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三】北美与澳大利亚在移民发展中的经验与挑战

2015年4月24日

导语

4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汇集世界各国移民与人才流动专家的“2015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旨在搭建世界各地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网络,探讨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移民和人才流动方面的现状和对策,进而推动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制度改革。

  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对各种争议,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移民政策改革,并针对美国移民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赴美留学生的意愿也呈现出与十年前不同的特点;加拿大也开始通过改革投资移民政策来认可移民带来的益处;澳大利亚针对国际学生一直采取宽松的移民政策。北美国家在移民的文化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北美与澳大利亚尽管仍是未来移民的首选,其主导地位可能受到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框架有哪些优势?国际人才对于环境有怎样的需求,这些国家是否会长期坚持其移民政策,尤其是针对国际学生的政策?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移民与边境保护部公使参赞、东亚区总监 Michael Willard:

  澳洲是相对比较年轻的国家,但在移民管理方面是有比较长的历史。考虑到澳洲的人口有四分之一来自国际移民,要不是自身是移民,要不是父母是移民,移民带给这个国家非常丰富的经验。移民使得我们国家的人口增加,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得数百种不同的文化移入澳洲。作为移民管理,澳洲有一个特定的部门,在过去七十年中它主要是用于管理移民。现在在我们的内阁里,有一个高级的大臣或者说是高级部长级以上官员,他是负责移民的。

  从今年7月1号开始,澳洲将会对货物和人口流动的移民整体进行部署,不仅是关于人才流动,而且是关于货物流动的部委。要考虑到这种形式,让我们的系统不仅是在组织方面的变革,而且是在政策方面的变革,我们要考虑将会有更多的全球对于人才的竞争,这会来自于不同的方面,有些是传统方面,与其他的一些输出,作为输出国家,像中国和印度现在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获得人口的输入,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如何能够让这样一些移民对国家做出贡献,我们也希望在今后一段时间持续的保证对这种移民的需求。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科学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唯:

  在我们面向在美国的中国学生的调查中,关于为什么选择来美国学习,很多中国同学认为在他的领域美国的研究是非常先进的,再有更多的人是想到国外了解世界,这和以前的情况很不一样。很大一部分人说,他并不是想到美国移民的,只是想学习知识,虽然他们觉得在短期可能不会超过美国,但是从长期来讲,他们对中国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中国人希望中国变得更好的这种愿望非常强烈,比美国人的愿望要强烈。而问及学成后是否要回国时,大概四分之三的学生说要回国。但他们更希望在美国待一段再回国。比如他们都觉得我要在美国发展几年,拿到终身教职了这样回国才有竞争力。

  现在的国际人才,很大一部分是希望两边跑,两边都能做贡献,比如三个月在中国,九个月在美国。他们也希望和祖籍国的学者进行合作,可以称为跨国研究和跨国联系。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对海归和本土培养的博士,希望能够一碗水端平,这样大家都有机会,是公平竞争。我很建议国家去花一些精力让更多的博士生出国,这种方式的效益会比其他一些方式高很多。另外,不只是中国高端人才,中国需要吸引中端的人才,习近平主席说过,其实最重要的是所谓“待得住、留得住”的部分,从政策考量上可能这方面更为重要。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研究专家Mihaela Vieru :

  过去讲到移民是指到一国公民到其他国家定居,而目前来讲定居已经不是移民的主要特征。所谓好人才的特点是什么呢?除了高等教育,还要包括灵活性方面或者弹性,这是世界各国所需要的人才。作为弹性实际上就会成为一种未来不断变化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与此同等主要的是也可能成为一种推动力,比如移民可以在这里获得比较好的适应力,这样的移民在其他地方可能取得同样的适应,由此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关于移民,目前加拿大的优势确实是在削弱,失业率正在提高,而与此同时,270万的加拿大人现在正在海外工作,加拿大比澳洲和美国、印度、中国的海外工作人数或许都要多一些,它的整个的比例是显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一个外流。如果你非常希望能够复制加拿大的一个系统,或许这样一些国家在几十年后也将面临加拿大今天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加拿大的人员外流将会是中国和印度的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