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

钱三强,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因在中国发展“两弹一星”事业中的杰出表现,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他是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学生,他与妻子何泽慧也因此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13年10月,钱三强出生于浙江湖州。刚出生时,父亲为其取名“秉穹”,寓意“掌握苍穹”。后来父亲无意间发现了钱三强与小伙伴之间的通信,为信中“大弱”、“三强”的绰号所启发,认为取名字不能囿于形式,故为其改名“三强”,取“德、智、体都进步”之意。

  1929年,中学即将毕业之时,钱三强很偶然读到了《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进步书籍。懵懂中,钱三强感到自己有责任响应孙中山的主张,为实现美好蓝图而奋斗。在他看来,要让国家摆脱屈辱,走向富强,一要建设强大的工业,二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次年秋,钱三强17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生。两年后,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他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在此期间,钱三强受研究所所长严济慈的鼓励,考取了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的机会。他带着对故土的留恋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核物理研究是非常枯燥的,因此物理学家也被戏称为“原子木乃伊”。对于如此枯燥的工作,钱三强却乐此不疲。每天很早去实验室,回宿舍后继续整理资料、写实验报告。他的踏实肯干和聪慧深得居里夫妇的赏识。居里先生甚至选他为助手,让他协助观测原子核粒子轨迹的云雾实验室的改进工作。钱三强从查阅文献资料入手,深入研究后提出改进方案。几个月后,改进后的云雾实验室建成了。之后,他又创造性地制成能匹配云雾实验室使用的自动照相机。为此,居里先生称赞他:“法国大学生只有考试分数,而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则同时具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同年,他还发现了一张特殊的二裂变现象照片。一般的二裂变照片,是从一点开始射向两边的一条直线,而这张照片在直线中间还有一条与直线垂直的线,呈丁字形。钱三强认为,这张特殊的二裂变现象照片“可能是从铀原子核中另外分裂出来的一颗质子的射线”。但这种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呢?

  为了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在经历了一千多个不眠之夜、数万次的实验之后,钱三强夫妇终于再一次观察到了这种特殊的二裂变现象。这说明此种现象并非偶然,这一结论令他们欣喜若狂。他们发现,在铀核的每3000个裂变反应中,这种特殊的二裂变现象就会出现一次。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得出结论,原来铀核裂变不仅可以一分为二,还可以一分为三,即铀核的“三分裂”。他们将实验结果报告给了居里夫妇。居里夫妇称赞他们有了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

  在居里夫妇的支持下,钱三强公布了“三分裂”的研究成果。之后不久,钱三强夫妇又公布了第一次观测到的铀核的“四分裂”现象。他们将实验成果和照片公布在《法国科学院公报》上,并精确测量和计算了三裂变放射出的裂片质量、动量和角度。至此,“铀核只有二裂变”的结论被打破了,这一发现引发了世界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一次地震。

  法国的《时代报》、《人道报》、《人民报》,中国的《大公报》、《新民报》均详细报道了钱三强的实验成果,称赞说“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三分裂”的研究成果发表后,钱三强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晋升为研究导师。就在事业发展一切顺利之时,钱三强夫妇却决定回国。钱三强说道:“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1948年,钱三强夫妇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不久,钱三强出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后来的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1955年,国家经济恢复工作暂告一段落,党中央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后,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地质部、原子能研究所集结了大批的科研人员;同时,中苏签订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核技术援助。中国现代科学黄金时代开启,整个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速度空前。

  钱三强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了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终止两国的协议,撤走在华专家。中国的核弹研究一时陷入了困境。

  钱三强对原子弹对于中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甚至中国国防、中国历史意味着什么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面前的难关,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只能搁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的话,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再一次受创。为了牢记苏联撕毁合约的日子,“596”被用来命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严寒知松柏,疾风识劲草,钱三强勇挑重担带领工作人员精神抖擞地投入独立自主发展中国核科学的伟大事业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研制原子弹,铀—235是必不可少的。而提炼铀—235中最关键、最机密的部分是扩散分离膜。即便是在中苏关系没有破裂之前,苏联也从不让中国科学家接近这一部分内容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钱三强集结中国科学院、冶金部和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始攻关。经过两年的刻苦努力,他们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出扩散分离膜,并投入生产。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制造扩散分离膜的国家。之后,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9丙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并承担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内爆分析和计算工作。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腾起一朵“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独立自主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让美苏等国大吃一惊。

  罗布泊上盛开的“蘑菇云”已经飘散,钱三强的心绪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着技术队伍,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中,他动情地说:“曾经以为最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是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服的‘黄金时代’。”两年零八个月之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了。这让中国成为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就不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面对如此形势,钱三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事业,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攻坚,不仅创造了世界核武研究领域的奇迹,还为共和国铸起了不朽的丰碑。“两弹一星”勋章,是祖国和人民对其贡献的肯定,也是他对父亲临终嘱托“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最佳回答。

本文选自《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主编王辉耀,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