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蓝皮书发布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榜单
2015年11月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客观反映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特点与问题,并从金融体系、国际人才及智库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报告基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数据库资料及公开信息,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为指标,评选出“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锐50强”、“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分榜”等多个榜单,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海外商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该报告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继2014年连续两年持续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蓝皮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蓝皮书中,按照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出去、走进去、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径,以“走出去”企业积极嵌入当地社会,与当地社会形成共赢、可持续发的经营价值观为基本原则,设计了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并且,在此评价体系中探索了五项评价要素,分别为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及将要“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评价参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企业全球化研究课题组,在收集整理300多家有代表性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与信息,依照“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评选,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五项要素,综合评选出“2015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本次采集数据节选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企业名单如下:
2015年度推介的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特点
从2014年到2015年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主体不再是国企的孤军奋战,民营企业全球化呈现出大军逆袭之势。行业方面,互联网、新兴科技、新能源、房地产、中国制造业等奋起直追,有效利用国际人才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了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本年度推介的50强中国企业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海外并购频繁,海外资产占比大幅提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乘风破浪迈入新的国际化商业模式时代。政府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审批流程上实施相对宽松的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热情与信心。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海外并购战略可以迅速将市场从中国拓展到海外,提升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实力,有助于中国企业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角。本年度的50强企业集中体现了,海外并购笔数频繁,且单笔金额相对较高的特点。据统计,复星集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就有30笔并购,平均一个月就发生1.7笔并购。今年3月,中国化工以71亿欧元(约合75.6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名企大型轮胎企业倍耐力,这是即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完成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收购后的又一笔海外大收购。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方面也频频出现单笔并购超过十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例如,联想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硬件及相关服务维护业务;复星10.38亿欧元(约合14.22亿美元)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旗下Fidelidade、Multicare 及 Cares 各80%股本及投票权等。这些单笔大型投资项目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海外资产占比,与此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不断兴起与发展。预计今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规模上扔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民营企业全球化趋势更加突出。
2. 跨国并购初见成效,海外收入稳步增长
海外并购让中国“走出去”企业交了高额学费,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获得了与世界接轨的尖端技术、品牌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大大增强了企业全球化的经验值。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达到550宗,比上年增长了172宗。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商业拓展的不断成熟,中国企业海外营业额实现稳步上升趋势。2014年联想、华为、中兴的海外收入贡献均超过半数,分别为62.7%、62.2%和50.2%。其次,中国石油天然气、TCL的海外收入占比达到33%。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收入方面也都表现出明显涨幅。预计随着市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将呈井喷式增长。
3. 融资多元化,海外IPO掀高潮
毋庸置疑,融资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不仅是产品、服务的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更是不可或缺。与中国大陆A股上市相比,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更成熟、透明,公司股价与公司实际业绩相挂钩,这也是中国实力派企业选择海外IPO的主要原因。随着阿里巴巴2014年9月掀起全球最大的IPO上市,敲开国际资本大门的时候,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外融资大狂欢。受阿里巴巴的影响,2015年6月在中国科技和财经领域备受瞩目的联想集团母企联想控股赴港上市,IPO融资达到151亿港元,成为2015年亚洲最大的IPO之一。中国企业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展露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实力及融资竞争力。企业融资从传统的希望政府提供融资支持、商业银行贷款等向海外上市融资转变,大胆闯进国际资本市场。预计,有信心的中国企业今后选择海外IPO的趋势还将持续升温。
4. “本土化”战略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创新源泉
在面对全球市场的差异化中,中国“走出去”企业无一不将“本土化”发展视为共识。当然,本土化不仅仅是指与当地本土化特点相适应,积极融入当地市场的商业规则。更深层次的“本土化”是指与当地利益关系者,包括当地的人、企业、政府、供应商、媒体等合作,将他们整合到企业的全球价值中,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创新,服务于全球市场。从本年度推介的50强企业可以看出,进军海外市场的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研发均以海外市场为出发点,不断试错。以华为为例,截至目前华为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6个研究所、28个联合创新中心以及40多个专业能力中心。这些机构将华为与全球几百个合作伙伴联系在一起,华为的全球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全球化创新平台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研发成果,继而创造出更具价值的产品。将“本土化”与全球化联合在一起,整合全球优秀资源,打造全球价值链的商业模式,给更多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参考。也成为了今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之一。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