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我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族精神财富的世代传承
2017年2月21日我先从大的环境去看这个题目,而不是你我他之间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问题。宏观来看,中国大陆过去很穷,但现在不一样,钱多得很。现在很多机构去香港,去敲门,我的门也是其中一个。我十年前就跟他们说了,不要敲我的门,因为我不会给钱,我很懂得怎么说no。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绝大部分时间不受别人影响。而且香港有钱的人已经有钱很久,我们要把钱捐到哪里去早就心里有数,所以到哪里找人捐钱?我说去大陆。大陆第一地方大,第二钱多,第三新发财的人多,因为是新富,就开始考虑钱的前途。所以我说找钱的人应该去大陆。上个月我也在西雅图,跟比尔盖茨聊了一下,我说中国大陆是公益事业最大的市场,很可能20、30、40年都是最大的市场。所以我说敲香港人的门没意思,应该去帮助中国大陆的企业家,好好思考一个问题。我是非常尊重私有财产的人,所以不应该用各种办法把它拿去,应该尊重个人努力的成果。但是一个社会要是能够合理把钱用好,这很重要。所以我说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家的思想,那是中国的大事,甚至是世界的大事。这么大的财富累积,这些钱往哪里去,这对中国的前途很重要。
耶鲁大学对中国的历史影响巨大。首批留美幼童有22人进入耶鲁大学,并且学业优秀,中国人在耶鲁大学开了个好头,之后在美国读书并回国贡献祖国的人非常多,影响了国运。同样的,我今天看到另一个机会,就是如何使用中国这以往20年累积的财富,如何使用这笔钱是影响巨大的一件事。
我之前被邀请到台北去做演讲,题目叫《如何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企业家》。我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要是一个社会中的企业家都能成为被社会广泛尊敬的人,那这个社会和经济体早晚会腾飞,所以如何让企业家获得社会的尊敬这个话题很重要。我最近在亚布力也讲到这个话题,我说你们要小心,不要以为给钱就行。好多人在香港捐了钱但心不在,结果钱是没了,该得的尊敬也没得到,社会也不会尊敬企业家。个人不被尊敬是小事,要是企业家们作为一个群体不被尊敬就是大事,这个社会不会健康发展。所以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不太重要,大家也不大思考,但其实对于社会向前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捐钱可以,不仅要捐,还要让社会尊敬,不为个人,而为社会能健康发展。这件事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因为今天有钱了,要考虑这个问题。
另外一方面,国家和政府怎么看这件事很重要,因为政策相当程度上决定老百姓和企业家的行为。例如美国公益事业发达最重要的原因是税务法案,捐钱就能减税,那就愿意捐,很多公益事业就从此而生了。纽约就是个典型,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我没在那里常住过,但我是那里亚洲协会的会长。纽约的公益事业比其他地方都高两三个层次,第一是因为钱多,第二是税务安排。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我几周前跟比尔盖茨聊天,分析我们亚洲国家为什么有的地方捐、有的地方不捐。美国人捐是因为税务,欧洲人就不捐。研究告诉我们,新富比旧富更慷慨,我记得二十年前就读过一篇文章讲这个东西,因为新富二十年前还穷,记得穷的味道,所以有钱后就会想不要让别人也这么穷。就像我爸爸,当时因为打仗不能上学,他就鼓励别人去上学,来找他要钱上学的人,他都给了。所以新钱比旧钱慷慨,当然也有例外,像洛克菲勒家族,也是非常慷慨的。
那说到亚洲,先说泰国人捐不捐?他们捐,给佛教,所以佛教成为公益事业的枢纽,是否用得得当是后面要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泰国人是捐的。菲律宾人也捐钱,他们很慷慨,乐意帮助别人,但就是没多少钱。因为政府太无能,所以会有很多年轻人回去办NGO开展社会活动,而且做得非常好,但这是因为政府的失败,还好也有这么多人起来,这个是坏事也是好事。印度尼西亚人不捐钱,印尼大钱很多,比泰国和马来西亚都多,但是有政治问题。日本也是不捐的,第一是税率高,第二政府做得比较好,贫富差距较小。新加坡不捐钱,一是因为社保高,20-30%都进去了,他们的现金就很少;二是私人经济规模很小,无法跟政府机构和国有经济抗衡。香港也是愿意捐的,大部分是移民,不只大富人家愿意捐钱,老百姓也愿意捐。比如非洲水灾,电视里有个节目,一晚就能捐一个亿。中国这方面,钱要怎么处理?国家的领导人,或者能影响国家政策的人,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
这不是小事,现在中国的财富很多,民营企业占了GDP60%,盈利占比可能更多。11万亿美元的GDP,企业家有财富,如果政府能引导财富走向正确的地方会有大益,让这些钱去该去的地方,这就很厉害了。同时也要注意安定,机构要合法、合理地利用捐款,也可以理解现在人们对一些社会机构的忧虑,这对国家和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最后说说我们家里家教、财富传承的态度。从我先父开始,我从小就没想过要继承家族财富。我记得中学的时候,别人说我家是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我也是知道的,但是我真的从小就没想过父母会给我一分钱,这是我们的家教。要是你让你的孩子认为他们有一天会从你手上拿钱,那我认为你是失败的。有一天我父亲叫我们三兄弟去,说要留一点钱给我们,不多,但会留一点。但我说谢谢爸爸,我想不需要,有了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就够了。我也跟弟弟谈了,他们也说不需要。那我爸爸就把钱放进一个慈善基金会回馈社会。
我们家还有另一个做法,别人可能会不同意,但是我认为:不会为家里赚钱,就不能参与捐钱。因为不知道对钱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有份赚钱,才知道钱难赚,才有资格捐助。我们家三弟不跟家里做生意,基本上捐钱都是我跟二弟。但是有一天小弟来说一起做一个项目,很成功赚了很多钱,那就让弟弟帮个忙一起捐点钱,帮家里赚了钱,才有资格捐钱。当然再下一代不一定能够坚持下去,但我这一代还是可以这么做。当然了,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家里从来没有继承财富的观点。
大概20年前左右,我去美国参加一个会议,大概有20个家族,拥有好几百亿美元,在一个房间里。他们邀请我做他们的会员,成为第一个不住在美国的会员,后来大家成了朋友。难得有一个家族的后代懂得赚钱,不成为社会蛀虫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说可以帮助后代,像买个房子,投点本钱当然可以,但是不能给很多,如果给太多,后代成才的概率会特别低。我从小在香港的有钱人圈子里长大,包括后来因为生意关系认识很多东南亚的大家族,他们的情况我都清楚,到了美国也在一些机构里认识好多这样的朋友,难得有好的孩子。如果是为了孩子好,不要留太多给孩子,不然会害了他们。
给孩子三样东西就够了,一个有爱的家庭,一个好的家教,第三是好的学业教育。最难的就是家教,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就很难让孩子成为那样的人。我是男人,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女孩子嫁给有钱男人不太好,婚姻成功的机率特别低。我有一些朋友,生活习惯比较不一样,晚上不是回家睡觉的。有个世交好友的儿子从美国读书回来,非常优秀,我很为他高兴。我也照顾他儿子,请来家里吃饭啊,带他去参加活动啊。五年七年下来,我就发现他变了,他越来越像他爸爸。生活习惯方面,他爸爸很多女朋友,那儿子也会变成那样。所以说言传身教是有道理的,中国人说先修身才能齐家很有道理。小孩都是有样学样,概率告诉我们,爸爸怎么样,小孩很有可能也就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打拼过来的才知道钱的可贵,孩子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这也不是他们的错,家长要修身。中西方教育理念不一样,西方先学做事,中国先教做人。所以希望企业家意识到这一点。
有的人说我有坏习惯没办法。但如果能做到一件事,就会解决相当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留太多钱给下一代,不然不坏才是意外。有钱是最容易让人腐败的,有了钱有好多事就可以做。我的一个商场在一个二线城市,大部分豪车,什么法拉利、玛莎拉蒂,都是富二代买走的。所以这是一个值得社会注意的问题。
最后一点,要是你同意我的说法,那我劝你在你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这样做,让子女有这种意识,否则孩子大了观念成型了再说不给他,那父子关系都会有问题。这是国家的大问题,要趁早教育,希望企业家之间互相影响,在企业家之间建立正确的财富传承观念。这点做得好企业家也会受尊敬,做不好整个市场都会有问题。
本文根据陈启宗先生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耶鲁北京中心联合举办的个人讲座上的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