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王辉耀:主动适应人才国际化趋势

2015年10月14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人才国际化业已形成一种趋势。宁波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要从国际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抢抓机遇,赢得先机,积极主动适应人才国际化趋势。”近日,来甬参加2015中国(宁波)人才发展与政策创新高峰论坛的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接受专访时说。


迎接国际人才流动时代的挑战


  从货物流动全球化,到资本流动全球化,再到人才流动全球化。中国正在从货物流动大国,到资本流动大国,再向人才流动大国迈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囯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囯,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流动囯。这是王辉耀关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说。


  “当今时代,国际人才流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快速、频繁,各个国家都在实施引才计划吸引人才。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宁波的‘3315人才计划’也是其中很好的一部分。”王辉耀说,宁波要吸引国际人才流入,需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的城市。


企业“走出去”要“入乡随俗”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是为了让国际社会认识他们、接受他们,现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王辉耀举例,我们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做广告,用的都是中国的形象,中国的符号,包括中国的一些人物形象,对国际人士来讲,他们可能不太熟。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国际人士、国际人才来开拓中国的(海外)市场。我们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都用当地人,用海归,用中国人来代表他们在中国的形象。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一样,我们在外面的高管,在外面的这个团队,就应该多利用一些国外人才,比如华为,他们在海外有3万多人,大部分是当地人士。所以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克服把自己的人全部带着,而应更多地利用当地的人才,利用国际化的人才。


培养国际化创业型人才


  人类历史上数次重大经济发展都与技术革命和创新创业分不开。上世纪80年代,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创业风潮涌动。也正是大众创业风潮兴起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校出现了创业教育。到2012年,每年有超过40万学生选修、将近9000名老师教授这方面的课程;全美约1250个“企业孵化器”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于大学中。


  根据国际先进经验,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应该发展创业教育的阶段。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象”。在大学生创业需求增加和政策鼓励下,创业教育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开始重视来华留学和吸引国际人才。如果能够构建国际化的创业教育环境,则可以对外国优秀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


  王辉耀建议,宁波可以在鼓励高校与国际名校合办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中外联合培养更多创业教育教师人才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子,主动适应人才国际化趋势。


文章选自《宁波日报》,记者:龚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