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在京举办

2014年4月29日

    中国的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创新“城市国际化”的战略性思维?中国新型城市化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什么角度去考量?如何定位一个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品牌功能与价值”?4月28日上午,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题为“城市国际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建言献策座谈会。来自各方面的知名城市国际化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了在中国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国际化问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王辉耀博士主持了座谈会,他认为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及人员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需要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节奏与脚步,致力于“城市国际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新课题的研讨与落实,是一个非常有国际战略性的思考与举措。邀请具备全球化视野与战略思维的专家、学者一起研讨,共同立足中国城市的未来国际化发展模式,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并达成一定的国际化城市战略共识,本身就具备国家化思维与全球性战略意义。

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嘉宾有国务院参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杂志总编辑牛铁航,ICF全球副总裁、亚洲业务负责人、中国区执行董事贺大伟,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巡视员、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胡建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哈佛大学亚洲校友会主席孙玉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原国家商务部副局长李罗莎,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欧亚部副主任张若宁,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欧亚工作部五处陈磊处长,北京铭略远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叶靖,ICF国际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罗锐,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福春,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州商道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坚等。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在主持现场研讨时,与莅临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对未来中国发展“城市国际化”新课题,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具备前瞻性的建议与思路。他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做城市化,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做了很多事情,有很多故事,特别要形成主动开放战略,吸引区域竞争活动。城市化是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怎么样来做好城市化,怎么样做好国际化,特别是大城市的国际化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个课题。一个城市国际化首先是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文化,当然关键是国际化人才,作为城市国际化来讲很重要。同时,王辉耀博士还针对中国城市国际化提出了在体制创新、人才流动及发挥广州海外“华人华侨”优势,加速发展城市国际化等建言献策观点。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王福春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王福春副主任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广州市关于发展城市国际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现状与战略思路。依托广州“千年商都”之美誉,创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战略思维与构想。力争做好“城市外交和新型城市化”课题。同时,按照广州市外事发展的五年规划,形成一个思路,搞好“城市外交”,通过城市外交来推进城市国际化,特别是城市的商业环境,通过引领和助力新型城市化发展。“国际化城市”定位问题成为最重要的研讨话题。


国务院参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

国务院参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城市化发展与国际化城市建设战略要充分结合世界的发展潮流。现在的世界,一个更大的变化发展,谈的比较多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个性化的生产、服务,整个世界经济在朝着这个方向、这个趋势在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变成“个性化全新方式”,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定要流水线,如果把整个制造业朝第三次工业革命、个人定制,非常方便地做好个人定制的方式。我们要整体地去创造新的业态、新的环境,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的浪潮,突出一些重点,张扬式的发展国际化大都市,打造私人定制的世界中心,这里产生的服务、GDP、对世界影响、对老百姓的机会,这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杂志总编辑牛铁航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杂志总编辑牛铁航认为:新型城市化,这是一个演变过程,城镇化、城市化,后来加了新型城市化,很多内涵,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所谓城市化,其实就是人的集约化,集约化程度越高,城市化程度就越高。世界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所谓“大都市”,在中国也看到有这个趋向。中国现在新型城市化有一个重要概念,不是要发展,是发展城市群。最近3月26日,习总书记开会讨论京津冀抱团发展,这又是一个增长极,这是一个“极”的概念,落实下来是一个城市群概念,里面有很多功能重新划分,这个要考虑。同时,他也谈到了关于国际区域化合作发展的新课题,值得我们研究中国城市国际化时重点参考并定位。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提出:城市的国际化,先进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城市。首先什么是国际化,国际化肯定不是指的是住的大科学家,科学家不住在国际化城市,他会找一个乡村待着,写“百年孤独”。外国人生活特别方便的地方,叫“国际化”,国际化指的是厨师、看门的、保姆,外国人都在那儿。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生活的时候,我觉得处处都方便,有一个中国人社区,想买中国人吃饭的食材都行。一个国际化城市,应该有学校、有幼儿园,公交车上有英文广播、路牌、招牌,遍地都是地图,也有英文的。要实现国际生活便利化。要善于从小处着眼发展国际化城市。如果治安状况好、秩序好,这个城市国际化就有声誉。国际化城市应该具备异国文化的体验氛围的建设,这不是什么大战略,但很重要且务实。


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巡视员、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胡建华

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巡视员、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胡建华认为:一个城市从人的角度来讲,确实非常重要,作为人才来讲,不管高端人才还是低层次人才。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确实就像地球村似的,就是容纳各种各样的人,就是很方便,这样应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内一个城市如果容纳各省的人都来,也不受什么限制,或者很方便,都平等对待,应该也是一个很发达、很文明的城市。国际化城市肯定非常平等、自由,基础条件要达到一定程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原国家商务部副局长李罗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原国家商务部副局长李罗莎在座谈会上认为:国际化首先吸引国际上的人,到你这里来;国际化首先应该有国际化的人流来到这个地方,怎么样吸引国际上的人都到这来,吸引的因素是什么?让吸引国际化人才更具体化,这样可能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方面很重要,首先前提有一个现代化基础,银商中心、外包服务中心、创新中心,这些中心都是未来发展战略,属于建设现代化城市,属于这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上,要变成国际化大都市,增加国际化吸引力。


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欧亚部副主任张若宁

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欧亚部副主任张若宁认为:一个城市要国际化,要考虑到民间外交的影响力,通过城市外交来积极发挥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来,我们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要建立国际关系的更合理秩序,我认为城市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个作用在于中央政府定了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城市渠道发挥出去。国际化城市要善于推出自己的理念。我们要善于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际化城市要会说话,如在气候变化、绿色环保做些理念,可以用城市来说话、发声、宣传。国际化城市建设中,作为政府部门,在能力建设和智力支撑方面要做好文章;国际化城市要跟中央研究机构、外交机构密切合作,增加培养人才库。


ICF全球副总裁,亚洲业务负责人,中国区执行董事贺大伟

ICF全球副总裁,亚洲业务负责人,中国区执行董事贺大伟认为:城市国际化建设与战略,要有两个核心的内容,国际化的过程。一个是根据城市特点与差异性来定位城市的国际化。城市要结合周边城市的产业经济模式,创新发展独有的优势产业,做好产业升级。要支持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包括城市基本建设、交通、环保、文化、人才等。任何一个城市要基于什么基础和理由进行国际化,而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需要一些什么重要的支撑实现国际化的特点。一方面开放性、方便性的,让广州的人来广州生活、居住和工作。这一点很重要。需要学会借助整个地区共同合作的特点,结合各自城市的优势,发展城市的新型国际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哈佛大学亚洲校友会主席孙玉红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哈佛大学亚洲校友会主席孙玉红在座谈会发言,她首先以美国波士顿为例,对比中国的城市,解读了怎样利用城市的品牌定位优势,来积极拓展国际上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化位置。她说,纽约就从视觉角度,用一个黄色出租车作为纽约信号,“我爱纽约”,来彰显纽约的国际化都市形象;伦敦办奥运会,八个方面来诠释,有了定位,长期传播战略,有品牌,非常清晰。波士顿城市定位概括起来就是——人的智力和体能全面发展。我们的人是什么,城市是什么,需要故事来传播。建设国际化都市,要善于研究好竞争对手城市,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传播品牌与定位价值。


北京铭略远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叶靖

北京铭略远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叶靖认为:城市化、国际化,大家有共识,还是要在着眼于软实力建设,不是在高手大厦、大的购物中心,或者形象上,更多的是在软实力上。软实力有一个比较核心的因素就是人。以人的出发点是核心,可以衍生出来,既然是国际化,必须有国际化元素。一个国际化城市未来的发展,怎么引领时尚潮流。从国际上IBM推崇智慧城市,我们能不能从智慧城市角度来重新包装。核心还是为了人,不管交通、通讯上,还是大家信息共享上,都是为了人更方便。建设国际化城市要在“人”字上下功夫。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亚工作部五处处长陈磊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亚工作部五处处长陈磊说,一个国际化城市建设与构想,要注重国际城际间的关系建设与维护;积累新型城市化、城市发展具体案例,不断地发展与国内城市、国外会员城市的接触。这个观点对于中国城市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新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学习城市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建立城际间的相互联系。智库的代表、专家,可以在国际组织之中,共同探讨与研究国际化的城市如何应对、如何发展的话题。


ICF国际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罗锐

ICF国际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罗锐认为,关于城市国际化,需要集思广益。怎么定位硬指标、软指标的指标体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基础来看未来的发展与城市的国际化定位和特点,这个特点定位清楚了之后,要建立跟踪和绩效指标与机制,同时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每个城市都要开发的,但是更多的还是软实力方面,怎么在教育文化,最后交通、税收都有优惠政策,生活更方便,这是一个补充。

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城市国际化的定位与发展、城市品牌与传播,城市国际化建设过程当中软、硬实力,以及普遍性、共性、特性问题,进行了非常广泛性的探讨与论证。座谈会上,针对如何制定与实施一个有效的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发展新型中国城市国际化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言献策。随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都将集中这些有建树的合理化建言,为中央及国家部委提供发展中国特色国际化城市战略性、前沿性、务实性的观点与措施,为创新发展中国城市的新型国际化事业做好建言献策工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