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发言精要
2016年3月29日光明日报体察时代诉求、顺应学者呼声,不但在智库报道方面走在全国媒体前列,而且在理念上不断深化,逐步确立了智库化传播的办报思路。
在资金层面,国家要给予更多扶持,特别是对社会智库。应当设立特别基金或专门项目基金,让社会智库有资格、有途径去申报支持发展的资金。应当给予社会智库和官方、半官方智库平等或者相对平等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
七是服务的资金。要探索长期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同时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包括基金会、企业、个人的捐助机制。八是服务的方法。要以主动出击为主,在积极抢占市场的同时做好谋篇布局。
功能之一:战略政策的储备库。高端智库要承担战略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政策研究,并与政府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若即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供决策层参考。若离并不是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而是要求智库必须具有理论性,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
功能之二:社会大众的罗盘和指南。在现代社会,智库就是要坚持用专业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帮助民众理性思考。智库专家通过在媒体上发表见解、发表文章来解读国际、国内问题和公共政策,客观上发挥着引导、影响舆论的作用。我们要把智库办成信库,这件事情是迫在眉睫的。
功能之三:庄严、圣洁的学术殿堂。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是水与船的关系,是根和叶的关系。坚持学术为依托,以智库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观点,水涨才能船高,根深才能叶茂。
功能之四: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人才可以在学界与政界、思想和权力之间通过智库这个平台实现转换。
功能之五:国际交流的对话平台。由于智库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身份,而智库学者又往往与政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对政府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政府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不方便、甚至难以出面的时候,智库可以充当替身,开展协调活动。同时,智库可以开展开放性的研究活动,倾听不同声音,共享人类智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最近我在思考还要加“1”,这个“1”就是优势突出的头脑产业。智库凝聚人类的智慧,是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见解的思想商店、智慧工厂,应对着快速变化、急遽转型而又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时代,面对着复杂的难题。在此情况下研究新办法、寻找新方案、提出新规划、建立新规则,需要具有专业优势的决策咨询机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头脑产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智库创新主要体现在注重跨学科研究、注重人际传播、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中国智库的创新面临着以下问题:首先,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执政党的决策效率非常高,但是我们的影响机制则比较单一,各类智库建言献策渠道比较缺乏,智库尚未形成独立的资政力量;其次,从资金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智库的资金来源比较多元,包括基金会、企业捐赠、政府采购等,但是我国智库的资金来源则相对单一,官方智库主要还是依靠财政,社会智库也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最后,从人才环境来看,发达国家的智库有着非常成熟的人才旋转门机制,而中国智库一方面人才匮乏,一方面也缺乏人才的流动渠道。
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创新,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智库可以把旋转门旋转起来,让大量有经验的领导人进入智库,同时,智库人员也可以进入体制内担任领导职务,培养有跨界工作经验的智库领军人才。同时,还要从海外积极引进智库人才,加大政府购买智库产品的力度。二是要明确社会智库非盈利研究机构法人地位。鼓励高校开办智库专业,鼓励大学生从事智库公益事业,鼓励国外智库学者到中国智库交流访问,鼓励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智库学习等。三是推动中国智库的国际化程度。可考虑建立一个国际智库联盟,或者全球智库联盟。我们曾经建议建立世界人才组织或者人才WTO,智库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结构应该是一致的。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智库大多是传统智库,即党政机关直接管理的,或者隶属于党政某个系统的智库,而系统以外的智库比例非常之小。
第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际上包括三块: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协商民主、选举民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在这三块都有反映、都有表现。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智库的关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明确把握好国家的核心利益,把服务中央决策作为职责使命。
第四,智库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智库在二轨对话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尚不充分,应进一步思考和承担。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主要体现在:敢于直面房价、股市等社会经济实践中“重大疑难杂症”,进行前瞻研究、复审研究、纠错研究,这是智库的主要功能,也是智库和行政部门的主要区别。行政部门是定下来的事去做到,而智库则要善于在定下来的事中发现问题。智库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变我们的干部体制,一个干部有没有研究能力、有没有战略思维,必须在智库里检验一下,经得起检验才能委以重任。智库的这项功能一旦得以实现,我们的干部队伍将会完成结构转变。以上这些都是智库的“新”之所在。
第一个是要善始善终。从决策前、决策中到决策后都应该用智库,不能想到了就用,不想到就不用,在决策前用,决策后不用,智库要参加决策的全过程。
第二个是要知人善任。各类智库的领军人物要有畅通的流动机制。
第三个是要从善如流,制定决策要广开言路,不论是官方智库还是社会智库提出的意见都应认真倾听,政策出台以后还要做可行性报告和不可行性报告。
第四个是要实现善治。善治是我们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目标和追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意义。
第五个是要提出善策。目前,我们的党政干部在决策过程中遇到了“四个难”,一是对形势判断难,二是信息分析难,三是舆论应对难,四是本领提高难,从而出现本领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建立智库和决策部门交流合作、沟通联络机制,改变党委政府和智库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切实解决有效的研究成果进入到决策当中的问题,使研究方向和成果切合决策的实际需要,着力弥补能力不足的短板。
文章选自光明智库,2016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