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建立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慈铭健康体检集团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理事胡波日前出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他在平行论坛5“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力军”上介绍了慈铭的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并建议建立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慈铭的体检模式运行十几年了,我们要升级、要发展。大家都知道,慈铭做健康体检出身的,前期我的夫人从德国海德堡回来,在301一看全是晚期癌症,就做工厂流水线式的体检模式,医生不动,客人转,一天几百人几百项,两个小时完成。现在跟美年大健康合作以后,目前全国是两百家店,每年将近一千万人次的健康体检。这个模式以前并不认为怎么样,在国内现在两亿人,我们主要是做实体,跟大家简单说说整个转型的过程。拿到国外去了不得,今年我到斯坦福中国论坛,一交流,觉得这个模式确实很好。年中的时候还代表咱们达沃斯去东亚论坛,认为发展中国家就应该做这样落地、实事,把健康预防落到实处。今年最荣幸到了联合国契约组织15周年庆典的时候,没想到我们这个模式,联合国领导很重视,说发展中国家就需要这种提高医生效率,说明美国和欧洲医生效率不高。


  回应一下陈董事长,在飞机上刚才跟他交流了一下,《环球时报》还介绍海航陈氏兄弟。中国企业迎来了国际化收购的最佳时期,第一就提到了借助伦敦,进入欧洲市场。大家也感受到了欧洲市场是蛮大,但是更多的同志还是关注美洲市场尤其是美国。我们今年也做了一些转型,有一些充裕的资金以后,无论是在加州最核心的地区,离斯坦福只有7分钟的路程,搞了医疗创新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转会诊中心。我们彭博士在纽约搞的是格伦伯格转会诊,我们是干实体,直接跟美国人合作,包括曼哈顿,我们还做了IVF住院和转会诊门诊。刚才陈总提到一个是势,一个是念,这个念非常重要,我们在经营十几年过程中,就是一个念想。因为每年2亿人体检模式上,就是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个理念就促使我们员工、我们企业发展得非常好,慈铭模式还是叫得响。


  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又转变了一个观点,在联合国契约大会上提了一个口号叫人类健康传承、家族健康传承,这是大事,不能把它说小了。虽然说是生孩子,但是生殖健康产业是大产业,所以我想转型的文化交流都非常关键,当然前几位说得很具体、很详尽了。我想无论是我们目前的企业转型,还有海航,海航也是在做医疗,也是在积德,我们在加州的中心接待过很多医疗创新企业,目的就一个,就是希望把好的东西带回来,在这里共同投资能够做一些颠覆医疗的项目,中国两亿人病,拿什么办法管,怎么管,一定要想办法。

 

建立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我今天主要给辉耀提三点问题。在提问题之前,这句话还是稍微早一点,就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际上还是以国企为主,你看昨天晚上陈总介绍,他是千亿,大盘子还真没撬动起来,国企有国家战略还有政治因素等等,但是民企投资比较灵活,比较实用,比较有效率,所以情况不一样。我认为真正民营企业唱主角的时间不会太长,十年左右,因为它的机制各方面,但是很多问题,我主要提三点。


  第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包括跟美国医生团队、跟FDA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国内内部并没有准备好。刚才蔡女士也提了,到海外,海外没想好。你是民企老板,我们民企也不忌讳,很多时候要配置资源,不考虑收益。如果你既考虑收益,又考虑行业,你就应该做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前期的准确的判断,缺什么?第一点给王辉耀会长和相关智库建议,就是缺少人才和组织建设。在CCG平台上,在国家战略基础上,做一个整体的中国非公有制医药健康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这是非常重要的。民企之间要交流,因为国企有国家战略,这样的话把医疗到底缺什么、到海外去我们拿什么,包括跟在座的一些咨询公司交流,把双方的需求、双方的资源充分整合,在这个平台上,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我们医药企业上市公司很多,现在很多托我到硅谷,下一步在FDA生命园里搞项目,要找项目,要找切入点,都要国际化。最典型的项目,今年叫恒瑞药厂,非常有名气,他今年就走了曲线救国。国内现在一类药,比美国FDA很难批,直接卖给美国同行,而且有户口,卖了差不多七八亿美金,让美国来协助报FDA,报完以后,他掌握国内的专利,有东亚的市场,这何乐而不为,而且美国FDA一旦批准了,中国FDA相应比较快。怎么样借势、怎么样资源整合、怎么样信息互通,一定要有一个平体。


  第二,要把企业之间的需求充分地交流,咱不能跟国企,到海外打价格战,咱们不就亏了,一定要充分交流,你要啥,我要啥。我们去了以后,跟美国医生团队交流完以后,这都是大品牌,我不了解,现在很多机构都说把海外医疗机构带进来,因为90%以上的国外大的医疗服务机构,几乎没有海外战略,所以你就听听而已。我们这样深度整合的就很容易带过来了,所以说这种需求的整合,企业之间一定要经常交流,在我们CCG平台,在专家平台上交流。


  第三,政府需要简政放权。刚刚也提到了政府现在给了很多政策,最大的困难还是政府怎么样简政放权,怎么样把这个项目管理的措施落到实处,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讲放权,怎么放?民营企业怎么走,包括资金怎么融资、怎么互相金融抵押贷款等等,这一系列的,这块的工作很难,很大的资金,民营企业想办正事的时候走出去,反倒地下钱庄容易了。我们今年非常高兴不管什么途径,在海外搞了几个标的,也做转型做了准备。


  最后我也希望咱们在座的能够充分借助像我们已经在海外有一些平台,下一步做生命科学园,这样把真正国内创新的药在海外推广,同时把海外的项目拿到中国来。昨天很高兴,再次谢谢CCG,昨天借助这个平台,我们也认识了不少印度的朋友。未来FDA也在国际化,FDA的口号也是全球化,就是希望在这十年内,把印度,把中国的,包括南美新药的申请早一点拿到FDA申报,进行转化。最后感谢我们主持人。谢谢!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这一主题,举行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是国内专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论坛,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宏观的政策解读、高度的战略思维为广大与会嘉宾带来思想盛宴。论坛所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有意开拓国际商业版图的广大中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论坛自去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未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将每年举办此论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