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清: 香港最宝贵的是人才

2016年5月25日

  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在发言中指出,谈全球化也要多与外国朋友交流,不仅是通过政府的官方政策,而是需要通过民间外交和企业家来表达中国的情况,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故事,中国对全球化有什么贡献。

以下是她的发言实录

  我是做企业的,谈谈个人对全球治理与中国企业发展的个人看法。

  任何事情都是靠人做的,我们从香港来内地做企业也是依靠人。我们总是在北京闭门座谈,这当然很好。但是,这个论坛应该走到外面,可以到香港去办。香港是跟国际接轨的地方,比较方便。我们谈全球国际化,也要跟外国的朋友多交流,让他们认识中国的故事。不只是通过政府的官方政策,而是通过民间外交和企业家来表达中国的情况,中国对全球化有什么贡献。中国通过全球化崛起是和平的,是互利共赢的。

  我记得在1980年代表世界贸易协会的总裁来中国,他在美国打电话给我,我问他为什么要在80年代选择来中国,他说中国代表了未来。所以1981年他带了40个人来北京,当时门还没开,上下的机关都是我们自己跑。1981年底,我带了80人,他们从美国到东京再到北京的钓鱼台。打开中国的门不容易,作为在香港长大的中国人,我们很希望可以为国家的全球化做一点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在座的各位不仅要讨论,而且还要行动。

  通过30年的发展,我们利用世界贸易协会的平台,90年代利用这个平台让吴仪总理到美国讲中国的故事。我跟她提出的要求是可不可以用英文跟老外谈话。她说为什么用英文?她说在内地你用中文,大家可以听懂。你在外面用中文,旁边的陪同帮你翻译的,大家都听不懂。你用英文谈,简单讲几句就行了。后来她找了她的秘书,陪着她学英文,学了两个月。到美国站起来讲英文,讲得很好。听完她的英文演讲,400个人站起来鼓掌。

  另外,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企业家,我认为香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为什么邓小平先生提出“一国两制”,我们还是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来生存的。香港最宝贵的不是任何可以看到的东西,而是无形的人才。我们的知识最重要,这都是人带出来的。50年代的时候,上海的企业家代表香港的工业发展。到60年代以后,很多内地人都到香港做实业,当时他们是爬山过来的。70年代以后,香港开始到内地发展。到80年代、90年代以后海归派也来香港了。这些人不完全是香港本土人,而是全世界人都来。香港机场也提出了要做一个Airport city,我们想将香港打造成全世界都可以做生意的地方。香港是欢迎全世界的,这是我们的优势。

  (本文根据嘉宾在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论坛简介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国内少有的由智库举办的全面汇聚官、产、学各界高层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旨在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2016年第二届圆桌论坛由一场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午餐会、青年领袖圆桌晚宴组成,近两百位官、产、学界精英出席论坛。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