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暨“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4年11月27日

    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邀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 “第二届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于2014年11月24日在欧美同学会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哈佛大学Jacob Kehinde Olupona教授、北京大学荣丽亚教授、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先生齐聚一堂,围绕“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精彩的演讲。CCG副主任孙玉红主持了论坛研讨会。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先生(左一)、北京大学荣丽亚教授(左二)、哈佛大学Jacob Kehinde Olupona教授(左三)

三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中国企业未来投资非洲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和具体的行动纲要。并与参会嘉宾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讨论。

孙玉红: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各位朋友的到来。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于2013年1月13号在北京正式成立。哈佛校友公共政策论坛致力于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促进哈佛和中国的交流。论坛每年将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并召开校友会年会,定期邀请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来中国演讲。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哈佛大学Jacob Kehinde Olupona教授,来到本次“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做主讲嘉宾。Olupona教授在11月22日出席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三亚举办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的投资非洲环节的主体演讲。从学术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中国投资非洲所面对的机遇、挑战、及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论坛时间有限,另外很多朋友因为时间关系不能飞到三亚去,所以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再邀请Olupona教授来北京,来到本次研讨会为我们深度解读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光与影。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教授:


哈佛大学Jacob Kehinde Olupona教授

  Jacob Kehinde Olupona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及非裔美国人、非洲文化和宗教传统等。现任哈佛大学非洲及非裔美国人研究系研究生项目主席,美国宗教学院理事和执行委员会董事,国际尼日利亚研究会魏德海中心主任。Olupona教授出版或主编了多部著作,包括Kingship. Religion and Rituals in a Nigerian Community等,其著作City of 201 Gods: Ile Ife In time Space and The Imagination获得了哈佛大学卡伯特奖金、2012-2013年度杰出教师奖金。他曾在英国牛津、伯明翰、爱丁堡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等全世界多所大学演讲或教学。2000年,Olupona教授获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获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尼日利亚总统亚拉杜瓦授予Olupona教授国家功绩勋章,以表彰他在人文领域的学术成就。这是尼日利亚授予其国民最高的学术荣誉。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先生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孙玉红

  另外,今天也非常有幸邀请到了荣丽亚教授,也是荣丽亚教授把Olupona教授邀请到中国来的。荣丽亚教授:

  荣丽亚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兼任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哈佛中国评论》出版人,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特别顾问,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校长特别顾问,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始常务副院长。她曾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和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获得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并曾任教于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北京大学荣丽亚教授

  荣教授对于投资非洲的法律问题也特别有研究。那么,我本人可能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见,我叫孙玉红,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副主任。我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召下加入智库,试图探讨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之路,来增加中国的软实力。那么下面我就把时间交给荣教授。由荣教授主持下面的环节。

  荣丽亚:很高兴今天下午有这么多朋友来到这里参加“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有机会把这几年和哈佛大学Olupona教授一起做的中非投资机会的研究,同时从政策、法律、文化还有商务的几个方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感到很荣幸。大家知道,现在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特别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当中发生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海外投资总量第一次超过海外对中国的投资总量,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现象。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讲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中国每年对非洲的投资的增长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1996年的时候中国到非洲的投资,总体上才有5600万,可到2011年达到了17亿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但是,即使这样,中国在非洲投资比例在总投资中占比还是非常低,只有4%。

中国投资非洲的特点:

那么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有哪些特点呢?中国到非洲的投资不是投资一个国家,而非洲是一个大陆,是一个完整的大陆。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从覆盖面上来看是非常广泛的。基本上非洲五十几个国家都有中国的投资。另外,中国有两千多个公司在五十多个国家,这个数据可能不是最新的数据,但是也能表现一定的问题,就是两千多个企业投资五十多个国家数量还是挺大的。而且,从投资的区域来看,能源、矿产占25%左右,这跟我们大家的想象可能不太样,一般我们认为去非洲不就是投资能源矿产吗?其实,更多的是制造业、商业服务、农业等等。还有一个,中国到海外投资,明显感觉风险很大,特别是非洲。政治、环境等等因素都很不稳定,一般是大的国企去投,其实从我们的数据来看的话,50%的投资是来自民企的,其实去非洲投资门槛并不是那么高。还有50%是来自国企。像今天我们见到中国中铁建的国际公司的老总,他们在非洲投资非常多。但是其实非常活跃的还是民企的投资。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增长的原因:

第一,政策支持。政府有很多好的政策,鼓励民企、国企到非洲去投资。今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时候有一个承诺,到2020年中国对非洲增加要达到120亿美金的援助。除了政策导向,还有资金上面的支持。

第二:资金的支持。今天晚一点,国家开发银行研究员的黄局长也要来给我们分享,他们对非洲投资,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还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他们有什么样的资金的支持,或者是有怎样的政策的引导。或者,中非发展基金,对中国到非洲投资都有非常有力度的支持。到这里我就简单的做一个开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的:

虽然,刚才我们讲了中国到非洲的投资,包括了制造业、农业,但是,很多人去非洲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可能还是在矿产、能源、基础建设方面寻找机会。但是,只是这样的话,会有很大的行业局限。除了这些行业,需要大的国企,需要大的投资来做以外,在其他方面有怎样的机会?怎么样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同时,我想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中国去非洲投资,我们的企业面对怎样的挑战?第三,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我们应该用哪些手段,最有效的对付这些挑战?

那么接下来,就有请哈佛大学的Olupona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刚才,孙主任已经对Olupona教授做了介绍,但是两点,我还想再强调一下,Olupona教授是尼日利亚人,2007年获得了尼日利亚总统奖,作为尼日利亚公民来讲,这是一个最高的学术荣誉。同时,他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也是哈佛大学神学院的教授。他在2012年和2013年获得了哈佛大学杰出教师奖。所以我们特别荣幸和特别感恩的心情,请到Olupona教授,在他繁忙的教研日程中,从波士顿到纽约,从纽约到三亚,又从三亚乘飞机连夜赶来北京,这种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各位嘉宾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Olupona教授给我们带来演讲。

Olupona教授: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感谢Frances Sun的邀请,她主持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非常的精彩。同时也感谢荣教授、Luca教授这几年共同做的中非机会投资研究,从各个方面来考察中非之间的问题。我简单来说这次三亚企业国际化论坛的精彩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可以说这个论坛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震惊的事情。在论坛里融入了这么多的精彩谈话,而且很多企业家是这样的直接,他们对关键问题持有很独特的见解,同时又勇于自我批评。这些精神都令我由衷的敬佩。

感谢很多同学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帮助这个研讨会的举办。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今天这个研讨会才顺利的举办。今天我所要将的话题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关系。第二中资在非洲的投资。

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关系

文化

讲到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关系,首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中非之间的文化其实有很多预知性的地方。非洲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Golden age),参与非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像习主席所说,在投资非洲这件事上,怎样才能获胜呢?最主要的是态度。首先,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外来者对他们的文化价值、宗教价值要有一定的认可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对他们的独立的尊敬。要想做到投资的有效性,这些文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中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中国在非洲建立了很多的孔子学院。教非洲人讲中文,教非洲人中国的文化,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非洲人学习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同时中国人也应该以同样的精神学习非洲的文化学习非洲的语言,理解他们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取得在非洲共赢的机会。真正的赢是共赢,单方面的赢不是赢。

我有幸被重庆大学邀请,有一次有机会与重庆的留学生见面,其实规定的是1个小时,结果我谈了6个小时。在重大与同学们交流给我很深的印象。中国的教育还是更多的重视实际技能的培养。比如科学、工程这些在非洲的教育方面,并不是非洲最强的。但是中国方面是非常的重视,而且功底非常扎实。在这一点上,我想感谢中国对非洲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比如,在三亚举办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和我一起参加“投资非洲”的论坛上就有加纳的驻华大使。他过去就是来中国的留学生,曾经留学香港学习中文,现在已经成为大使。我们就讨论把对非洲学生的奖学金支持是放在本科生上?还是放在研究生上?后来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把奖学金放在研究生上。因为,加强对技能、科学、工程等这方面的培养对非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人才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非洲人才流失的问题。非洲不是没有人才,但是非洲最聪明、能干、精英的人才受到很好的教育,分布在世界各地,最终还是会选择在非洲以外的欧美、亚洲等地方居住。所以在这一方面,非洲也应该想各种办法,把非洲人才带回非洲。这才是支持非洲发展的源动力。我的情况也是,曾经在波士顿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了非洲,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美国去。在加州大学教书16年,200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做终身教授。如果能把人才带回非洲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非洲的青年来中国学习,但是反之,很少看到有中国学生到非洲学习。其实尼日利亚也有很好的教育,比如在欧洲的好的科学家,他们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如果你溯根求源的话,他们不是在欧美受的教育,而是在尼日利亚。所以,我鼓励中国的青年人,如果想更多的发现中国的机会,要真正走到非洲去,去非洲学习,非洲也是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的。

医疗

另外,昨天我在飞机上读了中国日报,两个正版讲述了中国的中医对医疗的保养和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个星期是尼日利亚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会回到尼日利亚和总统见面,我会跟他说,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更大、更有效的发挥传统医疗的作用。谈到医疗问题,大家也知道现在非洲有很的流行病。大家很多误解认为非洲出现的流行病就是非洲的问题。其实,很多疾病不仅仅是非洲的问题,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整个人类的问题。疾病的发作和传播对整个人类会带来很大的侵害的。所以,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应该利用中国先进的中医水平和强劲的资金支持,和非洲政府联手来对应疾病的侵害和蔓延。因为这是人类面对的共同的挑战。

基础设施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大的工程,每个人都在谈论到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怎么在非洲建铁路、公路、高铁等设施。我想中国在这个方面投资很大,而且做得也非常好,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投资非洲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一定要花钱投资非洲人。投资非洲人的基础教育和基础技能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建设有可持续的发展的机会。因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之后,建设的人要回到自己的国家,那么就要保证当地的非洲人可以维护和修理基础设施,并且保证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所以,培养当地非洲人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花很多钱买了一个很贵的机器,但是坏了的话不会修理,那么这个投资就不是一个共赢的投资。所以,投资非洲的基础建设和投资非洲人都是很重要的。

非洲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是持有非常欢迎的态度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给非洲带来的很多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对非洲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但是非洲人普遍感觉,中非合作不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的,总觉的非洲是一个贡献很小、或是说贡献50%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所以可以说,平等是一切合作与共赢的基础。

中非关系

在中非关系方面,中国在非洲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投资了很多非洲的青年人。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非洲青年人在中国学习,他们今天是非洲在中国的留学生,明天就有可能是非洲派来的大使,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作为一个传教士的儿子,我希望我的每一个传递的信息都很精准,我希望我是努力在传达非洲的声音,精准的表达我对中非关系的看法。无论是习近平主席还是李克强总理,对非洲的投资都是非常重视的。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拓展到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关系,我想中国可以从西方美国或是欧洲在非洲很多年的投资活动中学习到很多经验。学习他们在投资非洲时候的教训,是中国在投资非洲中获得成功的捷径。还有一个非常关键就是,我们要向那些真正的专家学习,有的人自称为专家,实际上他们只知道皮毛,并没有真知灼见。所以想真正的专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非洲的腐败问题

在非洲,虽然很多总统也是民主选举出来的,但是政府还是有很多腐败现象的存在。那么对腐败的态度很重要。对腐败是不是应该做到零容忍?如果是这样,就会渐渐的树立一种正气。因为你不能选择非洲是怎样的政府,但是你可以选择如何来对待这个政府。这样的话就能够树立正气。

中国应该投资非洲什么?

到非洲投资,大家总是想找一个成功的路径。但是我们知道在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它的人口达到了10亿,一共有58个国家,大家觉得可能是非洲是千人一面,千国一面,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各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特色,非洲的情况也比较多样化,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也推出了不同的举措和战略。所以,在投资非洲之前,可行性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可行性要从清晰的历史性的角度来看待。所以现在认真研究中国到非洲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中非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发展意义。纵观非洲大陆投资情况,南非第一,尼日利亚第二。但是2014年的数据是尼日利亚第一。

中国对非洲投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中国提供了免费的资本吗?到非洲到底是做什么?只是赚钱吗?还是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呢?还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呢?所以我想定义中国去非洲投资是投什么。从过去十多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总量来看,增长是令人鼓舞的。可以说,现在中国到非洲的投资热潮到来了。投资不仅仅是经济的回报,也是社会影响力、全球治理、全球创新等方面的回报。可以说,中国投资非洲可以获得相对较好,且较高的回报。传统行业是投资原材料、能源、矿业开采等等,其实还有新的方面的投资,比如说农业。在尼日利亚南部,投资农业,从全球市场来看都是非常好的。因为那里的自然资源好,有肥沃的土壤,充分的水资源,很适合农业的发展。当然投资基础建设、电信方面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投资我很想强调的是融合。合作一定是和非洲的人、非洲的机构的融合。中国到非洲投资有一个现象就是对非洲的政府的高级关系的依赖,是一个比较中国特色的方法。其实,我认为这种方法需要修正,值得推敲。其实未必是政府,和关键人物或是关键机构有一个深度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的挑战

另外,我们谈到挑战问题,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历史、政治缺少最充分的理解,和对价值观念的欣赏。这个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其实非常重要,其实这是升华接近当地人心灵层面的理解。还有,中国企业进入到非洲之后投资慈善、公益等方面还是比较少的。像之前我提到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还是投资能源、矿产、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的结构有必要调整。

我们看到非洲的竞争环境、公共医疗、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确是有很大的危机,是非常现实的。但是投资非洲机遇也是非常现实的。中国人到非洲投资,要树立好中国的形象,不是中国大哥、不是新来的中国警察,而是建立在文化历史互相理解、对经济利益双赢的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对非投资。特别是中国在投资非洲的时候要注意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外,在北京有一个以非洲的行动计划为核心的中非论坛(2013-2015),其目的就是要增加中国人的在全球治理上的声音。我想强调,投资非洲,一定要投资非洲的青年。这是一个非常战略的投资。这才是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刚才所说的在北京举办的中非论坛,这个计划是非常崇高的,但是再崇高的计划要使得它有效率,关键是看怎么来执行。

建议

中国投资非洲,要有真诚的态度、建立友谊、建立平等、互利、互助、且在共同的繁荣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紧密协调。而且是在国际发展背景下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计划,相互理解、寻找共同繁荣的机会。

加强文化理解。特别强调投资NGO,履行企业在非洲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经济的发展同时,投资社会创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好的社会体系的建立、好的政府、好的制度才能带来更好、更多的商业机会。

企业通过双边协议,和非洲政府、非洲机构、非盈利组织共同携手促进社会发展、医疗进步、教育的成长等。

双赢是最重要的,在企业全球化论坛上,我学到了真正的国际化其实就是本土化。企业到非洲去不单单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有本土化的经营。雇用当地的员工,投资对本土人才的教育。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力。所以,接下来在非洲的投资模式可能是与之前欧美在非洲的投资模式是不同的。中国应该有更高明的投资模式,与当地人构建充分的信赖关系,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效果。

荣丽亚: Olupona教授是从非洲人、哈佛大学教授的角度来看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我想接下来黄局长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我们非常荣幸黄局长在百忙的公务中,前天在三亚,今天又来到北京与大家分享。请大家和我一起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黄局长。


  黄剑辉: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参加“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国开行从2005年以后,是中国走出去的先锋。今年9月份,海外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3千亿美元,海外的总量已经超过了世行。国开行的资产总额现在是5倍的世界银行,世行的总资产只有我们的1/5。对非洲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是增长非常迅速的。我今天用中文演讲,用英文的PPT,如果大家有需要,会后也可以把中文的PPT拷给大家。

  因为今天时间比较有限,我就谈一个要点。标题就是促进中国非合作的战略思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理解非洲、发展非洲。我们站在中国的研究机构的角度怎么看非洲,我们觉得非洲应该怎么发展。第二,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验,哪些方面能够为亚非拉国家所借鉴。我总结归纳了19个方面,这个在国内还是比较少的,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但是我从19个方面做了具体的总结。第三,对促进非洲的基础设施发展,非盟建立了一个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简称PIDA。是非盟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这是非盟在欧盟的帮助下制定的。我们国开行也组织了国内的一流专家对非盟的PIDA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这个研究,中国在投资非洲方面怎么去做规划了路径。最后,我们建议要打造一个国际化平台来推进基础设施。因为刚刚闭幕的G20和不久前的APEC都对推动全球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措施。在刚闭幕的G20上提出了要打造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全球的基础设施协调中心,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光有这几个还缺一个机构,就是政府协调。这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但是实施端也就是企业端需要有一个平台。我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个平台。是基于中国和新加坡共同修建苏州工业园区这种跨国模式怎样转化到非洲。这样的四个要点。

首先,来谈一下理解非洲和发展非洲的问题。我在开行主管这个业务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理清楚,非洲为什么发展不好。据说江泽民总书记在九几年也问过有关领导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太多人给他说的很清楚。非洲为什么落后这个问题不解决,怎么发展非洲,怎么参与?经过思考我们构建了一个简明的框架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条,就是地理因素也有可能是关注不多的一条。我的一个部下是中科院学地理的,他帮我分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道理。从历史上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区域都是在北纬20度-60度。也就是说温带,美国、中国、西欧等基本上都是北纬20度-60度。非洲是南北走向,大部分区域处于南半球。这样的地理离历史上的文明中心距离是比较远的。尤其在过去飞机和高铁都没有的情况下,整个非洲的地理位置,离整个人类的文明中心偏远,这是导致信息传播、人流物流传播出现阻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将这一点,跟我后边将要提出的解决路径有关系。不是不能突破,是可以突破的,就是要认识到是一个刚性的制约。

  其次,来谈谈历史原因,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多。包括奴隶贸易、殖民统治的影响。

再次,就是二战以后的现实因素。现实因素又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有没有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还有就是世行、贸行这种援助的债务方式,搞得不好要形成重债权国,导致很多问题。所以那种模式不是搞一个金砖、搞一个亚投行能解决的。如果还是那个路径,那么问题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多一个银行就能解决一个问题。其他的内部因素包括:政治不稳定、基础设施不足、教育不足等方面。所以我构建了一个框架,从非洲农耕文明慢了半步,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按照文明的进程分了几个阶段来看。所以非洲农耕文明滞后也是导致现代文明、工业文明等落后的一个因素。这是一个基本的框架。

从中国智库的角度来看,未来非洲怎么发展。我构建了一个三轮驱动的一个架构。首先是制度的改革创新。第二,基础设施,因为地理的制约。第三就是教育的引入。

怎么来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制度的变革和对外加速开放的进程,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也都有具体的思考。当然非洲还存在很多社会问题,高失业率、基础设施不足、饥饿问题等我都想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第二,就是说非洲到底能不能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问题讨论的也比较多。我认为有的是可以学的,有的是不太一样的。从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到中国的经验,简单的分析了一下。从经济增长,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的规律都是,一个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边的斯密式增长(Smith Growth),基于要素的组合。还有国际贸易产生的增长。第二,熊彼特增长(Schumpeter Growth),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的增长。第三,奥尔森增长(Olson Growth),制度的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促进要素的优化。都是这三个路径,跟中国特色没有关系,全世界都是这个规律。

也分解成三个阶段,人均GDP2000以下的时候,要素驱动,那么基础设施在这里边的作用可以看出来。这是哈佛施瓦布先生研究的框架。第二阶段就是效率驱动,也就是熊彼得增长,到技术创新的驱动,有若干个要素。第三个阶段是创新驱动,奥尔森增长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有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基于这些规律分析中国过去36年来,为什么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因素可以简单的谈几条。有几条是特色的,包括我们的历史底蕴,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很多国家不具备的。但是,也是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也提过,比如巴西、德国是拿过世界杯冠军的,跟从来没有拿过世界杯冠军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一轮的崛起中,中国的历史底蕴对我们是有支撑的。还有文化因素,就是儒家比较强调入世,包括知识分子这种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情怀。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支撑。另外就是理论的优化。我国定期制定5年规划。还有就是市场化的开放。再有就是比较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优化国际环境,打造良好的国内环境,推动乡村改革,城市化进程,构建混合所有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此我就不展开了。

基于以上国际的经济发展规律,观察中国的发展原理,倒过来看一下可以分解者19个方面。其中还有一个地理因素,中国处于亚太的中心,是有所帮助的。

第三部分,基于非盟提出来的PIDA,非洲的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国开行对此也进行系统的研究。因为非盟只提出来了4个领域,但是在这里我画了8个。其中4个是非盟的,另外4个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非盟只提出了能源、电信、交通、水资源。我加了农业、开发区、工业化问题和矿产。通过这8个方面,从国家方面大的领域方面推动非洲发展都有所覆盖。跟非盟的基础设施部的部长也进行了会谈。提出了8个报告。今天的主体投资非洲,中国应该怎么参与,都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战略方法。特别是对非洲四纵六横的铁路网,现在大多数是规划的。请看以下这个图,比较重要。

前边提到非洲很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地理障碍,所以我们建议这是非盟自己的铁路网,很重要的一个从开罗到开普敦,简称二C铁路。如果二C铁路能和欧亚铁路能够连接起来的话,(因为本来亚欧非三个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一百多年前,法国的海军的一个少将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才隔开了大陆)修一个两三千里的铁路,使非洲的铁路网能够和欧亚铁路连接在一起,三大洲一起发展的话,就可以从地理方面彻底破解这个破局。

最后,基于中国和新加坡跨国合作的经验,建立中非合作开发区。举了一个例子,用赞比亚做例子,比如中国和赞比亚合作,甚至是和东共体、西共体、南共体的合作,从资金共同治理方面,中国和东共体合作,建立一个中国东非合作开发银行,专门服务东非,但是中国方面参与。如果中国和世行合资搞一个中国开发银行,可能对我们国开行早期的发展也比较有利,对世行更好的影响中国发展也比较有利。而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世行在北京国贸有一个代表处,而国开行还是国有独资的,没有把力量很好的整合起来。所以资金供给端可以搞资金合作的股份化的银行。那么资金需求端,实施主体,过去世行、亚行这种模式是,世行借给赞比亚钱,其实是借给赞比亚的财政部,然后财政部再去转贷。中间的效率、腐败等都会有很多的漏洞。所以,世行是由政府担保的,世行本身的约束也不强。对所在国政府有可能形成重债权国。其实现在非洲都是重债权国。然而,现在我提出的模式是做一个市场化的、国际化的合资公司。有一本书叫《资源诅咒》,非洲有很多资源,为什么资源的不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主要是因为非洲很多资源是被外国人控制的。

我们建议这个模式是说非洲本身自己能控制,但是中国帮助非洲开矿。现金流。矿开了以后是进入到双方合资的公司里。国开行、世行、包括未来的金砖发展公司来提供贷款,主体中国的企业、公司包括欧美的企业也可以入股到这个平台上来。是一个国际化国家级的平台。几个都行,不一定是一个,但是国家级有一个平台。我也去过若干次非洲,非洲矿电路港都短缺。过去的问题是中铁建要去修铁路,但是矿是五矿来搞,这就成了先生蛋还是先生鸡的问题了。开矿的人说路没有修出来,反之修路的人说路修好了,如果没有矿怎么办?所以如果要破解这个问题,必须是同步的。就是一体性规划。国际上的各个金融机构,一次性把钱借给各个公司。然后这些公司,把矿电路港这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要分先后的问题。开出来的矿产抵押给银行,用商业抵押,这也是国际惯例,没有殖民主义色彩。完全是平等合作,维护所在国利益,是非常好的。

其实我也推研过,如果还是世行那个模式,中国成立了金砖,那么钱借给谁?如果还按世行的模式,借给赞比亚财政部、坦桑尼亚财政部,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必须在实施端进行创新。这几个点都要创新,而且这个点更重要一点。为什么一定要搞合资呢,我推想了一下,有三种情况:

1. 国开行把钱借给中铁建,或是借给中国五矿,这是一种,因为借了之后很放心。但是借了之后,对方能拿矿产来抵押吗?这是不太可能的。你把钱给了你能控制的公司,非洲把矿抵押给你,这是凭什么?所以这是不可能的,所在国肯定不愿意。

2.如果是赞比亚的一个公司找我们开行借30亿、50亿美元,我们敢把钱借给他吗?我借给他之后怎么控制,怎么还?到时候也许几十亿就没有了。对中国的老百姓说不过去。无论是借给纯中方的公司,还是借给纯非方的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国开行肯定是不敢借的。

3. 所以各50%,对方拿资源入股,中国拿现金入股,欧美国家也可以来,不是说是一种封闭式的。都整合到这个平台,股权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而且所在国是有主权的,是可以控制的。融资、股权都是多元化、国际化,这样就把欧美国家的管理优势、中国方面的建设优势,还有我们资金优势,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这样是一个高度公平的一个架构。

这个方案也是我思考了三四年才想出来的,而且有先例。像中国的苏州工业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苏州工业园管委会,就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产权是共享的,主权是中国的,中国拿土地给融资做抵押,这样的话就实现了苏州市的很好的发展。几年前去访问俄罗斯的时候,一个银行行长对我们代表团说,最近刚去了你们苏州,苏州是22世纪的城市,我们以为听错了。后来他解释了一下,说在他看来苏州模式是超越时代的。中国–新加坡两国跨国合作的合资平台的模式应该可以引入到非洲,对破解基础设施融资难,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而且是一个非常公平合理的模式。我认为在未来某个非洲国家可以试点一下。这样是创新的世行的贷款机制和模式,而且尊重了所在国的主权。变成一种公司化、商业化、国际化的一个平台。希望我的研究可以供大家参考。

荣利亚:谢谢。两位教授为我带来的精彩演讲。

我来概括一下今天下午的演讲。我们有8点建议供大家思考。

1. 在考虑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关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对非投资,中国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方式对非投资?这种方式是与欧美不同的,这种方式要扎根在非洲人的心里,真正喜欢中国人,喜欢从中国来的投资,或是中国政府的行为。你只有进入人的心灵,这样才是真正好的投资。比如我们在三亚和曹德旺先生有很多交流,就有人问他,您是一个只有小学教育的企业家,是什么您做了这么大的事业?他当时就说,我去了一个地方就想办法让当地人喜欢上我,所以我干很多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他们喜欢上我了之后,不是我要成功,是大家都想让我成功,所以我就成功了。现在福耀玻璃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玻璃制造商。

2.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怎么做出不同。这一点就是一定要对非洲人更有好处,有更多的实惠。

3. 中国要与非洲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一定是基于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这次在三亚参加企业国际化论坛的时候让我很惊讶的是,很多外国公司的朋友都会讲中文。而相比之下我们开拓非洲市场的时候,有多少人学习了非洲的当地语言呢?很少。这个在态度上就是不重视的。不仅仅是重视,还要有真诚的欣赏,真诚的合作。我们跟非洲朋友接触的时候真的是要真正的了解他,尊敬他这样才是继续合作的基础。

4. 更进一步,吸引共同的价值观,对人、对机构一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

5. 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与非洲人民、非洲机构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才是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虑。

6. 注重培养非洲的人才。中国公司雇佣当地人进入管理核心层,或是加他们入股做股东这方面的考虑还是非常欠缺的。中国公司在非洲开矿、修铁路或是制造业大多数是雇佣他们来做后勤,并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其实非洲人也是非常聪明的,如果你只是把他们当成一个廉价的劳动力,是不能在当地得到人心的。所以投资非洲人力还是很重要的。比如微软、通用电器在非洲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成功,同时他们在文化上边也是非常融合,并且注重对非洲人的培养与合理使用。他们会通过严格的筛选,请一些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并且注重培养他们在专业道路上边的发展。公司希望若干年后他们可以进入到公司的管理层,CEO、CFO、CTO等等。这是我们中国公司开拓非洲市场的时候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7.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安排合理的资金,而且给它很高的优先权。有系统的开发非洲的人才方面,无论是技术的、经济的、管理的还是农业的各个方面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非洲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大国,也是人力资源大国,所以中国在非洲开发非洲的人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开发非洲的意义不仅仅是盈利,也是全球治理非常重要的方面。非洲的不发达给全球治理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不作为的机会。只有一个繁荣的非洲,就像一个繁荣亚洲、繁荣的欧洲、繁荣的美洲等才能组成一个美好的世界。

8. 特别强调,技术转让。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会用中国的技术、也会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去那边。但是很少会把技术转让给非洲,教他们怎么用,把专利转让给他们不是很常见的。其实,这方面很重要,又要给他们培训,还要给他们技术支持。其实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也有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在当地把技术转让出去,当时就有人问,通用电气在竞争当中靠的就是技术,但是你们把技术转让出去了,还怎么竞争呢?通用电气说,其实我们把技术分享出去之后,更多的人使用我们的技术,就会产生更多的创新,这是一种公开的竞争。

只有这样,中国投资非洲才能在文化合作、经济合作方面走出和欧美不同的路径来。希望这些都是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

孙玉红:感谢Olupona教授、荣教授、黄教授所带来的精彩演讲。今天是即三亚企业国际化论坛之后的有一个研讨会。在过去两天半的时间里,在三亚的国际化论坛上我们有16个环节的演讲,超过五十多个演讲嘉宾到场演讲。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分享的不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今天来到这里的三位教授是我们三亚论坛上中国投资非洲板块的演讲嘉宾。此环节共有5位嘉宾,我们深刻感觉到时间有限,每位嘉宾只分享了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今天又把教授们再次请来,与北京的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分享。再次感谢教授们的精彩演讲,感谢各位朋友的到来,第二届哈佛校友公共政策论坛到此结束。

论坛系列回顾:

【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一)】首届论坛联谊会在京举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