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柏松:海外投资应重视科技型企业
霍普金斯医药研究院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赵柏松日前出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他在平行论坛10“中国的私人资产:快速全球化”上表示,海外投资应重视科技型企业,要依靠当地对项目的了解,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海外投资建议采用参股形式,要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妥善处理海外投资的个人身份问题。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海外投资应重视科技型企业
我在美国医药行业工作二十年,回国三四年了,在国内做医药方面的投资和项目转化。刚才也提了一个问题,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围绕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结合我在国外工作那么多年,也包括回国后看到我们国内企业发展的情况,谈我个人的几点观察,不一定对。
我们今天谈到企业全球化里面,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私人企业。私人企业的全球化和个人资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公司就是个人的,所以肯定会考虑资产配置的问题。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到国外投资首先就买不动产,买房子、买地。买房子、买地是一个首选,我没有异议。但是买完了房子和地以后,要重点投科技型的企业。八十年代日本比较发达的时候,到美国买企业,他们也是先买了房地产,随后就开始收购高科技企业。
海外投资要依靠当地对项目的了解
除了生物医药之外的几点建议,个人到海外投资的时候要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一个项目上,我第一个建议是要分散投资。第二,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依赖于当地对项目的了解、资源的了解,不光是法律层面的,最重要的是对于项目本身的了解。可能有人会介绍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有的项目看到了以后,如果不依赖于当地的人,价格上会吃很大的亏。第二个建议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定要依赖当地的人。第三,大家投资不要都投房地产,要投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要投一些有高技术含量的无形资产。
海外投资建议采用参股形式
回到我的专业有关的方面我提几点建议。第一,我回国以后帮助国内的公司收了两家美国医药相关的企业。我本身对美国非常了解,但是我自己也力不从心,利用了我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他在芝加哥地区做了33年地产。当时我帮国内一家上市公司选了很多项目,最后经过他的评估拿出了几个非常好的项目。最后特别享受了当地的税收政策,给了12年免税。而且还请了美国最好的律师事务所,那家律师事务所的大合伙人是这个12年免税政策的起草者。这样就会让项目拿到所有优惠政策,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把它操作的非常好。从生物医药行业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在海外投资的时候,国内的个人资产、个人企业应该是时候到外面收一些企业了。但不要把一个企业全部买下来,个人建议是参股。如果把企业全部买下,可能吃不消。如果个人没有准备好,对企业了解没有准备好,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没有准备好,就会变得很艰难。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帮助你管理这个项目,建议可以买入20%-30%的股份,也许投5个项目,每个项目大概都是这样,还有专业的人员帮助你管理。从个人经验来讲,如果国内项目要做生物医药,我可以帮忙,但是我今天不是在这里推销我自己,因为我是搞研究的,我是把国外好的人才项目拿过来给国内的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这是我的主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另外,我在国外工作了那么多年,是美国华人社区协会的副主席,各个华人社区的领导人都在这个组织社区里,如果想要找项目,我可以找到最适合的人,最了解当地的华人,最后再找当地最了解项目的外国人,一定是个组合团队,包括帮助你找到最好的律师、会计师,包括当地政府的对接、商务、商会的人。
我是从专业角度提供服务,我们海外的从技术角度帮助大家提供服务,从资产并购的角度来讲,还是要借助于海外的机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要投生物医药的行业,这是高科技,生命科技是科技革命的下一次革命,你很难把握有很好的项目,你可以依赖于专业的团队帮助评估,我们可以帮忙提供相应地服务。
有的人钱很多,但是大家都不懂,可以投一个生物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有专门的人管理评估项目。这是我今天专门从生物医药的角度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会后我们可以再交流,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从国外回来就是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回国以后发挥作用,只要大家有需求,能够利用上我在国外那么多年的经验,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
我赞成投基金,这样风险比较小,但是如果要投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有专业的团队帮助你把关。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有一个亿,要留一部分在美国的银行里面。在中国赚钱到国外花是最舒服的,但不用都投,买地也用不了多少,美国50万美金的房子都很不错了,买太大的房子闲着不住管理费也高,没有意义。如果要投资一个酒店会有所回报,但是这方面的回报比较低。我认为要结合美国,因为美国、欧洲的投资趋势肯定要抓一些好的项目,投资无非是找一个安全和增值的,增值肯定是找好项目,生命科技就是。但是得有专业人员帮助你管理,自己来管理不行,这个沈总说的没有什么区别,你做这方面是专家。
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PE投资者寻找快速成长的市场,除了美国和欧洲以外的市场。这个问题是中国的私人投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的情况。2014年开始,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大于海外在中国的投资。现在大家到海外投资是一个热点,关注的还是美国和欧洲,反而忽略了一些新兴的市场,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亚,问题在这个方面。随着中国人投资的热度或者对海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大家会关注到那些市场。这从我在国外工作这么长时间、回国的观察看,中国的投资人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关注国外的发展。关注比较多的还是美国和欧洲,反而忽略了一些新兴的市场,比如说越南。越南的投资机会很多,风险主要在政治系统。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比较完善,所以不会因为政治的变化而影响投资。主要是因为一些快速成长的国家,像越南、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他们有政治风险。随着人们对国外的投资市场和机会的了解,会慢慢的关注这方面,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巴基斯坦和中国是传统友好的国家,在政治上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巴基斯坦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像中国一样建立一些高科技园区,如果巴基斯坦建立高科技园区,吸引一些高科技人才到那里去,也能给一些资金、税收的支持,可能会吸引一些具有国际投资视野的人到巴基斯坦投资,特别是结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枢纽。起步项目就非常核心,所以作为我的个人观察,如果巴基斯坦在生命科学院或科技园区的建设有些投入,吸引高科技的人才,长远来讲对巴基斯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
在海外的投资最核心的一点是风险管理,刚才因为巴基斯坦和中国是传统友好的国家,这对于投资人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现在的海外投资,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一样,特别是政治环境不一样,有时候贸然到海外投资,风险是很难以控制的。我认为投资在法律系统、政治系统比较稳定的国家,虽然每一个项目投资的价格、投资的额度也比较大,但是风险性还是比较小的。我的建议就是个人到海外投资,最好就像当初国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投中国一样,在当地找一个合作伙伴,让他占大股你占小股,或让他占小股。我们自己一定要投钱,否则对方就不会合作,因为怕我们做到一半就走,或者达不到要求。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机会是有,但是你进去以后,如果没有当地人或当地资源的帮助保证这个风险,风险肯定是很大的。不动产的风险会稍微小一点,但是我个人的兴趣,包括在欧美工作的时间,西方国家真正的投资人要投快速成长的高科技项目,这是回报率比较高的,但是风险较难控制。可能最重要的还是和海外股份的形式,不要一口气买下一间公司。在西方就算有钱,过一段时间这个钱就把你消除掉了,西方的法律是非常严密的。从这一点讲,我们个人投资到海外的时候,最好是股份制,你也要找一个合作伙伴,他帮助你管理,帮助你保证一些风险。政治系统对于投资风险是很大的风险。
妥善处理海外投资的个人身份问题
他问的问题是围绕个人身份和买资产的关系。以自己的名字买还是以他人名字买,买多少合适。从西方国家的理念看,个人财产一定是自己的名字,不能用他人的名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在我看来,不要把所有的身份弄到每个国家,只需要一个中介机构帮助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做个统一方案。我帮助中国公司去美国的时候,用我的美国身份帮助他注册了公司,之后让他来用,但是我个人也承担了一些风险,但是当时我也愿意为他承担这些风险。如果律师楼给你安排好了,有合同,说这个跟你没有关系,涉及到身份的问题,这需要考虑到移民或者其他的问题。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这一主题,举行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是国内专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论坛,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宏观的政策解读、高度的战略思维为广大与会嘉宾带来思想盛宴。论坛所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有意开拓国际商业版图的广大中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论坛自去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未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将每年举办此论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