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Daily】Immigrant numbers rise in citie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are seen as key attractions on Chinese mainland.Foreigners take part in an activity to celebra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in Shanghai, Feb 20, 2016. [Photo/VCG]Major citie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attracting a growing number of immigra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the rate is still very low compared with major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such as Singapore, Sydney and New York.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said the number of people born in foreign countries who are working and living in Beijing had increased by more than 50 percent from 2000 to 2013 and now account for about 0.5 percent of its total population."The figures are similar in Shanghai and Guangzhou," Wang said on Thursday during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World Migration Report 2015 in Guangzhou, the ca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population of immigrants in major international cities ranges from around 20 percent to more than 80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n Sydney, London and New York, for example, immigran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ingapore ranked highest in the percentage of immigrants, with 34.7 percent of the labor force and 38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Wang said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cluding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will continue to attract a growing number of foreign talent and immigrants in the years to come.In addition to vas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many Chinese cities have introduc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rewards to lure foreign experts and technicians to settle there, Wang said."The mainland cities that are undergoing urbanization drives need to attract foreign talent to help support their economic growth," he added.The government issued a document in February to lower the threshold for Chinese green cards, or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s, making more foreigne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eligible to apply and in a simpler way.Jill Helke,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 at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sa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mean new economic center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ttracting more immigrants."The immigran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local cities," Helke said.Gao Xiang, spokesman for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perts Affairs, said: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ign talents’ work in China has been recognized significantly."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we attach to talent and helps to build Chinese attractiveness to global talent."Wang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 special immigration department to help handle the influx of immigrants. Currently, immigration affairs on the mainland are managed b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By Zheng Caixiong)From China Daily, 2016-03-18
2016年3月22日 -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全球城市人口为39亿 超大城市上升至28个
中新社广州3月17日电 (记者 唐贵江)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17日在广州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中文版。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达39亿,超大城市则从1990的10个上升至28个。 《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是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八本报告,主要关注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移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 该报告提及全球最新移民的趋势:约一半国际移民居住于10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沙特等。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的迁移目的地的出现,移民流动的地域正在发生着改变。除了传统上从发展中国家到北美和欧洲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外,南非、巴西、印度和东亚部分国家与地区等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中心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移民。 报告还显示,2014年,全球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城市人口为39亿,这一数量在未来几十年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约64亿。据统计,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 报告称,全球超大城市的数量已从1990年的10个增长到了28个,人口规模为4.53亿,占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12%。人口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的大型城市在全球城市人口中比例虽小但增长迅速。 国际移民组织总部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主任海尔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与外交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部门代表出席研讨会并发言。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3月17日
2016年3月21日 -
【广州日报】《世界移民报告2015》中文版广州发布
广州日报讯 (记者王鹤)昨日,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广州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以下简称“报告”)中文版。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与外交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外办等部门代表,以及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等国际机构高级代表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是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八本报告,主要关注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移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 广州管理和服务移民获国际移民组织认可 据了解,去年10月,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曾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出席了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移民对话会议,介绍了广州移民管理和服务经验,引起各国与会人员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介绍,这次在广州召开发布会是国际移民组织选定的。广州作为中国超大型城市,有许多国际和国内移民,广州在管理和服务这些移民的时候有很多很好的办法,获得了国际移民组织的认可。 国际移民组织总部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主任海尔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每年有6600万移民涌向城市地区,90%的城市人口增长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广州近年来也涌入了非洲移民和商人。 海尔克认为,如果城市移民管理得当就是机遇,她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成功避免了城市大规模贫困和失业的发生。在中国,城市外来移民人口增长超过80%的同时,城市贫困居民人口锐减。 中国的外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在亚太地区,每天约有12万人移居城市。到205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还将增长63%。在1990年到2014年间,亚太地区的城市新增人口约为10亿,其中中国约占一半(4.5亿)。从2000年到2025年,预计又会增加一倍。 中国的外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有所增加。随着跨国公司落户城市,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员工被派遣到中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专业人士,从2000到2013年间,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增长了超过50%。由于中国的城市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投资、创业和就职于跨国公司的机会,因而越来越多移居国外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发展。中国的城市为吸引海外人才也竞相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文章刊于《广州日报》,2016年3月18日
2016年3月21日 -
【中国新闻网】《世界移民报告2015》发布 每周约有300万人移居城市
中新网广州3月17日电 (记者 唐贵江)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17日在广州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中文版。全球最新移民趋势、移民与城市多样性、城市移民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成为报告关注的重点。 发布会由国际移民组织驻华联络处主任李杰主持。国际移民组织总部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主任海尔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 在发布会举行之前,“移民和城市政策研讨会”就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增长的全球趋势、管理人口流动的机遇和挑战、良好治理城市环境中的人口流动需要伙伴关系、公共政策和城市中移民的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与外交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外办等部门代表,以及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国际劳工组织中蒙局、欧盟驻华代表团、米兰市政府市长办公室等国际机构高级代表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是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八本报告,主要关注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移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 该报告提及全球最新移民趋势:约一半国际移民居住于10个高度城市化国家,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经济中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移民。报告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新的迁移目的地的出现,移民流动的地域正在发生着改变。除了传统上从发展中国家到北美和欧洲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外,东亚、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中心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移民。 报告还显示,2014年,全球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城市人口为39亿,这一数量在未来几十年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约64亿。据统计,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 报告称,全球超大城市的数量已从1990年的10个增长到了28个,人口规模为4.53亿,占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12%。人口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的大型城市在全球城市人口中比例虽小但增长迅速。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3月17日
2016年3月21日 -
【人民网】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今天,由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举行发布会,国际移民组织驻华联络处主任李杰担任主持,国际移民组织总部国际合作和伙伴关系部主任海尔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 《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是国际移民组织世界移民报告系列的第八本报告,主要关注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以及移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该报告旨在关注城市层面的移民问题,让人们更加了解移民与当地社会经济动态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和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的讨论做出贡献。全球最新移民趋势: 约一半国际移民居住于10个高度城市化国家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5》的数据,全世界有2.32亿国际移民和7.4亿国内移民。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10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经济中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移民 除了传统上从发展中国家到北美和欧洲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外,东亚、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中心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发展中国家作为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也正在成为移民接收国。 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 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城市人口为39亿,这一数量在未来几十年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约64亿。据统计,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 超大城市数量增长至28个 报告指出,如今,超大城市的数量已从1990年的10个增长到了28个,人口规模为4.53亿,占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的12%。2014年,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人口规模低于50万的城市。尽管这一比重将随着时间流逝而降低,但到2030年,仍会有45%的全球城市人口居住在这些小城镇里。 中国的外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有所增加 报告指出,中国的外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有所增加。随着跨国公司落户城市,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员工被派遣到中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专业人士,从2000到2013年间,中国的国际移民总量增长了超过50%。由于中国的城市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投资、创业和就职于跨国公司的机会,因而越来越多移居国外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发展。中国的城市为吸引海外人才也竞相出台了各种奖励政策。 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 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有2.6亿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仅在2000年至2010年间,就有1.17亿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一半的移民人口。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在2010年,这些城市共接收了超过5200万人,占国内移民人口总量的35%。目前,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占7.3亿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4%。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占总人口的70%。 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移民循环来往于城市和自己的家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城市里打工挣钱,把家人特别是孩子留在农村或小城镇的家中。这种(循环迁移)人口流动模式以及所带来的城市发展已经引起了亚洲城市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关注,他们预计在未来的15年中,会有大约1.19亿人迁移到亚洲国家的半城市化地区。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3月17日
2016年3月21日 -
【中国网】李克强总理谈话的三个关键词:信心、责任与坚持
越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越是在经济转型压力增大,越是在国内反腐肃贪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超越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摆脱一点一线上的犹豫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在刚结束的“两会”总理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中国的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回答了各方记者的提问。坦率来说,总理的发言平实、简捷、诚恳,在强调信心的同时,并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忽视困难。相比于两年前,总理的气度更显从容放松,虽然对于记者来说这样的谈话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爆点或是大消息,但这恰恰显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者在新常态下的务实作风。从克强总理此次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上来看,重点基本上还是落在经济与民生之上,大致上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信心、责任与坚持。 首先,克强总理此次发言最为重要的基点,就是巩固中国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去除过剩产能的关键阶段,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定程度的阵痛。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一些人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较为混乱的认识和较为悲观的看法。在这种时候,总理的讲话,对于如何认识发展中的问题,如何对待发展中的阵痛,如何预期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未来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总理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经济的信心来源于三个基本方面:其一,调结构不仅仅意味着去产能,它还意味着以创新去拓展产能,以开放去提升产能。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将面对去除过剩产能带来的阵痛,但是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新经济,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将为经济转型的成功提供良好的环境。其二,中国社会的经济体量巨大,底子殷实,足以抵御经济转型中的震荡,确保经济运转的稳定与安全。虽然中国的股市在近段时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发生了一些震荡,但只要实体经济向好,金融风险就完全可以在加强监督、完善法治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化解。中国不是那种因为一两场股市震荡就会倒下的小国,中国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只要群众的信心在,只要政府推进法治的决心在,中国的股市就一定能够顶住这些阶段性的困难。其三,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信心基础。中国的困难放在当前的世界大环境中来看,其实并不严重。相比于其他处境更加艰难的国家来说,中国的相对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就不可能完不成预定的经济目标。 其次,考虑到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担忧,克强总理在表达信心的同时,也通过“安民告示”展现出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方面,针对社会中对“下岗潮”的担心,总理表示虽然“去产能”意味着产业结构要调整、工作岗位要调整,但这不意味着会发生大规模的下岗与失业。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保住工人的饭碗,稳定住基本的民生。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公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养老金”的疑虑,总理也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里,“老有所养”绝对不会是句空话。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传统美德,提倡尊老爱幼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老人的生活面临困难。当然,除了养老、下岗等焦点民生问题之外,作为一国的最高行政领导,克强总理还对港台问题、中美、中俄、中日关系问题,做了相应的回答。这些回答虽然并没有什么爆点,但是却清晰而务实地谈到了问题的实质,作出了负责任的判断。在这其中,尤其以对香港问题的回答意味深长。在近段时间,外界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煽风点火,香港内部一些极端分子寻衅滋事的情况下,克强总理再次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维护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担当,这将是香港未来发展最为可贵的根本保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克强总理此次的答记者问,最为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于深化改革开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中国走到今天,成绩很大、问题很多,也的确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国家意志却是确定无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团结国家、护佑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承担着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它不能动摇,更不能回头,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地把改革进行到底,把开放进行到底。恰恰越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越是在经济转型压力增大,越是在国内反腐肃贪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超越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摆脱一点一线上的犹豫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党的领导来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开放,以简政放权、改革开放来优化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权威。 正确的道路,从来不缺乏风险,也正因为此,它才更需要大勇气、大智慧的坚持。本文选自中国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2016年3月21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绿卡引来“洋凤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人才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为此,国家将“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将“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列为未来5年要做的100件大事之一。对这一宏伟计划,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感到无比振奋,他说,用开放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开发和利用人才,是我国经济实现“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在全球范围开发和利用人才必须做好相关配套和管理服务工作,而完善中国绿卡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和服务是重中之重。 海外人士热盼中国绿卡 绿卡制度是开展人才竞争,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中国开放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作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包括中国绿卡,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海外人士对中国绿卡的态度如何呢?本报记者近日电话联线到目前在印度新德里专门从事印中贸易的康定先生,他说,近年印度来中国创业、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从事软件外包服务、电子商务的高端人士。 “如果这些印度人能成功申请到中国绿卡,他们会欣喜若狂。”康定说。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列席两会的华侨华人代表、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联合会秘书长马连泽对中国政府加大引智力度,进一步完善绿卡制度的努力大加赞赏。同时,他认为,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制定出台《移民法》,应对人才国际化、全球化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为此,他和几个来京列席会议的代表提交了相关书面建议。 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第一个国家人才特区。近日,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设立了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负责为在中关村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外国人服务,受理和审核永久居留、居留许可、签证等方面申请,并发放证件,提供咨询。 绿卡带来更多认同感 2016年2月29日,山东省东营市。 站在巨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旁,乔德瑞兴奋地从东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队长胡明手里接过了自己的中国绿卡。这位印度朋友就此成为该市第四位拿到绿卡的外国人,也是该市第一位拿到绿卡的企业高管。 乔德瑞面带微笑,摆出多种姿势,相机“咔咔”拍了近5分钟,他仍意犹未尽,招呼翻译说自己要到对面的五星红旗下拍照。“绿卡让我找到更多认同感,东营就是我第二个家。”乔德瑞说,“关于中国‘十三五’规划,我通过媒体了解到很多信息。我从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符合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相关技术领域也处在世界前列。今后我们将大力促进技术研发,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为完成中国‘十三五’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绿卡门槛高度适宜 几个月前,北京首钢篮球队外援马布里拿着各种手续、材料,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中国绿卡。很快,马布里如愿以偿。他兴奋地表示,绿卡可不是一张纸,意味着更便捷的生活和温馨周到的服务。无疑,怀揣绿卡的老马对中国、对北京的归属感更强了。 按照规定,符合申请中国绿卡包括六类情况:夫妻团聚、亲子团聚、亲属投靠、特殊贡献、任职人员与投资人员。马布里作为享誉中国的篮球明星,无疑属于“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这个类型,他的突出表现不仅为首钢队赢得胜利,而且为自己赢得了极富含金量的绿卡。 “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一些海外人士对中国绿卡门槛设置太高的“抱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的确存在进一步改革的必要,而下面的数据则在实践层面上说明了这一点:居住在中国的84.85万外籍人员中,共有7356人获得了中国绿卡(2013年数据,见《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近几年,每年发放的绿卡保持在500人左右。 对中国绿卡设定的门槛高度,长期致力于移民法律和政策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刘国福说,绿卡发放当然要严谨、严格,但是不能违背我们设置这个制度的初衷。如果把条件设置得太高,让人觉得希望不大,望而却步,那就需要进行调整、改革。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6日
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