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学人】中国智库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7年1月26日本网讯 记者杨宇摄影报道 1月25日上午,《全球智库报告2016》在北京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发布。
《报告》显示,2016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175强中,有9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第33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第36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第39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52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第73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79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第111名)、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第149名)。
此外,在 “全球最佳社会智库排名” 12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上榜;在“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中,有5家中国智库上榜,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司长孙维佳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他认为,要提升中国智库的全球影响力,不但要在国际智库发展大格局中提高站位,还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挥作用,在国际舆论的舞台上运筹帷幄。
《全球智库报告2016》是由詹姆斯·麦甘(James G.McGann)博士领衔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连续第10年为全球智库进行综合评价的权威报告,是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
《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库数量最多,拥有1931家;欧洲其次,拥有1770家;亚洲紧随其后,拥有1262家。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拥有智库数量达到435家。英国和印度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288家和280家。
在《报告》列出的世界智库175强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英国查塔姆社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分列第二、第三位。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以思想、观念、文化和智库等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智库正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新焦点。
会上还发布了国内最新智库研究著作《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该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研究撰写。作为社会智库的创办者与实践者,两位作者在考察、研究几十家国际顶尖智库运作与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创办智库的运营管理经验,勾勒出当代智库建设路线图,对如何建设与运营智库进行了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
发布会后,还就“为什么智库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参加研讨的有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等。
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智库在全球和中国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智库在全球化发展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建议,智库研究应该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同时要关注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及时递送到政策制定者、媒体及公众手中,更好发挥智库对政策的影响作用。
文章选自神州学人网,2017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