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宝:从网贷平台到信用管理

涂志云,我爱卡/信用宝 创始人兼CEO,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理事。

从一家网贷平台到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的公司,两者间的距离不是一个“转型”所能概括,这不仅是征信牌照的问题,借贷数据也阻在其间。

追根溯源地讲,东四十条是北京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而金门大桥是旧金山一座沟通南北的桥。

今天,东四十条是48岁的涂志云和他亲手创立并任CEO的信用宝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信用宝)办公所在地;而23年前的金门大桥上则是他为美国FICO日日奔波的人生回忆。“从东四十条到金门大桥有多远?”这个问题就像“从信用宝到FICO有多远”一样充满故事性。

准确而言,信用宝是国内一家以小额信贷为主的网络借贷平台。其实,在互联网金融圈儿泡久了,你会听到很多人跟你讲“做大交易规模、做大组织、做响品牌,是P2P不可不循的生存路径”,但这些真的好像跟涂志云和他的信用宝没有多大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涂志云拿着他人生第一个Offer,离开加州伯克利大学,到了FICO这家在美国为世界顶级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估、信贷风险管理服务而着称的上市公司。每天上下班,金门大桥是他必经之路,咸湿的海风、橘色的阳光,填满了他整整四年的FICO信用局评分系统人生岁月。2001年从斯坦福归来,涂志云发现在美国几乎人人知晓信用卡,中国竟然是块处女地。4年后,就在个人开信用卡还需要拿出一堆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环境里,他在北京东西十条创立“我爱卡”网,专攻信用卡市场申领的网上营销。2011年,我爱卡开始涉足个人贷款领域。2013年,同一地标,为了把我爱卡和互联网金融结合起来,涂志云和他的团队推出了自己的贷款产品——“信用宝”。

时至今日,信用宝已有1134名员工、全国开设37个服务网点。去年,在令很多网贷业者陷入“晕圈”的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落地前月余时间里,信用宝完成两件“人生大事”,A轮获1亿元融资,肖建聪的朗玛峰领投,德同资本、中美创投跟投;资金托管签约廊坊银行。3月10日采访涂志云的当天,信用宝的总成交额破10亿元。“完成B轮”和“变身成为银行的渠道、服务商”已列在今年他们的目标中。

一盘大棋

1134名员工以及10亿元的历史累计成交额,在今天很多平台业者眼里好像是组有点矛盾的数据。在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法制教育的讲堂里,一位国资系P2P平台的朋友跟记者聊天,2016年排除万难他们也要实现全国业界口碑前五名,而目前为止他们员工总数没有突破200人,在去年年中时,他们的累积成交额就已达到百亿元。

跟涂志云聊天时总能隐隐感到他的心中似乎有着更大的一盘棋,“我希望做一家中国的FICO,这个念头差不多在2002年就有了。”在那个没有信用卡、银行没有信用管理的年代,涂志云就已敢这样想了。

差不多23年前,涂志云参与开发了作为美国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行业标准的FICO信用评分,后来该评分被北美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采用,“那时跟当学徒一样,一当就是四年,一年干一个项目,我做了包括美国、南非在内四个国家信用局项目,回国后我又做过香港的项目。”可以说,涂志云是资深的信用体系建设亲历者。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圈里有个好玩的现象,大家都在谈FICO,但在21世纪初并不是这样,只有在中国金融体系最顶级的技术人员才知道FICO评分的存在与价值。诚然,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不要说互联网金融,连互联网也只是刚刚起步门户ISP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一块中关村广告牌而已。

“信用宝是想做一点尝试,我们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这是核心定位,但其实还是希望做成信用管理之类的公司。”从涂志云言语中,可以感知到从一家网贷平台到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的公司,两者间的距离不是一个“转型”所能概括,这不仅是征信牌照的问题,借贷数据也阻在其间。

即便在今天我们开始谈论“信用创造价值”的环境里,也只初步形成了以“央行征信中心+8家个人征信牌照商+各家拥有个人借贷数据的网贷业者”这样一种征信基本雏形。大面积的信息孤岛没有打破,信贷服务底层行业共认的信用评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涂志云说,“在中国现在互联网金融环境里,有大的、但没有特别强的,这就是现实,包括我们自己,信用宝也尚在成长中。”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信用风险管理就是我们的基因。基于我们对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解,信用宝更专注于做微型贷款,从几千元到几万元,因此,标的都是来自于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涂志云表示,“信用宝”这三个字,既代表了商业模式,也代表了理想。希望能够给每个中国人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宝评分。“我们有技术也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依靠信用宝评分获得每位国人应该得到的信用价值。”

金融创新“三板斧”

一个职业棋手的“可怕”之处,除了棋术外还有棋风,正如令人类生畏的“阿尔法狗”。而涂志云本人就定义了信用宝基因后的棋风。“根据我自己多年在FICO的工作经验,信用宝内部有一套相对比较符合中国特色的信用评估方法。从2013年,信用宝平台第一款产品推出起,我们就把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涂志云把信用宝的金融创新戏称为“三板斧”,即风险管理的FICO化、业务运营平台的移动化、服务模式的O2O化。

“三板斧”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何目前信用宝是千人规模而非二百人。从主体人员构成上看,信用宝技术团队会占到近17%,而线下信审团队会占到近50%的比例。涂志云预测,2016年依然是一个继续发展的年份,业务量可能会翻一倍。但信用宝从来不是那种“业务要做到多大”的平台,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进行准备的。面对同业对交易量的关心,涂志云同样显得淡然,“我没有太关心这个事,三板斧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用户服务好,获取优质资产,并完成对其的信用评估,除此之外没有其它。”

也许观点类似,江南愤青的一篇“电商模式的P2P今年必然寿终正寝”的文章,吸引了涂志云的注意,“关于电商似的思维,拿交易量做话语权,这样的时代终将逝去。我们是要看真正服务了多少好客户,客户的质量其实很重要,需要形成安全稳妥的交易需要,从获客、到征信、到审批、再到撮合成交易,以及交易后的这些后续催款服务,这些都是要由平台来帮助来完成的。光是开发审批系统、反欺诈系统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而且这些都是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

“未来这些直营店会加量吗?”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涂志云并没有想走以量取胜的棋路。一千人的团队,在互联网金融的江湖里并不算豪,三四万人、全国几百家线下店规模的平台大有人在。“我认为人海战术的成长空间会受到很多约束,而且它的服务效率并不高,但是线下网点的功能还是需要的。所以信用宝对此是清醒的,线上线下打通的O2O模式,才是我们认定的未来。”

在信用宝,如果有人对用户的需求不在乎,涂志云是会拍桌子的。“我们现在这三板斧还是在一边磨、一边练的阶段。”但如果非给“三板斧”设定一个达成期限,他希望是在今年。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有业者总结互联网金融人的特质曾说“互金人就是操着金融的心,干着互联网的事儿”,而电商般的地推广告、砸品牌,就是去年E租宝事件前在行业内曾经相当主流的营销方式。

颜值与口碑是需要花银子的,要不然就不会有“颜值经济学”这个新名词了。

但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是,某次跟友人的闲聊,细细的算下来,在互联网金融的江湖里,还真有那么一些“非主流”对砸银子保持克制的创业者,而且技术男居多,涂志云算得上是一位。

去年拿到A轮融资后,在深圳的宝安机场,某位信用宝同仁看到别家张扬的广告,曾问过老板是否该有所动作,涂志云送给他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用广告获客,但涂志云认为信用宝的重点永远在资产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谁控制资产端,谁有话语权。理财端永远是大品牌的游戏,只要平台的流量大,就可以拿到很多的资金。但优质的资产,是需要一道一道审核,特别像信用宝主做微型标的平台。涂志云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你要完成100亿元的交易,平均每单1万元,那就意味着你需要做到100万个用户、100万次的申请、100万次的借款批准;而如果你要做到100万次的批准,那意味着你得扫上500万个借款申请量”,“所以,如何对优质资产的获取、信用评估,是信用宝的重点。我们不会去考虑砸广告。”

涂志云是个念旧的人,十几年前FICO从纳斯达克转板到纽交所的一个纪念白瓷杯,他至今视如珍宝;涂志云也是个很坚持的人,如果再一次选择是否网贷平台创业时,他说会是跟今天一样的结果。

吴晓波有句人生顿悟,颇为到位,“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快到知天命阶段的涂志云眼里,“创业者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但你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其实是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的,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在某个时刻就已注解好了。”

 

文章选自信用宝,2016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