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办: 5专家纵论留学工作

2014年12月23日

   12月13日,全国留学工作会议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 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如何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我国留学工作面临哪些转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等5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融入世界需要具有全球视角的人才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而融入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并在其中发挥大国的作用,则需要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拥有全球视角和战略思维、具有国际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跨文化环境下沟通、分工、合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服务国家外交需要,培养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重点解决我国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不全、相应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留学渠道不宽、教师队伍薄弱等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与我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覆盖。

  第二,通过留学工作,培养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国际组织无疑是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我国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提升我国软实力。

  第三,通过留学工作,加强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宽阔知识面和出色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前沿研究资源的高水平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专家,实现人才储备、增强海外宣传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第四,通过留学工作,培养国家建设重要和新兴领域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要针对我国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需求,派遣更多学生通过攻读学位、合作研究及进修等方式,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知识和最新成果,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推动创新国家建设。

  第五,通过留学工作,加强来华青年杰出人才培养。配合国家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战略性决策,加强“一路一带”涉及国家的留学工作,为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特别是在留学工作中注重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贯彻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更多地接受来自周边国家和非洲的留学生,注重中国文化因素的教育,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各级各类人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享受全球智力  共享“留学红利”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才的可持续对国家竞争力发展可持续起决定作用。来华留学将可以成为开放人才政策的突破口,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平稳进入经济“新常态”;甚至可以结交更多外国青年友人、培养未来政治领袖,助力我国构建大国外交宏伟蓝图。如何能够更多更好的吸引海外留学生来华,我国还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可考虑放宽来华留学优秀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政策,允许优秀外国留学毕业生留华工作和生活

  根据我国现行的留学政策,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苗子”。建议顺应世界人才国际化流动的趋势,放开外籍优秀留学生在华就业和创业的限制。我国也可以设置留学生实习签证、工作签证,允许短缺人才、或居留达到一定年限、就业创业成绩出色的外国人才留在中国。制度上对留学生和外国人就业加以区别。

  二、改革教育体制,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应逐步完成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完善校长治校制度,使教育部门回归学术、科研本位,逐步将中国打造成世界性的学术科研中心及国际人才中心;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人才。在国际,大学校长和教师全球招聘是很常见的现象,中国高校的领导者也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获得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导力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增加国际语言授课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

  我国不能吸引海外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除了全球招聘,我国也可以考虑实施“教师国际化培养计划”,通过教师外语培训、中长期国际学术交流、国外进修、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等措施,培养拥有熟练使用外语、读写外语文献等技能的教师队伍,并带动全国效仿实施。

  四、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

  在教育领域,为了尽快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避免因为教育水平差距而流失人才,中国也应尽快引入外资或国际办学模式,将中国高校推向世界,与世界教育机构展开竞争。目前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分校等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各方好评。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五、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

  2010年,中国教育部实施了《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吸引留学生的计划。计划设定了到2020年,中国吸收50万在华留学生的目标。在此计划框架下,可以仿照日本的Global30计划,挑选国内重点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工程,资助目标院校增加吸引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引进外籍教师、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我国留学工作应实现三大转变

  展望我国科技教育领域,无论是院士、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科技奖励等各种学术荣誉,还是科研基金、科技成果的获得和科研论文的发表,具有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非常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 我国始于36年前的鼓励出国留学的政策、近20年来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特别是始于2008年的千人计划工作是具有战略性前瞻眼光的,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留学工作应实现三大转变,以使留学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留学工作的基本定位应该转变:从服务科技和经济发展转变为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包括科技、经济、军事、社会管理和“大块头”外交战略。随着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增加、层次的提高和领域的更加宽广,留学人员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由于来华留学人员数量的大幅提升,也为培养“知华、友华”人员、传播中华文化、拓展外交深度提供了机会。

  二、吸引留学归国人员策略的转变:从突出重点转变为点面结合,带动全面发展。过去留学归国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单位,中西部省份和地方院校相对较少。比如,千人计划就是主要由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平台进行申报。伴随着内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增加,将会有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到中西部和地方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带去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带动地方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国家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吸引外国来华留学人员策略的转变:从以周边及友好国家为重点转变为吸引世界英才并兼顾周边和友好国家。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来华留学人员主要集中在周边及友好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将有更多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人员来华学习。一方面,我国将可以由“从14亿人选人才”扩展到“从70亿人选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培养具有中国情节、热爱中华文化的未来国际或地区领袖铺垫了基础。

  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梧华:积极发挥留学工作公共外交功能

  一、充分动员和发挥海外华人、亲华机构的作用和力量,下好中国留学工作的这盘战略大棋

  充分动员、调动和发挥对当地文化深度了解、对当地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谙熟、在当地人脉资源丰厚、渠道广阔的海外华人和亲华机构的力量,是中国留学工作战略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重要策略和步骤之一。建议中国教育部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指导方针、资助体系、评价标准,分别运用非市场和市场的规则,动员、调动和发挥海外华人、亲华机构的作用和力量,为我所用,做好留学工作的战略工作。

  二、重视基础教育段的留学工作、建立基础教育高中段的留学基地

  建立具有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国际课程的、能接受国际留学生的高中段的留学基地非常重要。建议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段国际课程项目的政策过程中,考虑在全国有吸引留学生优势的城市设立留学基地。选择部分这些城市已开办国际课程项目的学校,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有递增的并最终到达一定百分比的海外留学生作为准入条件之一,予以批准和支持开办或继续开办国际课程项目,并年度审查。以招收中国学生而得到的大量收入反哺招生留学生的成本,以此建立一批招生海外高中留学生的国家队,以承担接受享受国家奖学金的国际高中留学生。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刘月宁: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文化

  就目前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发展的瓶颈,我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建立“体制内外”的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事业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由于国内事业单位的编制紧缺,相当一部分留学人员回国后选择从事自由职业,而很多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活动是由各有关部委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组织的,这导致了自由职业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渠道而难以参与其中。我建议,国家可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类似“欧美同学会”这样的留学人员联谊机构建立联络处及人才库,为这些留学人员架起参与体制内工作的桥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作用,为国家战略服务。

  二、拓宽来华奖学金资助的专业领域和国家范围,鼓励更多欧美国家来华学习中国音乐文化

  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等相关机构都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外国人来华学习,但其中大多是针对语言、文学等专业,面向音乐专业的可谓凤毛麟角,这对于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拓宽外国人来华奖学金支持的专业领域和范围,鼓励更多欧美国家到中国的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习,只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并喜爱中国音乐文化,从而最终消除隔阂,建立友好。

  (文章选自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201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