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捷:大时代与大梦想
“个人的梦想和祖国的复兴大业相一致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赵生捷如是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赵生捷致力于推动国家无线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他是我国无线通信领域的领头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赵生捷还担任了网络大数据内容建模与语义理解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
20年的国内国际行业经验,使赵生捷成长为无线通信领域、智能视频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以及无线视频通信领域的资深专家。他是行业的领头人,也是祖国无线通讯事业的巨大贡献者。无论是在个人发展方面,还是社会发展方面,赵生捷均尽心尽力,孜孜以求……
一驾正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前方突遇一个障碍物,此时汽车安装的智能防撞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对雷达波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并发出相应的报警、减速、制动控制指令。系统快速反应,及时报警、自动减速直至紧急刹车,就这样一起可能出现的碰撞事故被制止。这听起来似乎像是电影里的情节,然而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赵生捷的眼里,这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智能防撞系统是赵生捷教授主持开发的雷达及智能视频多模融合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这个项目的完成有望对国家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奠定重要的基础,成为车联网体系架构下重要的组成部分。”赵生捷对记者介绍说。
赵生捷教授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视频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以及无线视频通信领域的资深专家,有着20多年的国际国内行业经验,领导和参加过多项国内外电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曾先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所和公司担任科学家、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等职位。
2008年年底,赵生捷教授响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号召,回国工作并担任多个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他认为,回国就是走近自己的梦想,“我切实地感觉到每一天在国内的工作,都是在为祖国富强发展的梦想大厦添砖加瓦”。
赵生捷在中国北方一个小城市长大,儿时母亲不经意对首都北京的描述,让他产生了走出小城市的念头。他刻苦学习以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如愿去到中国航空航天部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从事地空通信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得以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但八街九陌、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并未让他止步。上世纪90年代,为了接触到顶尖的科学技术,扩展视野,赵生捷留学世界一流的工科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深入涉足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无线视频和多媒体通信等学术领域。
在美国工作期间,赵生捷博士曾经接触过三个国内去北美的人才招聘团和科技园区推介会。一次是由中科院几十个所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到美国东部Boston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做讲座,一次是由中关村高科技科技园区的代表团在美国Washington D.C.做的介绍中关村园区和吸引创业人才的推介会,还有一次是西安高科技园区在美国中部Chicago的推介会。此前的2006年年底他还回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由欧美同学会组织的“新海归新机遇”的大会。这些活动,对他的回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儿时的他只是一个向往大城市生活的城镇青年,如今的他心中滋生了更大的梦想。有一次在北京与国内运营商的朋友吃饭时,所遇的一件事情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国内一个知名的通信厂商的设备入选某个项目后,用国内产商的设备去替换外国产商的设备,结果没多久系统就出现了问题,只好赶快叫停。原因是国内产商设备的系统参数的优化指标远远不及国外产商。
“尽管我们国内通信企业发展得很快,但技术的积累和沉淀远不及国外相关企业。”赵生捷教授表示,目前全球通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并没有带来能够盈利的新的商业模式。赵生捷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应高度重视发展性研究和技术转化,要想方设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真正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去,而他自告奋勇地做起了领头人。
2008年年底赵生捷从美国回国发展,并且入选2009年国家第一批千人计划。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实验室与企业、高等院校、学术论坛之间,在智能交通、车载雷达、无人驾驶、智能视频、无线通信等尖端技术领域发挥一己之长,立志将把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预示着我国正式进入了4G时代。LTE技术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逐渐成熟,为国内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赵生捷教授所负责的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课题TD-LTE-Advanced 系统试验设备开发是研究比4G更先进的新一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该课题通过对终端、芯片以及测试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共同组建具备一定规模的新一代试验网络,为我国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4G,甚至5G)的商业应用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据赵生捷教授介绍,TD-LTE-Advanced 课题实现了很多关键创新技术研发,主要包括多天线技术增强、载波聚合技术、小区间干扰控制增强技术、用户平面延迟改善技术等;TD-LTE-Advanced 实现技术研发,如宽带功放、高速数据接口和传输技术等;先进的信号检测和译码算法研究与实现;TD-LTE-Advanced 验证平台硬件架构研究及基站试验设备开发,并支持IPv6。
当然,赵生捷教授的研究领域并不仅仅局限在无线通信领域。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赵生捷教授还担任了网络大数据内容建模与语义理解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
“目前传统的基于静态、浅层的特征建模数据内容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越来越多的对数据内容深层理解和计算应用的需求。网络大数据的出现提供了我们对数据内容深层建模和语义理解的契机,然而其类型杂、动态演变和价值密度低等特性,又对大数据内容建模和语义理解的深度性、关联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赵生捷教授所做的课题,结合网络大数据特征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以“基础理论+关键方法+应用验证”为思路,在大数据的特征模型、内容建模、语义理解和主题演化与预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实现对网络大数据的内容理解及演变规律的把握。该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的一个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赵生捷教授坚信,自己的研究能够与时俱进,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吻合,它们都将成为他圆梦中国的舞台。“虽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勇气和决心将帮助我在这条圆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作为响应国家“千人计划”的先行者,赵生捷教授深感任重道远。“中国的富强发展是一个长久的梦想,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实现的。”赵生捷教授希望国家除了举办定期的千人专家内部会议之外,还能够多组织与国内的院士、专家、成功的企业家聚会和研讨会,集国内外华人的力量推动祖国复兴梦的实现。
这是赵生捷教授的大梦想,“个人的梦想和祖国的复兴大业相一致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赵生捷,CCG常务理事,2009年第一批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同济大学电子和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奖获得者,世界知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学院院士,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产品系统专家,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中组部《千人》杂志信息科学和电子专委会编委。持有美国一流工科大学得克萨斯州A&M 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8月刊总61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