来自37个国家的500家企业来智利开创事业。这些企业家纷纷涌向这个被誉为“智利硅谷”的地方。
2013年3月10日 -
印度:加大科研投入
印度政府将2010-2020年确定为创新十年,计划在国内建立14所国立创新大学,并成立了国家创新理事会,负责创新路线图制定。同时印度政府在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年会上发布了《科学、技术、创新政策2013》,未来将加强私营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同时把GDP中的2%投入到科技研发中,并在研发基金发放上对公共科研机构和民间研究机构上一视同仁。在创新创业融资渠道方面,除了充分发挥现有的“包容创新基金”、“全国创新基金”和“蜜蜂网络”对基层创业的成功经验外,还将引入“风险创意基金”和“小理念小资本”等新的投资体制。印度政府将在五年内将专职从事科技研发的研究人员的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二。
2013年3月10日 -
英国:加大商界精英的引进力度
2008年,英国设立了专门的企业家签证,允许投资额达20万英镑的公司创始人在英国定居3年。2011年,英国决定进一步向具有巨大潜力的非欧盟企业家开放,争取此类高价值移民。目前,英国政府允许一些由创业投资公司、天使投资人和创业种子基金支持、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家以5万英镑来英国创业。企业创始人如果在3年内至少创造10个就业岗位,或产生500万英镑收入,还可以通过快速通道获取永久居留权。 2013年2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印度期间,为促进双边贸易和经济交流,英国政府对印度的商务投资者实行“一日出签”政策,当天申请当天就可以拿到赴英国签证。
2013年3月6日 -
澳大利亚:实施(Post Study Worker, PSW)签证政策
2013年,澳大利亚PSW工作签证政策正式启动。而澳大利亚当局在今年年初宣布取消对学生2-4年毕业工作签证的课程限制,学生除了修读2年以上时间的本科、硕士课程外,只要修读的课程时间加起来超过2年同样可以申请PSW工作签证。例如学生修读2个1.5年硕士课程,或者国内大二生通过转学到澳大利亚读1.5年本科+1年硕士课程,均可利用PSW政策留在澳大利亚工作,大大增加了留学生毕业后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可能性。 PSW新政的实施,能够帮助国际留学生拥有至少两年在澳找工作的时间,可以降低雇主对招聘国际学生的顾虑,减轻雇主帮助学生申请工作签证的流程,能够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
201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