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新华社】非洲开发银行行长:期待与亚投行合作共建非洲
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曹佩弦)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20日在北京表示,非洲开发银行十分看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携手合作,共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卡贝鲁卡是在来华访问期间参加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交流会时作上述表示的。“亚投行为21世纪新型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卡贝鲁卡表示他十分期待21日与亚投行有关人员的会面。 卡贝鲁卡认为,全球,尤其是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非常大,而作为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新成员,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途径。 今年7月上旬,非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开发金融机构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官方发展援助项目每年为最贫困、最脆弱国家提供约1350亿美元资金的帮助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仅基础设施一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每年的融资需求就高达1.5万亿美元。 “目前,非洲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约为500亿美元。”卡贝鲁卡说,“非洲开发银行非常希望与亚投行一道,携手共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在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国中,非洲国家仅占两个席位——南非和埃及。“我相信亚投行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机构,一定也能够惠及亚洲以外的地区。”卡贝鲁卡说。 卡贝鲁卡还提到,中国和非洲开发银行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而且成果显著。 成立于1964的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区性政府间开发金融机构,旨在促进非洲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其成员国包括非洲地区内成员国53个和非洲地区外成员国24个。 1985年,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签署了20亿美元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融资合作协议,由中方出资,面向全非洲提供融资,由非洲开发银行推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章选自新华网,2015年7月20日
2015年7月23日 -
【China Daily】More people around world like China, survey finds
Mor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now have a positive opinion about China, although China’s Asian neighbors view the United States more favorably, a survey has found.A recent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in the US polled 45,435 respondents in 40 countries. The survey found that a median of 55 percent across those nations have a favorable opinion of China."Ratings for China have risen slightly across the 35 countries surveyed in both 2014 and 2015. A median of 49 percent had a positive view of China across these countries in 2014, but in 2015, it is 54 percent" in those 35 countries, it said.Frequent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China’s image across the world, said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of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Beijing think tank.Wang said more than 100 million Chinese people went abroad last year to travel, shop or study. The face-to-face contact gav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opportunities to get to know real Chinese people, whom in the past they could see only on TV or read about in newspapers.The survey found that in 18 of the countries surveyed, younger people have a more favorable view toward China than their elders. The trend was most pronounced in the US, where 55 percent of young Americans (18 to 29 years old) had a favorable view of China, while among those 50 and older, it was only 27 percent."Compared with older people, the young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visit China and come into contact with Chinese people on different occasions," Wang said.The survey also found that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exhibited favorable views toward China, but that in the country’s own backyard in Asia, opinions were divergent.Yang Mian, a professor a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said, "Some of the Asian countries surveyed had or are hav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China.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people of these countries tend to hold opinions that are not so positive toward China".(By Zhao Xinying)From China Daily, 26th June, 2015.
2015年7月22日 -
张亚勤:全球化是企业的一种心态和能力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百度公司总裁、CCG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张亚勤在“总结与展望: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新阶段--创新与未来”中发表以下演讲。本场议题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 创新、创业和研究都要避免泡沫心态 目前创新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包括教育制度,不仅大学、研究生,其实在幼儿园我们教育都把人孩子刻划成模板,流水线似的,去幼儿园之前活蹦乱跳的,出来以后都成一个动作。整个是种模板、模式化的教育方式,这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过去我经常和成教授说这个事儿。所以,我们讲创新思维讲不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从小的教育都会有问题。 难道这么难吗?要说实话,别讲假话,别作假,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讲亚洲价值,讲了很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就是说话的时候别讲假话,现在很多抄论文、谎报科技成果,各种问题,包括在企业里的诈骗。就是很简单的东西,作假,在学校里的教育首先要讲真话。 还有泡沫的心态,大家都太急了,做研究,获诺贝尔奖,发表论文,一大堆的KPI,我是很好的例子,从小学教育就说我要获诺贝尔奖,一会儿学物理,学数学,到现在还没获。追求东西太功利其实不是做科研的目的,也不是正确的方式。 我们在中关村成立了两万个孵化器,还不是公司,大学生、企业都去创业过,我碰到徐小平经常和他开玩笑,被你们忽悠的,创业是没有错的,但必须要有了不起的东西,要有价值,而不是由于创业,国家号召,由于VC可能给我钱,我就去盖个公章去创业。所以,这个泡沫的心态不管在创新、创业还是研究都是大的问题。 中国企业国际化才刚刚开始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走出去”并实现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方向之一。实际上,中国企业开启国际化路径已经很多年了。回想上世纪80年代我在美国读书时,当时最有名的两个中国品牌就是青岛啤酒和北京烤鸭,别的就没有了。之后华为、联想和TCL等高新技术企业做了很多尝试,当然贸易等其他领域也有很多企业在这样做。 其实有些企业做得相当不错,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总体而言我觉得中国企业国际化才刚刚开始,而且现在正是好的时候。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比如在互联网领域,2014年全球流量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4家来自中国;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国外很多人知道BAT,我去菲律宾本想度假,结果跑来很多搞互联网的人要谈合作,这说明品牌影响力我们已经有了。 第二,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因此还互联网领域为例。在这方面中国国内的竞争比美国还要“惨烈”,这里既有用户习惯问题,也有创新问题。目前来看,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大多还是出自美国,无论搜索、电商、社交还是所谓的分享经济,莫不如此。 不过,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模仿速度很快。只是随着模仿者不断增多,它们不是和国外被模仿者竞争,而是要与国内其他模仿者相互竞争。很有意思的结果是,充分竞争之后反而出现一些美国或国外所没有的创新。比如“脸谱”网站短时社交通讯工具Facebook Message的用户之间最近可以送钱了,说是学的腾讯红包;再如谷歌地图最近新增功能,在其用户经过火车道时可提前警告火车过来了,而百度地图两年前就这样做了。另外,中国的电商在很多方面也已超过美国,京东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意识都非美国同行能比。还有,现在我们讲分享经济,在电影订票、外卖订餐和洗衣等方面中国其实都超过了美国。因此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应用创新、规模创新、市场创新和用户创新等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对于技术创新,我过去讲,第一个十年中国互联网80%是模仿,20%是创新;到了现在,一些企业在技术上已经真正有所投入了。举例来说,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百度在技术方面的投资算是比较多的,只是与脸谱、谷歌、微软和IBM相比仍然差得很多。但在一些具体领域,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某些方面甚至还会超前一点。就这个层面而言,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创新能力还是有信心的。 第三,即便不“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国内也在按照国际化的方式和要求去做,因为它和国内的企业同样也要合作。换句话说,国际化和全球化是企业的一种心态和能力,与是否“走出去”并无直接或必然关系,“走出去”后只是需要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相关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和市场等。 (注:以上发言根据CCG主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7月22日 -
王辉耀:全球化已迎来人才流动浪潮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论坛上发表以下演讲: 中国将在全球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全球化可分为三个浪潮,首先是货物流动,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货物流动,中国做得最好,全球化我们做到第一了。其次是资本流,现在仍然发达国家占了很大的优势。再次则是全球人员、人才流动,现在中国每年有50万的留学生出国,全球则有一千万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现在有很多去除人才壁垒的很多建议,也有很多绿卡、留学生工作签证等等的新措施,而全球化现在确实每年还有一亿多人走出去旅游,人员往来频繁,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目前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国家,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发展迅速,而且已经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也正加快步伐,包括最近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新构想的提出以及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等都是中国积极投身全球化的例证。 中国真正的崛起是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的,中国入世的15年中,无论是中国的GDP还是全球的贸易额都有了大幅的增长,过去中国可能错失了一些机会,但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深入全球化进程,继续把握机遇,并且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大学需要与时俱进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从全球货物流动,全球的资本流动,到全球的创新的浪潮,人才流动都有很大发展。现在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但这方面未来的浪潮,未来的全球化创新是什么?未来走出去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根据报告我们发现中关村和硅谷的最大差距是人才。中国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是大学的创新,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中国大学创新和国外的结合,比如我们现在外教的数量还非常有限,怎么样能更多的引进外国教授。比如在中国也没有很庞大的外国学者做中国访问学者的计划,外国老师到中国做访问学者很少,外国学者跟中国学者建立学科共建和创新,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中国之所以吸引留学生难因为三个原因。第一,大学的定价还处于比较早的阶段,各大学的定价权可能还没有完全放开,有的学校召多了外国留学生还亏本;第二,没有足够的国际化师资开办更多的国际化课程,这也和我们没有足够吸引国际人才有关系,上周各个大学说也开始意识到、重视这个问题;第三,我们留学生还要住到留学生公寓,就是现在管理留学生和管理中国学生是不一样的体系,不是跟着研究生院、本科院一块儿来管。第四,中国多年来一直没有开放留学生工作签证,许多外国学生就会因为不能合法地在中国待下去而不来中国留学。 (注:以上发言根据CCG主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7月22日 -
陈启宗:商业创新并非只有美国模式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陈启宗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以下演讲。开幕式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 中国经济国际化道路不可盲目跟风 中国未来的创新主要是商业经济的创新,但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创新。 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西方的体系有其先进性,也有其缺点。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借鉴各个国家发展的先进经验,但又不完全照搬照抄,甚至有一些地方是完全跟以往的范式是相违反的,要形成一个混合的符合实际国情的创新道路,并且在兴盛起来以后能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讲到商业的创新,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美国模式,美国的模式也并不是不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国家,例如德国和日本没有跟随美国的模式,但也取得了成功,德国的人均收入要超过美国高,日本则不一定。美国的模式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还有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有这个背景,别的国家没有这个背景。 关于德国和日本,有人特别谈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很了不起。比如在欧洲、德国、日本,工匠在社会的地位,他们的工资待遇等都是相当高的。当然,在某一个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这样的需要,但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可能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模式,这就很值得研究。 总而言之,无论是政府的创新或是企业的创新,都是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也不能不走,具体的方案需要智库的力量去研究,并且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群体才能够得出相关的结论。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实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就已经有了简单意义上的全球化,如今则是因为科技的原因实现了更广范围内的延伸。 过去,强盛的国家在被超越或打败后就走向没落,但现在,中国已经崛起但美国依然强大,这是一种新的格局,中美两国的关系则是命运共同体。 从经济上看,以往中国制造是不良产品的代号,但现在中国制造却在市场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崛起。从政治和军事上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恰好填补了该区域全球化进程中的空白。 在全球化的过程里,中国要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文化创新和慈善、智库等等这些领域。中国崛起之前,世界上缺了20%人的脑力和创造力。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崛起、政治的崛起,也开始带动在其他的领域的创新和崛起,从文化、慈善、智库等方面逐渐影响世界,和世界融入在一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崛起仍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拥有很多机遇,关键看战略如何把握,但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注:以上发言根据CCG主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7月22日 -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并发表演讲
2015年7月20日,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Donald Kaberuka)访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总部并发表演讲。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见面交流会由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CCG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国际业务顾问李山代表CCG致欢迎词。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在演讲中分享了其在担任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十余年的宝贵经验,并对非洲发展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是非洲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与非洲第一大投资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到2020年将对非洲直接投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卡贝鲁卡博士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与非洲开展产能合作密切,前景广阔。“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准大幅提高,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向外转移的时候。二者的关系更像处于制造业重新配置的过程。”卡贝鲁卡说,制造业产能从先发国家逐渐转移至后发国家是历史潮流必然,因而他确信非洲将逐步承接中国富余优质产能。他特别指出,26个非洲国家不久前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范围更大的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铺平道路,自贸协定有助于本区域内人员、货物的自由流动,无疑为非洲制造的产品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还会在非洲继续发展。 非洲开发银行自1964年成立至今,为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亚投行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卡贝鲁卡认为,非洲开发银行在非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且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市场扩展和投资状况改善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并且我们期望最终能达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以及促进个人发展的预期目标。”谈及非洲开发银行的经验,卡贝鲁卡说,非开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标准的3%,并且在未来这个数值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过去五十年,非开行从未经历借款人违约的状况,除了索马里、苏丹等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地区或是一些被卷入战争的国家。卡贝鲁卡认为,财务安全措施以保障资金安全与充足的资金同等重要。截止目前,非开行从来没有遭遇资金不足的情况。“非开行中发达国家占股40%左右,即使是刚果发生了战争,我们也能维持运转。我们还向国际市场筹资,我们并不只是借钱,而是为了获得发展,以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卡贝鲁卡博士十分看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携手合作,共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目前,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非常大,而作为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新成员,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途径,也为21世纪新型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随后,卡贝鲁卡博士与出席活动的国内外银行、金融和投资领域的精英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接受媒体采访。与会嘉宾就企业等走出去主体在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机遇,以及如何把握在非洲投资的新机遇等进行了探讨。 参加交流会的CCG咨询委员会理事成员和嘉宾还有非洲开发银行办公室项目主管李新星、非洲开发银行基础设施与能源部主任Alex Rugamba、非洲开发银行复杂融资(Finance Complex)副主席Charles Boamah、非洲开发银行传媒部首席信息官Felix Njokwu、非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Hausing Tse、非洲开发银行总顾问Kalidou Gadio、国龙文产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陆兴东、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副总经理刘建昌、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地区主管任忠鑫、通用电气油气事业部罗卓辉、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刘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伟清、世泽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刘洪川、尼日利亚詹尼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代助理吕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Daniel Garst博士等。 关于卡贝鲁卡 卡贝鲁卡博士在2005年第一次被选举为非行行长,是自1963年非行成立以来的第7任行长。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大学任教并从事经济学研究,曾任卢旺达的财政部部长。在其领导期间,非行飞跃成为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发展机构。在这期间,非行一直保持AAA的信用评级,资产连翻了三倍。卡贝鲁卡博士于2014年荣获福布斯非洲终身成就奖。此外,他目前还担任世界经济论坛的董事,曾任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区域的主席,被誉为“非洲之声”,“非凡的领袖”。
2015年7月22日 -
莫天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业”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搜房网公司董事长、CCG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莫天全在“午餐会: 全球化创业浪潮”中发表以下演讲。午餐会由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陈启宗主持。 搜房网从16年前创立至今,现在在全国500个城市相关的业务,包含了新房、二手房、租房、家居四个方面,以及最近比较火的,房地产行业的互联网主要这几个业务,搜房网的转型相对较快。 创业,很难从刚开始就想清楚发展的模式,对于具体方案的实施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 对于搜房网来说,其发展过程其实几乎是经常性的在创新,也可以说是创业。搜房网作为垂直门户,盈利依靠广告和服务,主要是这方面的模式,更多贴近于传统互联网广告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到了一定的时间会遭遇瓶颈,受到上限的压制,进一步发展的压力促使和推动了其转型。先是向交易方面转型,由于之前有一定的积累,搜房网现在除了传统的大型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外,还往交易平台发展,形成自己的交易平台。通过自己的交易平台直接做交易、买卖房子,用新的互联网的方式做互联网的交易。在新房买卖、二手房买卖以及租房交易领域,甚至装修方面,实行全部介入。 而在将交易平台搭建起来以后,搜房网则向构建金融平台方向发展。一年多以前,相关的搜房金融集团成立。同时,金融集团采用了新的做法,将移动和互联网的思维与金融相结合。搜房网此次转型从传统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变成了3D的平台,此次转型转变跨度较大,但转型速度较快,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转型目标。 搜房网的转型始终没有离开原始的方向。虽然具体策略和方向一直在改变,但目标和中心却始终不变,围绕家和房子,始终没有脱离最初的目标。搜房网一直在坚持,在过去的16年一直坚持提供与房子相关的服务。现在虽然从一个平台发展到了三个平台,但始终围绕跟家这个主业和中心。互联网房产交易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搜房网虽然一直转型,但是没有抛弃最初的目标,而是致力于将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每一环节都都做深做透。 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要注意转型,随时调整方向,使其能一直沿着计划的目标发展。此外,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做“互联网+”,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注:以上发言根据CCG主办的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