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东:架设中欧企业合作的桥梁

理事简介

路东,欧盟数字城市OASC中国区首席代表、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简称MECEC)是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非盈利机构,宗旨是通过建立中欧企业家之间的人际交往,促成企业合作。自1996年成立至今,MECEC已经走过了20年。从当年的初具雏形到今天成熟的中欧企业家交流平台,正是路东带领着MECEC,为无数中欧企业架设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架设合作桥梁

 

  MECEC的前身,是由欧盟经济外交部在1993年提出的“欧盟-中国经济新前景计划”指导委员会。路东受邀作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参与该计划,研究如何建立欧洲中小企业与中国正在崛起的私营中小企业的直接合作渠道。1996年指导委员会改组成立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MECEC),负责在中国推广欧盟“亚洲投资计划”。路东开始担任MECEC执行主席,就此打开了一扇连接中欧商贸的大门。

  从1996年到2000年,路东率领MECEC工作团队,成功地完成了欧盟亚洲投资秘书处委托MECEC组织中国企业参加亚洲投资计划的任务,5年间共组织了超过400家中国企业参加了在欧盟各国举办的以经济全球化为目标的6次欧洽会。正是这关键的5年,路东带领MECEC为之后大力促进中欧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欧盟对外合作总司成立,由于MECEC为欧盟亚洲投资计划在中国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欧盟对外合作总司任命路东为欧盟亚洲投资计划项目执行主席,协调欧盟15个成员国工商会,组织欧盟各国企业向中国实行工业转移。为此,路东带领MECEC工作团队,访问了中国100多个城市,为欧洲特别是德、法、意、西、英五大工业国的制造业进入中国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2002年,MECEC代表欧盟委员会在中国举行了“欧盟中国企业洽谈会2002”,MECEC组织协调了18个欧洲国家或地区商会、行业协会及135家欧洲企业出席了这次洽谈会。会议期间,中欧双方举行了1200多个商务洽谈,涉及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签订了约250份商贸投资合作协议。

  此后,MECEC走上了促进中欧合作的快车道,在欧洲建立了包括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工商会、进出口协会、企业家协会或行业协会在内的庞大的合作网络,每年组织多个国家代表团访问中国,目前已经访问超过60个城市,促成了1000多个投资及商贸合作项目,涉及汽车、化工、机械、纺织、服装、食品、电子、环保等十几个行业,有效地推动了中欧之间的产业交流与合作。

推广先进技术

  在推动中欧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路东和MECEC一直在协助中国制造企业获得欧洲先进技术。

  2004年,受欧盟与意大利委托,路东出任欧盟与意大利合作项目“FROM CONCEPT TO CAR”中国区首席代表,向中国汽车企业提供数字化研发技术。他每年组织意大利汽车工业专家代表团访问一汽、上汽、广汽、北汽、长安、江淮、奇瑞、哈飞、比亚迪等中国汽车企业,并安排、陪同北汽、江淮、广汽、吉利等汽车研发院的领导访问意大利,商谈共同建立数据库开发自主品牌汽车。在路东的领导下,这一项目获得极大的成功,为大部分的中国汽车企业建立了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制造的数据库,帮助中国汽车产业步入数字制造时代。

  2009年,路东同时担任了意大利都灵航空工业中国区代表,负责向中国企业提供各种航空发动机、变速箱及部件的数字加工制造技术。期间,他多次组织并陪同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参观学习飞机作动系统、导航系统、动力系统的研发与制造技术。

  2014年开始,受欧盟信息总司邀请,MECEC参与欧盟数字经济项目FIWARE,向中国企业介绍欧盟数字经济发展技术与数字经济单一市场概念,包括工业数字化与城市建设数字化。

  2015年,MECEC开始组织中国企业前往德国学习、洽谈工业4.0技术的升级换代,参观包括德国最现代化的大型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工厂以及工业4.0的研发机构FRAUNHARFER研究院,听取德国工程师介绍汽车、飞机、机床各种工业4.0升级项目。

  同年10月,路东开始担任欧盟2020计划数字城市OASC中国区首席代表,负责向中国推广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科技–公开源技术。

助推工业4.0

  作为欧盟数字化汽车项目代表以及数字化城市项目的中国区代表,路东对工业数字化和工业4.0技术有多年的研究与积累,特别是对中国与欧洲的工业技术差别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经常受邀为中国政府及企业讲解工业4.0技术以及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趋势,组织中国企业前往欧洲学习工业4.0技术,并且洽谈投资、参股、并购欧洲机械制造行业的各类工厂,为中国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帮助。

  路东认为,由于过去不重视数字控制系统的研发,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工业数字化的推广,许多高、精、尖的机床还要想办法进口。中国企业只有加快人才的培养与更新,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工业4.0的目标是在工业生产环节中尽量减少或排除人为操作的误差,使得工业进入精密制造时代。对于中国来说,全民4.0就是迈向数字化时代的开始,像这样走下去下一个十年之后,中国将会站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列。

  通过10余年的工业数字化推广,路东注意到先进的理论对于实现工业4.0转型的重要意义。他说:“工业4.0不是空穴来风,它有深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德国的工业4.0是工业制造体系的一脉相承发展而来,基础是工业3.0。”为了帮助大家真正理解工业4.0,路东作为新华都商学院的特聘专家,牵头组织开设工业4.0课程,把课堂设在德国著名的产业科技研发院FRAUNHARFER,设在大众、奔驰的生产车间。

  “现在国内工业4.0炒得很热,概念说得很复杂,但到底是怎么样的,没几个人能说清楚,我们希望让中国的企业家到德国实地看看,到车间里看看,一套4.0体系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在路东看来,“工业4.0将会给社会带来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深远、持久,中国必须掌握这套玩法。”另外,工业4.0带来的变化绝不仅限于工业领域,而是一个社会变革。“实现工业4.0,就必须让生产线上的所有工人离岗,实现指尖上的工业,也就是由数字工程师控制操作的数字制造工业,也就是说工业不再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欧盟从工业4.0看到今后的社会变革方向,由此制定了H2020,也就是“数字欧洲计划”。到2020年,欧洲90%的人口从事与数字有关的工作,低附加值的工作可能会消失,但是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大量创造。过去十年,德国对机械工程师的需求增加了9.5万个,而自动化产业增加了1.5万个工作岗位。比如说一个机器操作员,工厂变得更加自动化,意味着控制机器的人要更加灵活,要有更强的自我组织的能力和多元化技能。

  路东表示,对企业或政府而言,必须要有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我们希望开设课程,真正让中国企业家看到德国人是怎么玩的,我们能从中发现什么机遇,提供实质的对接。”

人物简介


路东, 欧盟数字城市OASC中国区首席代表、欧洲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主席。1993年出任欧盟经济新前景计划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欧盟制造企业对华合作的研究工作。1996年起担任欧盟亚洲投资计划顾问,参与欧盟经济全球化合作项目。2000年受欧盟对外合作总司委托,出任欧盟亚洲投资计划项目执行主席,协助欧盟十五国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受欧盟与意大利委托,出任欧盟意大利合作项目“FROM CONCEPT TO CAR”中国区首席代表,负责向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先进的工业数字化研发与制造技术。2009年担任意大利航空与机械工业中国区代表.负责向中国提供各种数字化加工制造技术。2015年10月起担任欧盟2020计划数字城市OASC中国区首席代表,负责向中国推广欧盟DSM数字化单一市场及OASC公开源技术。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7月刊总60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