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没有后悔的人生

  他是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的掌门人,创立并领导着公司,但他本人却并非公司的所有者;他也是登山家,是运动员,是极限运动爱好者;他做生意、写书,也做代言、环游世界……从“企业家”到“登山者”,再到“环保主义者”,王石的身边不断转变,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身份的局限。在他看来,人生从来就不是静水深流,多彩的人生协奏曲,才是他最好的写照。从蠢蠢欲动的商业梦,到万科一步走来做大做专,一起来看王石的创业故事。

蠢蠢欲动的商业梦 

  1951年,王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1968年,王石进入空军汽车三团服役,成为一名运输兵。

  1974年,王石复员到郑州铁路局当工人,被推荐到兰州铁道学院攻读排水专业。大学期间,他自修完《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算是他的商业启蒙。

  1977年,王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对铁路工作并不太感兴趣,大学时种下的经商种子正悄然萌芽。

  1980年,王石进入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算是迈入“商业圈”。在外经委,王石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商业运作,也积累了大量商业经验,为日后的“单飞”打下良好基础。

  1983年,王石32岁,他辞去政府公职到深圳经济特区做中间商倒卖玉米,“单飞”之行正式启程。次年,他的生意几经起落,渐趋稳定,收入也不断增多,有了300多万元资产。

  1984年1月24日,王石正在不亦乐乎地倒卖着玉米,经过深圳国贸大厦时看到了很多聚集的人群,原来是邓小平来此视察,俯瞰特区全貌,这一下击中了王石,“我好像感到,干大事情的时候到了。”

  凭借倒卖饲料赚到的300多万元,王石注册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并出任总经理。企业成立之初,王石涉足多个领域,销售日本进口电器、仪器,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我那时是投机高手,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把蛋糕做大 

  1988年,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进行股改,改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内地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这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份按照国际惯例面向社会公众在报纸上刊登的《招股通函》,是万科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步,为后来万科上市打下基础。

  发行股票之后,王石一改创业初期锱铢必较的作风,洒脱地放弃了个人股份。“把蛋糕做大,分一点就不得了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如何才能“把蛋糕做大”?王石盯上从未涉足过的房地产行业。

  1987年,深圳市政府划出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的土地进行有偿出让拍卖,使用年限为50年,这是建国以后,土地首次作为商品拍卖。王石敏感地注意到,这将意味着房地产业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然而此时进入房地产市场,已经算不得占据先机。何况,非房地产公司只能靠投标竞价来拿到土地。王石却没有因为重重阻碍而退缩半分,在首次投标中,万科这个“初生牛犊”以高出市场价10倍以上的价格拿到第一块地。当时深圳市规划局局长都不禁感慨:“你们怎么出这么高的价格,简直是瞎胡闹,不过,还是祝贺你们。”万科职工对此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当年万科就像个野孩子,别的孩子有饭吃,万科却得自个找饭吃,甚至是去抢饭吃。

  正是这次“猛打猛杀”让王石“杀”进房地产行业。

高于25%的利润不做 

  1992年,随着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一度出现房价虚高的泡沫。此时,国内的地产商都陶醉于眼前的“大好时光”,不断圈地圈钱,将业内“低于40%的利润不做”的说法奉为圭臬。此时王石却没有沉迷于当下的泡沫,他破天荒地提出,对万科来讲,“高于25%的利润不做”。

  舆论一片哗然,房地产商们也纷纷质疑。王石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万科不是不想赚钱,而是从长远来看,市场必然向平均利润率回归。”

  事实证明,王石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利润率不及同行公司,万科却在大家囤地来增长利润的时候,坚持快速开发,这也让万科躲过了危机,以至于在之后一路稳健,挺过了金融整顿之后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居有万科 

  1995年,王石已经为万科树立了明确的企业架构,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多元化”的时候,王石果断卖掉万科蒸馏水公司、零售公司、电影公司、广告公司,一门心思将万科打造成一个专业房地产公司。1998年,在金融风暴影响下,为了释放消费能力,朱镕基决定催热房地产,还由此询问了王石对网地产市场走势的看法。

  万科开始了攻城略地,步步发展。2000年,万科投资深圳、上海及北京的住宅项目和零售业务,公司实力增强;两年后,万科进入了广州、中山、大连、鞍山的房地产市场,初步形成了“3+X”的区域发展模式;2005年,万科进入了江浙市场,实现了十年前的期望。

  2008年,万科实现了31个城市,超过15万户家庭的居住梦想。

“放养”万科 

  在万科高速发展的同时,王石逐渐和管理层拉开距离,开始采取“放养”的方法管理万科。1999年,他辞去总经理职务,转任董事长。

  2001年,万科再次对旗下公司进行股份转让,全面完成战略化转型,成为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此时,王石通过锻炼已达到“健将”的身体水平。

  2003年,52岁的王石成功登顶珠峰。紧接着,铺天盖地的质疑砸来,“你登珠峰的做法令人佩服,但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做对股东负责吗?”王石的回答非常洒脱:“我认为,不能因为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没有个人生活。我的行为会尽量透明,让广大中小股东在我登山之前了解情况。有的人认为王石登山可能遇难,应该在他登山之前把万科的股票卖掉;另一种判断是,即使万科董事长遇难,公司也会正常运转,否则他不会去登山,这正说明公司运行良好。”

  这番自信的言论真的料中了万科一路向好的走势。随着王石不断“攀登”,万科业绩也一路向上。

  2010年,万科回款突破千亿。

  2014年,万科回款突破2000亿。

“+互联网”与绿色建筑 

  敢对企业“大胆放手”的王石,丝毫没有放松对万科未来走向的把握。作为行业领跑者,他要求万科率先结合互联网进行发展。在他看来,既然身处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万科应该考虑怎样利用好互联网,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传统行业要把这个工具用上,否则就会被淘汰掉。”

  2015年,万科推出了“万科云”,这是基于“跨界聚集”和“行业重构”的“不动产+服务”的产品,目的在于打造“+互联网”的线下工作云平台,通过产业聚集和专业产业服务来帮助小微企业的发展,用资源共享的方式来降低创新企业合作的成本。

  同时,王石也督促万科要加大在环保产业方面的关注。“万科规模已经这么大了,等到未来政府说你必须搞绿色建筑的时候再动手,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打提前量,冒一些风险。”万科在绿色建筑领域不断探索,2013年,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认证标准,2013年万科绿色建筑的认证面积为596.4万平方米,其中绿色三星住宅为141万平方米,占全国34%。

本文选自《那些年,我们怎样创业》,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