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您,谁是国内一带一路最好智库,最具影响力的专家

编者按: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10月28日在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本报告调研对象包括130余个国外智库和30余家国内智库,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11月5日,分析汇总了共计2400篇国内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文章,其中800篇国外智库文章,1578篇国内智库文章。

   其中根据数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全国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如下:

 

“一带一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

专家

所属单位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赵明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林民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

张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

黄日涵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梁海明

智谷研究院

庞中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研究院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龚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

毛四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已退休)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编者按:经过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调研显示,国内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研究的时间起点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是全国最早关注“一带一路”的国内智库。

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的时间起点

所属类型

智库名称

最早关注时间

官办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014年 2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4年 3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 5月

高校智库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2014年 2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2014年 8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2015年 1月

民间智库

盘古智库

2014年 3月

国观智库

2014年 5月

瞭望智库

2014年 11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14年 3月

走出去”智库

2015年 4月

一带一路研究院

2015年 5月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015年 7月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2015年 7月

凤凰国际智库

 2015年 10月

 

 

以下为国内主要智库研究“一带一路”的代表性成果

 

.国内“一带一路”重点智库及其代表性成果

所属类型

智库名称

代表性研究成果

官办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 (2015)》、《中国周边贸易环境监 测指数报告(2012-201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外交部直属)

《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经贸合作研 究》、《推进“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 作的外交运筹》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参考》等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研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国别经贸报告、《理性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等研究性文章

高校智库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中国国际战略评论》(中英文版)、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国别研究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五通”指数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开放与合作》报告、“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论坛

 

民间智库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南亚五国民调结果综述》、《“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民众对华态度综述》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发布国内首份“一带一路”沿线列国路线图、“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国别研究、“一带一路”投资挑战与机遇系列研讨会

盘古智库

土耳其之行系列报告、《丝路“一带一路”大自贸区建设研究——SRT建设构想》

国观智库

《“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巴基斯坦投资环境与产业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研究院

能源资源行业报告

走出去”智库

《中国全球投资追踪》、《中国企业出境投资交易清单(2005-2013)》、《走出去失败/问题交易清单 (2005-2013)》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报告(2010—2014):百人论坛首份大数据“产业合作”行动指南》

凤凰国际智库

对“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国别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系列

瞭望智库

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对策  建议等相关文章

 


以下为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研究报告》摘录

 

国内外“一带一路”相关智库调研报告[1]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外智库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 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我们选取综合排名前100位的智库分析发现,71%的智库都关注过“一带一路”相关话题,欧美智库关注度最高,超半数欧美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持中立态度,亚投行、中国周边外交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是欧美智库的关注重点。除欧美智库外,沿线国家智库也十分关注“一带一路”推进情况,其关注重点主要是如何实现与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等方面。国内对“一带一路”研究较多的20个智库中,民间智库数量最多;从智库专家的基本观点看,95%的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乐观态度;从智库专家的学科背景看,国际政治方向的专家较多且以高校教师为主;从研究的内 容来看,官办、高校、民间智库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与国外智库相比,当前国内“一带一路”相关智库在研究选题、讨论深度、建议实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专家建议智库需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重视战略思考也重视特定专题的深入研究,加强国内外智库合作。

 

一、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情况

(一)欧美智库对我“一带一路”战略关注度最高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受到了许多国际知名智库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我们选取综合排名前100位的智库分析发现, 71%的智库都关注过“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其中关注度排名前10 的智库中,有9个来自欧美国家(见表1),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相关发文量位居榜首(见图1)。

 

表 1.国外对“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

关注度排名

智库名称

国际排名

所属国家

对“一带一路”的研究重点

1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4

美国

亚投行对中国的挑战

中国周边外交关系

2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

31

英国

一带一路”对欧洲的意义

中国与阿富汗关系

3

世界经济论坛

46

瑞士

亚投行运营

4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8

美国

中日、中印大国关系

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建议

5

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54

澳大利亚

亚投行成立原因

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

6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9

英国

亚太安全

7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15

美国

人民币国际化

8

布鲁金斯学会

1

美国

美国盟友加入亚投行

美国应对之策

9

卡内基和平基金会

3

美国

中俄合作

中印关系

10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2

英国

中英关系

欧盟的对华政策

(注:国际排名是指美国发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排名)

 


 
图1.国外主要智库“一带一路”相关发文量排名

 


图2.国外主要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从欧美智库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态度看,53%的智库专家持中立态度(见图2),认同“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意义,但认为该战略的具体推进效果仍有待观察。持积极态度的智库专家约占26%,他们认可“一带一路”的合作互惠性,认为该战略对中国国内可以解决经济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等问题,对外可以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扩大经贸合作。约21%的智库专家持消极态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带有极大的政治意图,旨在扩张其全球影响力。

 

(二)亚投行、中国周边外交、人民币国际化是欧美智库的关注重点

从上述十个智库的研究内容来看,有三个热点。一是对亚投行的相关研究最多,约48%的文章探讨其运营治理等问题。核心观点有: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建立亚投行可帮助改善亚洲基础设施;亚投行的运营应吸取现有金融机构的经验,进一步完 善亚投行透明度;对美国谴责其盟友尤其是英国加入亚投行持批评态度,提议美国可考虑加入亚投行,与盟友一起在亚投行内部发挥作用。二是中国周边外交关系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是关注重点,认为中俄、中印彼此重视、互取所需是大势所趋,但多数智库认为印度应通过中印合作不断扩大经济外交和地区影响力,而提醒美国应警惕中俄关系加强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冲击。三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美智库极力反对,尤其是针对人民币申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多数专家认为美国应予以阻止。

从关注重心变化来看,其侧重点从“一带一路”战略影响等宏观研究逐渐转向具体应对策略上。大部分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应以“制衡”为主,主要观点是:美应增强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自身实力、扩大亚太贸易网络(包括加快TPP进程)、“拉住欧洲国家,抢占非洲大陆”、重新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伙伴关系、增强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存在等,以此应对中国的战略意图。英国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则更加谨慎,认为应评估该战略对欧洲的实际价值后,再考虑对接问题,同时也提醒欧洲国家不能因“一带一路”可能带来利益就盲目跟随中国脚步。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更关注如何实现战略对接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发现(见表2),其关注重点主要涉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本国对我“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态度、本国战略与中国战略的对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表 2.沿线国家对我“一带一路”关注最多的10个智库

关注度排名

智库名称

国家

主要观点

1

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

巴基斯坦

1.“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巴关系继续稳步发展;

2.中巴警惕印度可能采取措施阻碍中巴项目发展。

2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

俄罗斯

1.俄罗斯应调整战略从中国“一带一路”中获益; 2.“欧亚联盟”可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

3

全球关系委员会

印度

1.印度需要中国的“绿色丝绸之路”,不能牺牲生态发展经济;

2.印度对中国加强在南亚地区的存在感到安全上的担忧。

4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

新加坡

1.中国丝绸之路和亚投行有助于增强现有机构的透明度和标准;

2.东南亚国家应抱团行动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

5

经济研究所

哈萨克  斯坦

哈总统提出的“光明之路”的构想是对新丝绸之路的补充,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可以实现对接

6

国际战略研究机构

土耳其

1.中国在中亚的战略推进应避免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2.中国旨在一方面塑造地区和平形象,另一方面加强领土争议地区的军事力量从而增强在亚洲的存在。

7

战略与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越南

一带一路”战略为双边关系发展创造新动力,越南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8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印度尼  西亚

期待亚投行改善东南亚基础设施

9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

马来西  亚

1.新丝绸之路下应加强中马关系;

2.阿拉伯国家正重新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10

国家安全研究院

以色列

1.以色列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

2.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色列迫切需要全面评估中以经济关系。

 

二、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情况

(一)国内关注“一带一路”的主要智库机构

目前国内对“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关注最多的前20个智库中,民间智库数量最多(9个),占比45%,官办智库和高校智库分别占比 25%、30%(见表3)。

除线下研究和学术交流外,部分智库还在线上开设了“一带一路”研究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上与“一带一路”直接相关的专业研究平台(如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已达30余个,其中民间智库和民间机构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有17个,且大部分公众号能够保持每日更新,及时报道“一带一路”的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

 

表 3.国内“一带一路”重点智库及其代表性成果

所属类型

智库名称

代表性研究成果

官办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 (2015)》、《中国周边贸易环境监 测指数报告(2012-201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外交部直属)

《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经贸合作研 究》、《推进“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 作的外交运筹》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参考》等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研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国别经贸报告、《理性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等研究性文章

高校智库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简报》、《中国国际战略评论》(中英文版)、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国别研究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五通”指数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开放与合作》报告、“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论坛

 

民间智库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东南亚五国民调结果综述》、《“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民众对华态度综述》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发布国内首份“一带一路”沿线列国路线图、“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国别研究、“一带一路”投资挑战与机遇系列研讨会

盘古智库

土耳其之行系列报告、《丝路“一带一路”大自贸区建设研究——SRT建设构想》

国观智库

《“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巴基斯坦投资环境与产业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研究院

能源资源行业报告

走出去”智库

《中国全球投资追踪》、《中国企业出境投资交易清单(2005-2013)》、《走出去失败/问题交易清单 (2005-2013)》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报告(2010—2014):百人论坛首份大数据“产业合作”行动指南》

凤凰国际智库

对“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国别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系列

瞭望智库

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对策  建议等相关文章

 

(二)国内“一带一路”智库的关注特点

从智库专家的基本观点来看,绝大多数智库(占95%)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此战略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在肯定“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同时,多数专家指出“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并进行了 诸多针对性研究。持消极态度的专家(2%)认为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足够支撑“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引发国内经济的“空壳化”。

从智库专家的学科背景看,从事国际政治领域研究的专家发声较多(见表 4),且以高校教师为主,而关注经济、法律等专业性领域的专家较少,仅有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走出去”智 库等少数智库的专家偏向于经济和投融资分析。

 

表 4.“一带一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

专家

所属单位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赵明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林民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

张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

黄日涵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梁海明

智谷研究院

庞中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研究院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龚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

毛四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已退休)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从起始研究时间来看,官办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最早, 始于2014年上半年(见表5),民间智库则在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广泛讨论。从发文频率看,民间智库文章更新速度更快,研究活跃程度相对较高。

 

表 5.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的时间起点

所属类型

智库名称

最早关注时间

官办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014年 2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4年 3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 5月

高校智库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2014年 2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2014年 8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2015年 1月

民间智库

盘古智库

2014年 3月

国观智库

2014年 5月

瞭望智库

 2014年 11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15年 3月

走出去”智库

2015年 4月

一带一路研究院

2015年 5月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2015年 7月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2015年 7月

凤凰国际智库

 2015年 10月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范畴逐渐拓宽,研究内容日益务实,不同智库研究也各有侧重。官办智库研究侧重点集中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从国家宏观决策制定、政策发布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高校类智库注重发挥其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选取国家、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官办智库和高校智库相比,民间智库的研究主题更侧重于服务企业“走出去”, 特别注重海外企业经验总结、风险应对等方面。此外,部分机构推出了“一带一路”相关指数,例如宁波航交所发布了“海上丝路指数”、上海航交所发布了“一带一路航运指数”等。

 

三、国内外“一带一路”智库的比较

总体上看,国外智库和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自研究均趋向深入,国内智库的研究更加具体到企业投融资、文化交流等方面,国外智库的研究从评估战略的影响转向讨论对华战略、应对策略上。两者的差异在于:一是态度上,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普遍偏中立,而国内智库则普遍较为乐观和积极。二是研究主题上,国外智库相对更关注亚投行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

智库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交流、沟通民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目前,国内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机构还不够多,与国外智库相比,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智库间研究主题重合度较高,特色研究、深入研究不多,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调研发现,大多数智库研究内容主题相似、转载居多(特别是在国别风险研究、失败案例研究等方面),分析观点以偏概全,有详细数据支撑的研究成果较少。二是存在“理论满天飞、实践跟不上”的现象,缺乏对具体国别的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国情和民俗禀赋各异,有些专家缺乏对国家的深入研究、忽视对当地文化和舆情的分析,做出的研究与报告“简单片面”。三是智库间合作不够,都想“抢占先机”,导致智库间“各自为战”,综合优势难以显现。例如,有多家智库机构都曾宣布建设“一带一路”相关数据库,但调研中尚未发现真正成熟的数据库产品或服务,且存在数据来源不明、类别不全、鱼龙混杂等问题,数据重复采集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亟待国家层面进行统筹。专家建议:一是,智库需要与政府部门和“走出去”企业做好交流,结合海内外数据支撑,分析出我国海外投资的真正问题所在,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既要有大框架的战略思考,也要有沿线国家特定问题的研究,如地区结构、社会舆情、文化背景和种族部落关系等。三是,国内智库间应发展智库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顾虑和偏见,用更好地叙事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1]本报告调研对象包括130余个国外智库和30余个国内智库,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11月5日,分析汇总了共计2400篇国内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文章,其中800篇国外智库文章,1578篇国内智库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8日,《“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该报告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完成。

  这是国内首部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也是全球首次发布指数对“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和“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司长田锦尘表示,近年来国家信息中心按照“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发出了一套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和报告。《报告》的发布,将会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和角度来展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情况。

  《报告》课题组组长、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指出,“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工作将作为大数据中心每年定期开展的重点工作,《“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也将每年发布,力争形成国家层面,面向全球的“一带一路”相关的年度品牌报告。

  田锦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务院层面,目前有三四十个部委出了有关“一带一路”的配套政策,只有个别还没出相关配套政策。但是他没有透露尚未出相关政策的具体部委名字。

  国际合作度:俄罗斯列首位

  《报告》根据“国别合作度指数”,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之间国别合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形成综合测评指数。

  所谓“国别合作度指数”是指围绕“一带一路”五大合作重点构建形成的系列评价指标及其测评方法,具体是从政策沟通度、设施联通度、贸易畅通度、资金融通度、民心相通度五个维度。

  测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合作度指数平均得分为43.55分。将64个参评国家按照得分高低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深度合作型(80-100分)国家有2个,快速推进型(60-80分)国家有13个,逐步拓展型(40-60分)国家有17个,有待加强型(40分以下)国家有32个。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位列前五名。

  从国别所属区域来看,东北亚、东南亚国家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最为紧密,西亚北非和中东欧的合作度有待加强。俄罗斯、蒙古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属于“深度合作型”和“快速推进型”。

  其中,东北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上的平均得分均最高,东南亚国家在经贸畅通上的平均得分最高。西亚北非、中东欧的国家从得分上看多数属于有待加强型,仅部分国家属于逐步拓展型。

  从五个评估维度来看,民心相通度平均得分相对较高且各国分数大体均衡,资金融通度和设施联通度的各国得分差异较大。从五个维度得分看,民心相通度的平均分最高,为11.29分,其次为政策沟通度、经贸畅通度、资金融通度,而设施联通度平均分最低,仅为5.91分。

  《报告》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效果整体较好,政治互信明显增强,通信设施基本达到“互联互通”,而设施联通水平则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杜平介绍,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与中国航空联通度最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缅甸与中国能源设施联通最好;巴基斯坦、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与中国跨境通信设施联通最好。

  为此,杜平建议,我国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设施联通的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开拓基础设施合作空间,加强交通设施合作的对话交流,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共同建设跨境交通设施。

  “目前的评估还是评估我们国家和各国的互联互通的程度,其实我们的视野要站得更高一点。”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表示,“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合作网络,所以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看欧亚大陆,甚至包括非洲整体的互联互通的程度,而不是只看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程度。”

  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建议,今后的数据分析可以加入更有战略性的指数,包括共同发展带动度、地区联动带动度、全球治理的带动度或贡献度等。

  省区市参与度:广东列第一

  《报告》根据其研发的“省区市参与度指数”,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测评。

  结果显示,5个省(区市)处于“低”水平,9个省(市区)处于“中等”水平,12个省(区市)处于“较高”水平,5个省(区市)处于“高”水平,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天津、福建、江苏、山东、河南、云南、北京在综合得分中位列前十。

  参与度水平最高的广东省得分为85.61分,最低者得分仅为26.54,前者是后者的3.2倍。31个省(区市)参与度的最大相对差距指数为0.69,即得分最低比最高落后69%,表明各省(区市)参与度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参与度水平最高,平均得分为71.07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四个区域。参与度水平处于“高”水平的五个省市均来自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平均得分为57.57分,且三个省份的得分比较集中。中部地区平均得分为55.47分,河南省位列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八。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参与度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内得分最高的分别为陕西和云南。

  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四个区域内省(区市)的参与度水平差距均较大,其中,西南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最大差距指数为0.615。

  从五个一级测评维度来看,“一带一路”省区市参与度的“政策环境”维度得分率最高(71.15%),其次是“综合影响”、“人文交流”、“设施配套”等维度,“经贸合作”维度得分率最低(48.7%)。

  杜平介绍,目前31个省(区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号召,均出台了“一带一路”对接方案,其中新疆、宁夏、黑龙江、云南、吉林在该地区的“十三五”规划中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力度最大。

  在资金保障方面,江苏、江西、福建、天津等10个地区得分最高,均设立了“一带一路”相关的专项资金,其中江苏省设立的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最广,涵盖境外并购、沿海开发、沿海物流等投资领域。

  从综合影响评价维度来看,各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影响力开始显现,新疆、福建、广东、上海、北京五省区市位列国内影响力前五,国外影响力方面则是上海、河南、北京、广东、浙江五省市位列前五。

  此外,《报告》还评估了中国同20多个国家开展的国际产能合作中,哪些行业最有前景。

  结果显示,汽车、建材、钢铁、铁路、信息通信等五大领域的产能合作最受海外关注。其中,东南亚地区最关注汽车、钢铁、电力以及信息通信行业。中东欧国家意在吸引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打造中东欧物流中心。东北亚地区最关注产能合作、汽车、房地产、园区、公路,以及电网建设。

文章选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201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