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回归暨《人才战争》新书发布会圆满结束
2009年9月27日
2009年6月26日,“人才回归将改变中国”研讨会在中国欧美同学会举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先生,新东方教育集团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小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侨联副主席陶庆华,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陶景洲,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大中国区前总经理李雷,神能投资集团(MEG)总裁钱平,北京华律伟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夏海宁,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总导演张鸿勋,商务部WTO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李罗莎。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CCTV9《对话》节目主持人兼制片人杨锐担任主持,围绕“中国如何吸引海外人才”,“企业如何用好归国人才”,“海归人才对本土人才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并回答了参会媒体的提问。
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商会兼2005委员会创始会长王辉耀先生新书《人才战争》的新书首发式。参会专家对该书的出版意义及对全球人才争夺战深刻、透彻的分析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徐小平就称《人才战争》不仅讲述了时下国家竞争的格局,更点明了未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另外,《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以及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等众多著名商界精英,也对本书联袂推荐。

2009年归国的留学人员的创业选择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与过去海归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不同,一些海归已经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寻找事业的起点。一方面,江苏、浙江的一些城市出台了支持归国人才创业的新政策,另一方面,与国外动荡的经济局势相比,国内发展稳定的上升势头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然而,这种好的趋势是否能够持续,还需要中国更有效地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全球人才战争。
回顾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人才外流的总体趋势还没有根本改观。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并且从2006年开始荣登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送出了世界上最多的140多万留学生,却只有30多万人回国,连中国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美国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接近40%来自外国出生,其中科学与工程博士有22%来自中国大陆。
纵观历史发展,全球人才的争夺战,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化世界的最终命运,这也是中华民族未来三十年能否实现崛起和复兴的关键。王辉耀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人才战争》讲述了一个真实世界的资源争夺战。这场开始于60多年前的战争,不使用枪炮导弹,没有血肉模糊的短兵相接,却比任何一场战争更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现在与未来。人口众多也无法掩盖中国人才资源短缺的现实。人才战争最近的赢家美国,也正在自食“9·11”后人才战略失误的苦果。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涌动着的人才暗流才是决定世界中心的重要力量。
是欧洲流失的人才,让美国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使宇航员登上月球;是中国和印度流失的人才,缔造了美国的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是不见硝烟的全球人才战争,让二战前诺贝尔奖得主只有德国三分之一的美国,聘用了全世界三分之二诺贝尔奖得主,进而成为了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胜过石油,胜过金融街,胜过核武器…
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而人才战争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在21世纪的命运和前途,也必然将决定中国未来能否实现伟大的崛起与复兴。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分析全球化时代日渐激烈的人才战争的著述,是一本关注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作品,也是一本了解世界各国人才吸引模式和人才发展规律的总结。正在发生的人才战争,将决定你我他的命运!《人才战争》将用最真实的讲述,让你看到,眼前看似波澜不惊的世界,正在发生一场真正关系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