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国际人才”

    在人才全球化时代,国际人才的培养、竞争和研究,对于一个国家实现强国梦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人才吸引和培养上,中国不仅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滞后于国家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且还面临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调整移民政策,加强国际人才的吸引,加剧了全球人才战争,国际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在此背景下,中国要成为国际人才强国,加强国际人才的研究尤为重要。

    由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6月3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了成立大会。来自中组部、人社部,科技部、国资委、中国人才研究会、欧美同学会、国务院侨办,国家专家局,中国侨联和有关省市人才部门领导,国家有关科研院所、社会团体、高校,以及国内的科技园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代表以及部分千人计划代表等约1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以及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李有慰及多位资深领导为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揭牌。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最大的突出的特点便是专业委员会凝聚的高端人脉,其团队的学术化、国际化和高端化。

    国际化的资深顾问团队

    龙永图,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40年前,他就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此次国际人才专委会成立,龙永图欣然接受聘请,担任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顾问指导委员会成员。

    与龙永图一起接受聘请成为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顾问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还有多中国国际化人才高端领导,他们分别是: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留学人才基金会会长马文普,科技部原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颂德;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科技部原副部长程津培;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北京市原副市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陆宇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原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

    这些顾问成员很多都具有博士学位、海外学习和工作背景,其研究成果丰硕。其中,章新胜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马颂德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6年就读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程津培于美国西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后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后;魏建国,曾驻多个国家使馆工作,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吴江,政治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世界银行资助项目、中国-欧盟合作项目等20多项科研课题。

    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不仅仅是拥有具有海外经历、国际化视野的国内专家,还拥有一个非常资深的国际专家顾问团。其分别为美国Dice人才资源集团董事总经理John Benson、国际大都会人才组织总干事Howard Duncan、国际猎头协会主席Peter Felix、国际移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Par Liljert、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校长Denis Simon、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总裁Yuen Pau Woo 、德国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Zimmermann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 。这些顾问团成员均为国际上顶尖的人才研究专家,在海外专家长期从事国际人才研究或工作;有的海外机构在国际上具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如国际移民组织,掌握全球人才流动;还有如国际猎头协会,它是全球最权威的最大的国际猎头行业组织,会员遍布世界各地,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些机构都将与新成立的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展开多方面的合作。

    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背景雄厚

    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委员会由15位在国内长期从事公共政策、公共制度等与相关人才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等。除这4位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外,还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肖鸣政、中央党校战略学研究室主任段培君、全国工商联政研室主任林泽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等主要从事宏观政策和相关法律研究的专家。

    其余的9位几乎都为专门从事人才研究工作的杰出专家,他们分别是: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唐志敏,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桂昭明,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潘金云,中国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晨光。

    “会长班子”队伍国际人才专业化

    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有一个专业的“会长班子”队伍,这次成立大会上通过的会长、副会长人选,可以看出他们绝大多数是赴欧美或日本留学的博士学习背景。回到国内后在人才领域研究成绩卓著,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人才专著,承担了国家和地方很多相关课题,或是国际人才工作实践领域杰出的代表,在国内很有影响力。

    会长王辉耀,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兼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专家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参与起草专家,出版近20部中英文国际人才研究著作和专业文章100多篇。

    副会长胡建华曾参与“千人计划”,长期从事人才管理工作;王振,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农林经济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伯庆,1990年赴美留学,获统计学理科硕士和经济学博士。麦可思公司创始人、总裁;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拥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张磊,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具有耶鲁大学工商管理和国际关系双硕士学位,是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会的董事。在2005年6月创立高瓴之前,曾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中国首席代表,并创建了证券交易所驻香港和北京办事处;李山,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国家开发银行首席国际业务顾问,“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曾担任中银国际首席执行官;李曙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担任中国侨联常委与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可谓众“星”云集,汇聚了海内外最权威的人才领域专家学者和国际人才工作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的岗位,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即加强国际人才新政的研究,加强海内外国际人才的沟通、联谊与交流,为我国国际人才队伍建设出谋划策,为人才强国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