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我不希望成为精神领袖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专注于科学的理工男,姬十三是理想主义者,他自己认为创业是实现他理想的最好的渠道,如今他已经被众粉丝围绕,被称为“姬大”、“姬爷”、“十三叔”。姬十三对科学的热爱,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也影响了他的团队管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特别是你当创始人,就意味着是你来独自面对所有问题,所有下面的人都可以把事情往上面推,但是你不能再往上推。

 

◎“(选择团队成员上)最主要是看能力的匹配度,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看一些价值观和文化层面的东西。”

  姬十三的创业动机与他的理想主义有关,他不希望像一些同行那样,对科学的热情被研究所枯燥的实验消耗殆尽。博士毕业后,他先是做了自由撰稿人,专做科普写作,很受欢迎,收入不菲。出于用大众能看懂的方式宣传科学的想法,他创办了科学松鼠会,剥掉科学的坚硬外壳,后来又成立了果壳网,标榜“科技有意思”的导向,成为国内首个知名的科技知识社区,来推动科学向公众的传播。从始至终,“科学”是他创业一以贯之的导向。

  对于“科学控”的姬十三来说,选择团队成员上,“最主要是看能力的匹配度,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看一些价值观和文化层面的东西”,因为“创业时的团队是企业的核心,决定了企业的氛围,以及企业能走多远”。自然而然,“爱科学”就成为对团队成员价值观的要求,“特别对那些做内容和运营的同事,我们很在意价值观的匹配”,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被团队成员一致认同、共同遵循,连大家的口头禅都是“这不科学”。

  姬十三举例,曾经面试过一个运营总监,能力到位,经验丰富,看起来很匹配,可是他却提出要他看看掌纹,最后没能得到录用。他还提到,比如一个科学编辑没有科学精神,只是主观盲目地坚决反对转基因技术,这可能就不符合果壳网的要求。此外,果壳网和雕刻时光合作了一个科学咖啡馆,其中的一款咖啡就是“这不科学”。

◎“我不希望也不愿成为什么‘精神领袖’,精神领袖是供人瞻仰的,大家都是凡人,凡人就有弱点。”

  果壳网目前员工约一百人,公司小而美,营造出符合年轻人兴味的温馨轻松氛围。姬十三的工位混在员工之间,看起来毫无区别。姬十三说道,“我不希望也不愿成为什么‘精神领袖’,精神领袖是供人瞻仰的,大家都是凡人,凡人就有弱点。”之前公司名气太小,还需要创始人作为灵魂人物来宣传公司,如今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更愿意走到后面去,发展果壳自己的价值和号召力。

  目前,果壳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组织方式很像内部创业,“整个公司内部的创新力量比较足,大家的想法需要有一个释放的地方。”公司原有的部门结构按照项目制来重新组合,每个项目有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管理一个独立的产品,其中创意类的小项目,公司是放开管理,项目负责人有很大的决定权。姬十三、CTO、COO等五个人组成了评审委员会,每三个月开一次评审会,讨论大家的项目,“我们的评审标准其实和大公司在外面看创业项目差不多”。项目制管理卓有成效,“在项目制下,我们产生了非常多的项目,保证员工在一定的范畴内能够施展拳脚,而不是单靠依赖管理层拍脑袋。”

  不过虽然管理扁平化了,遇到大事,创始人还要自己去扛,“创业仍然是要靠自己,大部分情况下你们要自己去面对一个新的项目,你们要花很大力气来决定这件事情该怎么样做。”姬十三提到创业最难的是“独自”–独自来面对一切,独自来作判断,独自来承受压力,独自来面对所有的需要解决的细节琐事,“所有的人都可以说‘哎呀我不知道,我问问领导’,但是你不能这么说,而且有时你不知道这个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

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