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专家谈杨振宁入籍:中国 “海外人口”增加十倍也没问题

2017年2月27日




  70岁的姚期智院士依然会走上讲台。台下坐着的,是95后甚至更小的本科生。他的身份很多,但在中国计算机少年的心中,他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是的,这个班和他同姓。


  2月21日,已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的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按照姚班2017年春季课程表,21日这个周二的上午,姚院士会出现在清华学堂117教室,和助教黄棱潇一起,为学生们讲授《计算机应用数学》。能够倾听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亚裔获奖者的课,是许多理工学子的梦。


  和姚期智一并转为中科院院士的,还有诺奖得主、94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身兼名誉院长的杨振宁,办公室编号写着209。他21日证实,自己已于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而这一天,距他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回忆50年前之举,杨振宁说了这样一句话,“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说我父亲到临终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而谈及这次回归,他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在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眼中,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其实只是中国近年来引进海外人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引进海外人才的步伐。据了解,2012年12月,中组部、人社部等25部门联合印发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2015年6月,公安部根据《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扩大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新增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类用人单位类别;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同年,在《意见》基础上,起草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


  今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指出,“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在优化证件设计、改造信息系统等方面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识验和便利化问题,推动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华资格待遇落实”。


  而据新华社报道,刚刚过去的2016年,公安部共批准了1576名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63%。


  不仅人数上升,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报告,近年来,外国人永久居留的待遇也明显得到提升。永久居留证可以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通信、工作、税收和社会保险、财产登记、诉讼等事务的身份证明,取得永久居留资格外国人的子女还可获得就近入学等国民待遇。


  如何更多引进全球人才为中国服务?王辉耀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比如,他对封面新闻记者建议,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允许在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在中方驻境外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就业,而符合相关标准的外国人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据王辉耀介绍,目前保持永久居留资格需每年累积在中国居住满三个月,或五年内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建议进一步降低在华居住时限要求,以更开放灵活的政策吸引国际人才。”


  而对已取得永久居留权有入籍愿望的外国人士,王辉耀建议进一步完善入籍渠道。“目前外籍人士入籍中国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依亲关系。并没有出台非依亲关系入籍的相关政策或细则。”他建议,对已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创新创业人员,在华满一定年限且符合一定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可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此前,曾有专家学者建议尝试移民法等相关立法。目前现有法规主要包括《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以及一些相关办法和意见。王辉耀建议,在综合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可加快研究制定《技术移民法》和《投资移民法》,使人才引进、人才移民与人才管理的法律框架更科学、系统。


  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副会长胡建华也认为,解决海外人才引进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到底我们移什么样的民?怎样移?需要有哪些法规?这样,才可有法可依。”另外他认为,今后不管是吸引人才还是使用人才方面,中国应有全球化思维。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胡本钢认为,中国发展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参与,“我们要利用国外的不仅是资金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而且需要人才资源。”他指出,在目前中国产业中低端饱和、高端供给缺乏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各方面人才进来。“不能光考虑中国人和华人,无论生活在美国还是欧洲的,只要对中国建设发展、对中外互利双赢能发挥用处的人才,就可以给他们提供空间。”


  扩大引进外国人才,逐步放宽永久居留待遇,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并不这样认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59.4万名外籍人员居住在中国,占中国人口的0.04%,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10-15%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2-3%的数据。黄文政认为,中国可接受有限度的移民,“即使把现在’海外人口’增加十倍也没问题。”


  不过,黄文政同时强调,引进海外人才不能以牺牲国内公民利益为代价,“不能是超国民待遇,要一视同仁。”(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选自封面新闻,2017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