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玲:金砖合作熠熠闪光
专家简介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表现突出,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重要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0年来,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金砖国家坚持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为准则,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聚合效应、规模效应与示范效应,合作发展成果超出预期。 金砖国家过去10年的合作总体向好,取得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回首既往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既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参与者,又是建设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在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方面,中国勇于担当;在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方面,中国积极作为。在金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效、最有序和最有用的常态化机制之一。 昨天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成就,今天的成就将开启明天的辉煌。新形势下,金砖国家合作需要从保持存量和创造增量两个方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是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各国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环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各自国情的差异,在事关人类命运、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出共同的理性声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是真正落实金砖国家形成的共识与战略。金砖国家应全面深化伙伴关系,在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2015年乌法宣言、2016年果阿宣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2017年厦门宣言,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和厦门会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金砖国家在摆脱贫困、解决民生问题、释放发展潜力、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肩负着比发达经济体更重的历史责任,应在落实联合国新千年计划的基础上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三是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寻找发展战略连接点和利益交汇点。中国首倡、多方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务实合作平台,正在积极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合作倡议及多国发展战略对接。金砖国家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有利于金砖国家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和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共享。金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形成的整体优势,将使其未来10年的合作熠熠闪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金砖国家应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来之不易的团结、信任与友谊,维护来之不易的共识、共同利益和共赢局面。事实证明,金砖国家是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并与整个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秉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金砖精神,金砖国家的整体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和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金砖+”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大,世界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相信,未来10年,金砖国家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希望,是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伙伴关系的示范者与先行者,将为建设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贡献。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 -
【新京报网】98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他们最爱的是上海
在北京的胡同里、在上海的咖啡馆,总能遇到几个歪果仁,偶尔你还能发现,人家中文说得还特别溜。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近25年来,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已有近98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其中将近五分之一来自韩国,巴西、菲律宾紧随其后。 日前由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指出,上海是全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其次是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不同区域对各个群体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广东则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文章选自新京报网,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 -
【教育家杂志】留学生来华瞄准中文中医专业
《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发布,中国国际人才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來我国进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动向人才回流的竞争新时期。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国际社会重视,国际著名商学院等人才研究机构每年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和“世界人才报告”。 在这一背景下,9月11日,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单位指标和省域指标描述。 蓝皮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文中医专业受欢迎,理工科吸引力不足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与声誉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在中国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学习汉语,作为日后工作技能的储备;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国际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显示,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北京得分接近最大值1分。这与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天津在该指数以0.42分位居第三。可以看到,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反映出我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 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来看,亚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区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40%,其次分别为欧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 另外,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专业方向,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也相对缓慢。2012年,来华留学生分布在12个学科专业,工科、理科比例虽有所提升,但也仅占7.69%。与此同时,我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多为学科内的拔尖生源,而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也以前景较好的理工科专业为主,地域选择则多为欧美发达国家。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上海排名第一 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现,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区域上来看,上海竞争力指数为3.91分(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最大值为1,最大指数为6),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按百分制来换算,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综合得分为3分及以上)。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综合得分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若细化到各个分指标来看,两个梯队的差距并非归咎于个别因素。第二梯队还包括辽宁、山东、天津、福建、四川、云南、湖北、河北、安徽、陕西、广西、湖南、江西、黑龙江、重庆和河南,得分跨度为2.31-1.51分。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综合得分为0-1.5分),依次为新疆、吉林、内蒙古、海南、贵州、山西、西藏、宁夏、青海和甘肃,得分分布在1.49至1.15之间。虽然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吸引国际人才需顶层设计与软实力建设并进 蓝皮书还以省域为划分,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的国际人才竞争力绘制了指数雷达图,并进行了逐一分析。 为了解决我国各区域在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人才新政推广与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现的限制和问题,蓝皮书还基于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多年来在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积累,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第二,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国家创新区域应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第三,持续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第四,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第五,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文章选自教育家杂志,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 -
【China Daily】Drawing top workers a problem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More flexible policies could help attract talented foreign staffersWith high-end workers leaving and insufficient high-end foreign personnel, China lags behind the world in attracting an international workforce and urgently needs to take a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a report has found.Shanghai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region in China in attracting high-end international workers. The municipality, however, only rates about 3.9 points in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six parts, including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for international workers and the policies to attract mo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ey expect.The full score for each of the six subindexes is 1. So Shanghai just passed the "test", said the report titled Blue Book of Regional Talent, which was published on Monday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 Beijing-based independent think tank, and th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a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workers in China is far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In 2015, only 0.06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were foreigners, while the average worldwide proportion is 3.3 percent, it said, citing various sources from United Nations.Meanwhile, the country is also troubled by talent outflow. At least 35 million people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work overseas."Though some of the Chinese emigrants are technical workers, most are well-educated and have bachelor’s or even higher degrees in engineering 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 highly possible that they will settle dow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report said.International employee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country. Shanghai gets the highest score for its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workers."There has been good top-level plann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Lacking, however, are a key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that oversees the work and necessary legal support for that," said the report, adding that a special government body should be set up to help manage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workers to the country.While proposing more flexible immigration and work policies to attract foreign staff, the report also suggests giving green cards to Chinese who became citizens of other nations, promoting that they return to serve their country."China has promoted introduc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progress actually over the years. The main reason for that is China’s immigration policy and entry and exit administration were quite strict in the past," said Li Qing, a researcher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nd one of the report’s writers.He said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should resort to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attract talented workers. The metropolises in East China should create more favorable and tailored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to attract foreign workers, he said.Instead of bringing in top employees in various fields,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should focus more on those who can support local pillar industries, he said.International worker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China engages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s China carries out the initiative, we cannot do the work well without help of international workers," said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Xie Shouguang, director of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said China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research on policies as well as giving more attention to bring in international staff. "The research on topics related to top foreign workers is weak in China," he said.From China Daily,2017-9-12
2017年9月14日 -
《创业家》专题报道 | 中子星企明星:“企业版余额宝”创业的好时候到了
关注中子星优财,让你的资产快速增值企业理财服务已经站上风口,国内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理财需求日益增长,而真正能够提供2B金融服务的专业公司却屈指可数。“一站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中子星企明星,就是其中的翘楚。在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更为严格的企业级市场,中子星企明星为客户提供包括标准化产品(货币基金,银行理财)、旗舰式产品(5.18%活期),以及定制化产品在内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收益率,助力企业成长。以下为《创业家》对中子星企明星的专题报道,点击【阅读原文】可看原文链接。互联网理财的时代已经来临。你可以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个人理财得到了爆发式增长,蚂蚁金服的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但这同样也进入了一个最坏的时代,P2P的纷纷跑路,监管措施的加强,把互联网个人理财业务推向了风口浪尖。企业理财行业,就在此时走到了舞台的前端。而它的大幕,还刚刚拉开。创业从来就是舍命狂奔的事儿,当很多人还在互联网理财的C端苦苦挣扎时,新的赛道已经开启。企业理财的万亿级梦想服务听障人士的爱耳时代创办已经将近3年,并相继拿到了两轮融资。除了企业发展正常投入外,闲置的资金被创始人梁琦拿去做银行理财,发现只有3%左右的收益率。但也聊胜于无。毕竟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收益能多增加一点,总是有用的。“辛辛苦苦融回来的钱,也不想因为管理处置不当而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创始人梁琦曾表示。闲置资金如何处理,是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通常存在账期,几乎所有的行业总会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和流水,作为待发工资和应付货款;在新旧产能交替的现阶段,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而同样,上市公司会出现超额募集;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融到的大笔资金则根据企业的发展步骤,并不能一下子就花光。这是一个规模可达几十万亿的市场。甚至比起P2P个人端来说,要来的更为巨大。根据央行发布的2月信贷收支数据显示,国内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为17万亿元。但这又是一个相对沉寂的市场。这些强流动性的资金,大多数还躺在企业们的账面上,利用率极低。“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理财观念,不知道流动资产还能投资;有的甚至连银行理财产品都没有接触过。有的则是重视性价比,感觉银行理财利率太低,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还有的创始人甚至用个人账户去理财,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不久前,互联网资管平台中子星优财创始人兼CEO张鹏对i黑马,这样形容了这个市场。国内的金融市场,在P2P兴起后,才开始被搅动,但大多都集中在个人端。如爱耳时代这样的公司,初始时能想到的理财方式,也只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产品要么门槛高、要么封闭期太长,年化收益也往往只有3%-4%左右。但越是这样,越是说明,这块市场反而蕴藏着极大的潜力。2B在2015年,站上了风口,一大批服务垂直行业的公司获得了投资。在美国,有硅谷银行为创业公司和风投提供服务,在国内,真正提供2B金融服务的专业创业公司,还屈指可数。而企业对理财的需求却是日益增长的。国内有超过4000万家中小企业,一旦需求爆发,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就将启动。中子星优财创始人兼CEO张鹏“企业版余额宝”们试水互联网金融由2C向2B演变,在国内,已经开始有公司在向前试水了。91金融就曾推出增值宝,作为企业理财工具,起购金额100万。拜特科技也推出了企业理财产品,可以供企业客户进行基金购买、赎回、交易查询、收益查询等一站式理财操作。而作为独立的专业提供企业理财服务的创业公司,最先“下海”的,都是金融业出身的创业“高材生”们。2016年,原本做阳光私募起家的中子星优财,转型2B市场,推出了企业级理财产品“企明星”,投资标的主要有专业资管产品的优先级、直投银行内部优质资产、货币基金以及保本分红型的稳健型资管产品。这并不是张鹏的第一次创业。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博士,张鹏在华尔街经历了六年交易员职业生涯,回国后创业三次,中子星最初也推出过针对中产和白领的个人理财产品“微星宝”,而现在,他把注意力放在了企业级市场。“我们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张鹏说。互联网金融不再局限于很多观念中的P2P,而是从2C向2B演变,这是一个趋势。2C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成为一片红海。而且,P2P平台的无序竞争情况也让张鹏忧虑:“市场的很多P2P产品,靠烧钱打广告的方式圈用户,用做流量的思维去做金融,但是资产端能力是缺失的。这样圈来的大量C端用户,缺乏金融知识,难以区分不同产品,单纯追求高收益率,并没有忠诚度。这些拉来的不是真正的用户,这种流量最终是难以变现的。”经过思考后,张鹏决定产品向B端转型。“企业用户比起收益性来也非常注重安全性,这和我们原来做专业资管的能力是相匹配的。我们想要更多人从金融中受惠,而现在我觉得,服务大量中小企业,也是普惠金融的一种。”中子星企业理财产品“企明星”包括定期和活期,现阶段主打预期年化收益5.18%的活期理财,是银行活期理财产品的15倍左右,并通过券商进行托管。与银行理财相当的安全性,再加上更高的收益率和灵活性,使得爱耳时代这样有需求的企业放弃了银行理财,转而成为中子星“企明星”的已投客户之一。无独有偶,主打智能血糖仪的糖护士创始人李承志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看上了“企明星”。目前糖护士的产品研发人员数量在公司中的占比达到65%,人员成本加上研发费用,每个月都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虽然获得了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融资,但资金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对资金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理财需求。李承志坦言,因为同为“联想之星”第八期的“星友”,去年就与中子星优财进行了接洽,希望获得企业理财方面的服务。今年中子星推出堪称“企业版余额宝”的“企明星”后,糖护士很快就做出了投资决策。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子星优财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企明星”业务从2016年3月底上线至今,已经达到3亿元的交易规模,超过100家企业已投企业。中子星已获得大河投资的3000万元天使投资,并且与联想控股和海尔集团有亿元级别的母基金合作。纵观国内的企业理财产品,都是旨在帮助企业客户提供定制理财产品,实现闲置资金的增值空间,简单来说,更像是企业版的“余额宝”。3年前的余额宝,将个人用户的闲散、小额资金管理起来,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的震动。而对B端,同样的趋势,也在酝酿之中。破解获客难题对于国内年轻的企业理财领域的创业公司而言,获取客户反而是个极大的问题。固然国内的中小企业理财需求亟待爆发,但是在此之前,首先需要教育市场。既要培育企业客户形成理财的概念,也要破除它们对理财产品安全性的顾虑。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传统企业应该是观念较为保守和注重安全的,但是实际上,传统企业反而在投资方面更容易做出决定。目前中子星“企明星”的客户中,传统企业与创业型公司并重,两者的比重差不多各占一半。反而是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更容易受到掣肘。固然创业公司对资金增值的需求更大,但也不乏认为这是蝇头小利,不值得牵扯心思的创始人。更何况,创业公司融到的资金,在使用时,还必须要过VC这道关。“创业公司去做投资,这并不是不务正业。”张鹏说。在他看来,企业用于投资的往往是闲置资金,并不会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与发展生产。而且,用这些闲置资金去投资理财,获取收益,反而是企业获得额外收益的一种渠道。但是,这总归还是成为了卡住不少创始人的问题。拓宽获取用户的渠道,以及破除用户的认知障碍,成为摆在企业理财创业公司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子星正在积极和VC开展合作,为被投公司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包括企业的税务规划和资产管理等,进而再切入理财领域。依靠联想控股、海尔集团等母基金投资方,中子星的增值服务也开始切入更多的应用场景,不仅和海尔大学合作“中子星商学院”,还将税务知识、营改增、企业营销等培训和咨询和企业理财打通,互为入口。互联网金融,当更多人把目光投向它时,却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互联网”上,而忽略了“金融”才是本质。而金融,并不是单纯地把互联网的流量经验复制过来,就能成功的事情。尤其是在对安全性、合规性要求更为严格的企业级市场,门槛更高,而一旦这扇门被打开,其中将被释放的能量,也就更大。当年余额宝的问世,点燃了国内个人用户理财的燎原之火,而“企业版余额宝”面对的万亿级市场,也正处于爆发的前夜。文章选自中子星优财,2016年7月5日
2017年9月13日 -
【China Daily】Shanghai becomes international talents’ favorite city
Shanghai is the most favorite Chinese city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followed by Beijing,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a report on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released on Monday.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value a region’s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six dimensions – scale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as well as innov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The report was conducted and releas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th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With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 talents’ new choice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reloc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has begun,"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CCG, said.Shanghai beat other cities and scored 65.17 out of 100, or 3.91 out of 6 in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due to the openness of the city, work environment, job opportunities and preferential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Beijing, with 3.67 out of 6 in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ranked second in the report, and gathers mos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ue to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such as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 available.Although East China’s coastal province Jiangsu ranks the fourth, it is home to many foreign companies due to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attract elite-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with 1.92 out of 6 in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ranked 10th on the list; however, it was the top among regions in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port.The international talents policy index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a region’s competitiveness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the policy incentives provide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eastern coastal cities are more favorable tha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For instance, a medical park in Taizhou city gives each PhD holder an additional subsidy of 20,000 yuan ($3,070) and 150,000 yuan to buy a house, Global Times reported citing Jiangsu’s official newspaper, Xinhua Daily.The Shanghai government began a pilot program in 2015 which also allows foreign students with a master’s degree from Shanghai universities to start a business after graduating,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Regional innovative development has been a main trend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increase of regional competiveness can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a country in global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CG.From China Daily,2017-9-12
2017年9月13日 -
【南方周末】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有多强?
9月11日,《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 “与欧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重视引进国际人才相比,尤其是与很多移民型国家相比,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并存在两大挑战:一是国际人才引进数量处于低水平,二是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2017年9月11日,《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主编、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区域间国际人才竞争力差距明显。上海作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得分刚过及格线。 蓝皮书给出了一系列提升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报告最大的价值应是唤起全社会对人才竞争的关心和关注。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数最高 蓝皮书由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内首次对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活和发展的外国人才的统计分析。 蓝皮书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单位指标和省域指标描述,根据各区域综合分数形成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排名。 蓝皮书显示,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上海作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其竞争力指数为3.91(最大指数为6),按照百分制来换算,仅为65.17分,可以说刚过及格线。 此外,各区域的综合指数呈现三级梯队分布。北京、广东和江苏分列2-4位,与首位上海共同形成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好的省份。其中,浙江为领头羊,综合指数为2.53,其次分别为辽宁、山东、天津、福建、四川、云南、湖北、河北、安徽、陕西、广西、湖南、江西、黑龙江、重庆和河南。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相对较慢的省份,包括新疆、吉林、内蒙古、海南、贵州、山西、西藏、宁夏、青海和甘肃。“虽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王辉耀指出。广东:国际人才生活最幸福 国际人才规模指数作为相对宏观的一级指标,由来华留学生规模、外国专家规模两个二级指标组成。在这项指数上,北京紧随上海位居第二,广东和江苏分列第三第四,但与上海、北京的差距明显。 区域指数差距大的情况说明当前我国国际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对较差,各省市差距相对明显,尤其是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山西的分数差值达到0.8分(最大区间1分)。 研究也发现,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蓝皮书指出,这反映出我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区域发展情况与大学国际声誉成为来华留学生选择其他属地高校就读的普遍障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对来华留学生集聚北京、上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指数则显示,广东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分列2-5位。 同时,广东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在城市环境方面更加宜居,在国际人才生活指数上得分最高。王辉耀介绍,“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 王辉耀特别提到,中西部区域在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潜力,其空气质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等,对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国际人才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吸引力转化为吸引国际人才入驻发展的能力。空气污染制约国际人才来华 为提升中国的国际人才竞争力,蓝皮书建议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抢夺全球优秀的人才苗子;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引力场;实施“华裔卡”制度助力构建海外“人才银行”,促进海外华人回流环流等。 此外,蓝皮书建议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例如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被国际人才所关注,尤其是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国际人才不愿意来或者离开的主要原因。在全球化智库(CCG)对在京发展的国际高端人才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国际人才都谈到了空气污染的问题。” 蓝皮书还建议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面对国际人才的管理,尤其是移民的管理,我国现行法律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补充。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文章选自南方周末,2017年9月11日
2017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