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智库研究】智库的舆论引导机制
舆论引导机制形成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讲求是研究成果的深度,而社会影响力讲求的是推广研究成果的广度,智库一般是通过将其研究成果广而告之的形式来培育预期社会影响力的。智库的研究成果被学术圈认可和接受之后,智库和学术界还会利用多种渠道将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在社会普通民众和政府官员之间产生影响力,借以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政策决策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咨询网络的普及,智库之间的竞争也渐趋激烈。因此各个智库都在想法设法在思想市场上竞争,想方设法推广、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影响社会舆论,最终影响公共决策。一般来说,智库采取的主要推广、宣传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其中人际传播有助于智库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决策者,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担负着议程设置和塑造公共舆论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决策者。 所谓人际传播,是指智库依靠个人关系网退关宣传其研究成果,其中美国的“旋转门”机制是人际传播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旋转门”机制链接了智库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一机制的重要功能一是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如直接在政府中任职,用电话、邮件与政府官员取得联系、与国会议员保持密切关系,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听证、高层次决策者的咨询等;二是连接知识与权力,“旋转门”机制为研究者和官员提供了角色互换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研究与现实的双重经验;三是推进“第二轨道”,官员与研究者身份的互换,可以为他们提供看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有助于他们在官方外交民间外交之间找到另一种外交方式。我在布鲁金斯做研究时发现,布鲁金斯学会现有的两百多名研究者中,有大约一半的人曾在政府工作过,其中还有6人直接出任过驻外大使。 组织传播的主要形式为会议或讨论会,智库一般借由讨论热点外交政策问题、宣布研究成果等召开会议或讨论会,邀请相关专家到会就相关问题发表见解。这一类型的讨论出了智库邀请的专家、学者、媒体之外,公众也可以参加,具体参加的人数因场地等因素为不同。当然,没有参加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该智库的网站查找这些会议、讨论会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此外,智库还会举办一些只针对特定人士的小型会议,因为会议的议题比较敏感,此类会议一般不接受公众参与,也不会在网上公布相关资料。举办短期培训项目也是组织传播的形式之一,短期培训项目可以帮助培训者对面对的问题与形势形成透彻的了解。布鲁金斯学会就会定期组织短期培训项目,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 智库通过组织传播搭建的论坛研讨会等平台为研究者、社会大众、政府提供了交流思想、意见、建议的渠道,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达成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美国的智库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分别在2007和2005年举办了200多次会议。我在布鲁金斯做访问研究员的2010年也是如此,几乎全年的200多个工作日每天都有研讨会或活动,向社会开放。此外美国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每年都会举办700次以上的会议。 与以上两种传播方式相比,大众传播方式被重视的时间比较晚。它开始成为智库推广、宣传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始于上世纪60年代信息传播技术大发展的时候。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到现在基本上每家智库都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有了专门负责大众传播的部门。大众传播可以扩大智库的影响面,营造公众舆论,对政府形成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实现智库影响国家决策的目的。网络新媒体兴起之后,因为具有操作便捷、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而迅速成为智库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因为网络新媒体的范围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就使得智库可以再全球范围内推广、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本文选自《大国智库》,王辉耀、苗绿著,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10日 -
【智库研究】智库的思想创新机制
作为思想工厂,智库必须产生通权达变,顺应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点,并通过这些思想、观点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创造性、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这就要求,智库不仅要从当前的问题着眼,更要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对研究现有政策的问题与漏洞,更要能提出解决问题和漏洞的新政策和新方案。要做到这些,智库必须具备一整套自我更新、自我调适、自我进化的完善机制,以永葆生机与活力。
2015年8月10日 -
【智库研究】人才的蓄水池和引力场
作为高智力研究机构,智库的人才集聚效应不言而喻。这种人才集聚效应不是人才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合理的分工架构实现整体效应高与各部分效应的共生互补的生态化过程。随着智库的日益成熟,其人才集聚效应必将日益强大,形成的人才群体的整体竞争力也势必得到不断强化。
2015年8月7日 -
【人才研究】全球人才战争新趋势
人才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科技、能源、金融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
2015年8月7日 -
【智库研究】 智库独特的精神气质:高质量、独立性与影响力
影响国家公共政策决策是智库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智库所以能够影响国家决策,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其具有独立且专业的精神气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共角色,具备独特的运作模式,从而能对对国家决策产生影响,也对社会不同阶层产生影响。
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