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力打造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广东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跃居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贡献率都存在不小差距。

    为实现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广东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开创性的打造南沙、前海和横琴人才合作示范区,将其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区、人才引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粤港澳人才紧密合作先导区。从而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先行一步,为中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闯出一条新路”。

    人才合作示范区发展历程

    2011年南沙、前海、横琴开发同时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区域。南沙定位为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前海定位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横琴定位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2012年5月7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在南沙签署《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南沙、前海和横琴同为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区域,三地正式联手,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携手打造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区域,加快粤港澳经济融合。

    2012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列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人才合作示范区的特色

    试验区将借鉴港澳和国际先进经验,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着力在重大项目优先布局、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创业扶持、股权激励、国际教育合作、专业资格互认、便利通关、签证居留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最终形成与国际环境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融的人才发展环境。

    试验区将引进国际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探索粤港澳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执业)资格互认制度。现在港澳人才在内地提供服务,必须考取内地职称才能执业。但实际上越是资质高的境外人才,越不可能来考证。实施资格互认制度后,港澳著名的医师和律师都可直接来三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试验区将吸引集聚10万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港澳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比重超过10%,人才贡献率接近50%。到2020年,吸引集聚30万名国际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港澳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比重超过20%,人才贡献率接近60%,成为自由开放的国际人才港、互利共赢的合作先导区、最具活力的创新智慧谷、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和人才引领的经济增长极。

    南沙、前海和横琴三地合作共赢、协调发展

    三地联手共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不仅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增强粤港澳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更将为粤港澳建设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三地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分别出台了人才行动计划:

    前海在人才政策设计过程中,突出对先行先试政策的探索,许多人才政策打破了现行人才管理制度的“天花板”。前海管理局自身就是个改革的产物,它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府组建的开发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享有独立的用人自主权,工作人员也没有行政级别。

    横琴未来将按照“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原则对横琴全岛实施分线管理, 横琴岛内的企业间交易货物免缴增值税和消费税,横琴新区内的企业可以选择以原材料或产品向海关申请增税。允许居住,允许发展旅游休闲、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教研发和高技术等产业,将成为国内最为特殊的城市综合体区域,为港澳人才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往来开辟绿色通道。

    南沙在个税补贴、港澳往来便利化、职业资格互认、股权税收激励、社保可携带等方面探索创新,给予高层次人才VIP医疗保健待遇、建立国际学校,全面建设人才幸福港湾。

    南沙、前海、横琴三地行动计划

    广州南沙

    目标:到2015年,全区累计聚集国际优秀创新创业人才5000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超15%。到2020年,全区累计聚集国际优秀创新创业人才10000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超20%。

    措施:实施试验区个税补贴、港澳往来便利化、推行职业资格互认、试点股权税收激励、实行社保可携带等7大项政策,给予高层次人才VIP医疗保健待遇、建立国际学校。

    亮点:推行“一试三证”,考生通过一次鉴定考核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澳门官方资格证书及国际权威认证资格证书。同时,港澳地区的建设、医疗等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持港澳地区许可(授权)机构颁发的证书,可在南沙新区“通用”。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研发技能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入股,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80%,并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深圳前海

    目标:到2015年底,实现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用3年时间累计引进50家以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管理或业务总部。

    措施: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互认、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吸收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前海法庭人民陪审员。

    亮点: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可在前海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引进香港及国际资质认证和考试机构,鼓励国内人才取得国际专业资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享受内地与境外个税负差额补贴,补贴部分免征个税。

    珠海横琴

    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体系,高端服务业人才、新型社会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人才总数达5.4万,人才投入不少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

    措施:建设“无障碍创业”环境、设立创业快速通道、到横琴新区工作的港澳籍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可直接确认、与香港澳门合作开展证书认证试点、医疗卫生教育居住等国际化服务。

    亮点:港澳人才到横琴工作,其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可直接确认。与香港、澳门合作开展“一试双证”、“一试三证”证书认证试点,实现一次考试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港澳地区职业资格证书。与境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社区,创建2-3个“国际化社区”示范区。引进港澳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医保政策、医疗保险机构费用结算等方面与港澳衔接。探索健全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人才补充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实施“横琴居住证”制度,对在横琴工作纳税的海外人才,凭横琴居住证可免工作签证。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01月18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