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二】人才流动放宽:中国在全球移民管理中的角色

2015年4月23日

导语

4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汇集世界各国移民与人才流动专家的“2015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旨在搭建世界各地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网络,探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移民和人才流动方面的现状和对策,进而推动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制度改革。

  中美两国在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上将双方签证有效期延长至10年,这一举措将极大推动两国之间人才的交流互换。中国应该将简化的人才签证程序推行到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加拿大已经对中国公民实行10年内有效的工作与居留签证政策),以推动中国引进更多国际化人才。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影响力的提升与中国政府对全球人才流动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未来中国将在全球移民管理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国福,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中国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规划和发展国际移民的事业,探索实行技术移民,探索建立技术移民的制度。就我个人理解首先要规划国际移民的事业,国际移民的事业是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资金,维护非传统安全,增进国际移民的融合,保障国际移民合法权益的一项综合事业。国际移民事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多维、立体、全方位、持久性的国内外工作的格局,既要有分领域专项对口工作,又要有全球性整体运筹,既要有现阶段目标任务,又要有长远的战略考虑,必须根据国际移民的种类、层级、分布状况、谋篇布局,围绕国家和国际移民的需求规划国际移民的工作。逐渐搭建起多层次、多方位的国际移民工作体系。

  需要根据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基本方向,以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的需求,探索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积极性,深入推进国际移民事业的发展,倒逼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文化发展的成熟和完善。研究制定和完善国际移民方面的法律,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在海外及外国公民在我国的正当权益,逐步实现规范外国人从出入境向跨国迁徙的转变。从来华外国人向国际移民的转变,从分别规范某领域某环节向整体规范国际移民各方面各环节的转变,适当放开外国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渐进地推进弹性国籍政策,健全外国人法律援助、诉求表达、纠纷化解、利益协调等权益保障机制,坚持互利共赢、注重扶持和帮助回馈侨胞,引导海外侨胞和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发展自身的事业。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

  CCG是研究移民与人才流动方面的一个智库。我们刚刚出版了一个新的年度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主要是关于中国国际移民的报告,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在过去二十多年当中,我们从第7上升到了第4位,排在印度、墨西哥之后。1990年到2013年,我们的移民人口达到了410万,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加拿大的第一大移民来源国,澳大利亚的第一大移民来源国,新西兰的第一大移民来源国,英国的第一大移民来源国。另外,中国是德国的国际学生的第一来源国。

  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国际移民的目的地国。目前有84.85万外国人居住在中国,主要是来自于韩国、美国、日本、缅甸以及越南等国。

王广发,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总裁,CCG副主席

  当前,各国都在争相竞争移民,各类人才都在动态流动,同时世界各个国家也都有中国人才的出现。

  新生代移民趋于低龄化。过去是大学毕业后到国外去,现在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就留学海外。新生代移民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权益保障、文化差异、生存环境、专业选择、学习质量、教育问题、再教育问题、本硕博连读和就业等问题,以上这些都需要大家的共同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人才引进标准的调整。人才引进之后,需要有世界一流的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社区环境来留住人才。

  移民带来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文化包容性极强;中国文化中有着中庸之道,北京精神中有包容厚德。所以,中美文化只有政治体制不同,文化是相通的。王府学校有来自15个国家的孩子,我们进行中多元文化、多元人才的融汇包容建设。

崔大伟,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讲座教授、CCG副主任

  在每个大学校长基于他们的海外生活经验,他们的经验越长,数据会越好,全球的科学家在海外工作生活时间越长,处理的经验更加丰富,比如他能吸更加高端的人才。

  我们看到有27位大学校长自1999年到2012年,我们有376个整体的数字,包括63位大学校长,我们现在有20个比较著名的大学里,他们有这种海外的学位。我们有高端的海归,看到这种海归的人才,海外的博士被招聘到大学里的数字更高。如果这些大学校长只是一些访问学者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从来没有出国经验的这样一些大学校长,所以他们招聘的海外博士的数字要远低得多,我们可以看到甚至有一些是负的数字。

  中国希望吸引更多的海归,并不仅仅是硬件,比如更多的投资或者新设备。实际上软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软环境就是一种科研文化、机制文化,谁来负责这个机制,它的价值观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国际化的眼光,还是一种内在保护主义,他们只是在原有的老原则和关系上去做事情的,还是希望让中国变成一个全球化的科研基地。

  我认为当前中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不是钱,不是资金,也不是这些情感上的移动性,我想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要如何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的海外人才呢?就是我们机构的组织文化,这些文化如何能够改进,如何允许那些海归回来,手中有权利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还有把他们能够积极引进来,给他们权利,让他们去掌控这个机构,这样能够吸引更多好的人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