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忠惠:引领教育信息化,唤醒“人才大数据”

2017年3月17日


理事简介

游忠惠,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从学生时代起,我们不少人就开始经历中考、高考、大学英语考试、研究生考试等磨炼;工作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走进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职称考试的考场。当考试铃声一响,我们就赶紧拿起铅笔,紧张地翻着试题、涂着答题卡,盼望着考试的时间能不能过得慢一点。


考完之后,又开始为成绩担忧。但谁也没有想过,在这一张小小的答题卡背后,又有着怎样一番不平凡的故事。而这就是深圳市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游忠惠的故事。


作为我国网上阅卷系统的开拓者,游忠惠带领海云天从高考阅卷起步,不断向“互联网+教育”和“人才大数据”领域拓展,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精力和年华。在游忠惠心中,从事教育信息化事业不只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是对社会进步的追求,因为教育能让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厚积薄发,迎难而上


大学时期,游忠惠选择攻读计算机及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顺利进入IT领域工作。勤敏好学、求真务实的游忠惠很快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多年打拼为日后创业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初始阶段。游忠惠敏锐地捕捉到网上阅卷系统的市场机遇,毅然放弃待遇优渥的职位,选择辞职创业。她成立了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信息影像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数据处理服务作为主攻方向,由此开启了崭新的精彩人生。


1999年,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教育部从高考阅卷入手,以广西为试点推行网上阅卷系统。当时美国著名软件公司NCS公司在美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因此抢得广西试点的先机,并意图借此机遇拓展中国市场。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游忠惠并没有畏惧,而是选择厚积薄发、迎难而上。


当时国际上通行的网上阅卷技术都是建立在光学字符识别基础之上,游忠惠的团队却通过技术创新另辟蹊径,采用信息影像技术进行网上阅卷,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当记者问到游忠惠是否经历过艰难的时刻、浮现过想退缩的念头时,游忠惠笑言,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很艰难。特别是在创业之初,公司规模、市场需求、业务收入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但最让她难忘的,是2003年年初的那段日子。在游忠惠看来,不平凡的2003年是海云天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


2003年春天,我国正处于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就在此时,海云天领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据游忠惠介绍,当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将网上阅卷系统向全国推广,教育部决定当年在11个省市推广应用高考网上阅卷系统。经过严格地审查和筛选,海云天承接了其中9个省市的高考网上阅卷工作。对游忠惠来说,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时期特殊,种种难题让游忠惠压力剧增、倍感焦虑。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在她的带领下,海云天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赢得了这场本难以取胜的攻坚战,高考网上阅卷工作顺利完成,业界对海云天刮目相看。


而与此同时,美国NCS公司在取得广西试点后,市场毫无进展,黯然退出中国。


经此一役,海云天的名气就此打响,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占领了市场。海云天的网上阅卷系统从高考陆续向中考、研究生考试、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延伸,一跃成为中国知名的考试技术服务机构。


游忠惠直言,高考是对基础教育的总结,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选拔,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和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意义非同小可。


教育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互联网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拉近了空间、时间和距离。互联网与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教育也不例外。


随着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游忠惠又瞄准了新的发展方向,将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带领海云天迈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


游忠惠从“互联网+课堂”入手,逐步衍生出“互联网+教育评测”“互联网+教育决策”等功能,将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串联起来,构建起完整的“互联网+教育”产业链条,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近期,海云天中标贵州省铜仁市的项目,树立起“互联网+教育”的典范。


据游忠惠介绍,“互联网+教育”包括多个教学环节,授课、反馈、评价缺一不可。


在授课环节,贵州省铜仁市教育局首先通过层层筛选,每个年级、每个科目均请名校名师讲课,通过“互联网+课堂”把课程发送到边远山区,让山区的孩子们也可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除了老师授课,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反馈,以及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此,“互联网+课堂”专门安排了值班老师与当地老师联动,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老师留言、提交课后作业,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到考试阶段,海云天利用网上阅卷系统对考生试卷进行判分,并记录下每位学生对每个科目、每道题、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通过“互联网+教育评测”的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为每位学生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评测报告和成绩单,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方法。


最后,海云天通过“互联网+教育决策”功能,对所有学生的考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教育部门提供一份科学、客观、详实的决策报告,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教育部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除贵州外,海云天的“互联网+教育”项目在湖南边远地区的300多所网校也进行应用推广,让山区的孩子们可以收看到长沙市长郡中学的精品课程,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海云天还着力整合优质客户资源和教育考试数据资源,打造0-18岁互联网教育平台,并充分挖掘分析考试评价数据,为教学和管理提供参考。


“我所从事的事业,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去促成教育公平公正、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帮助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游忠惠说。


唤醒沉睡的“人才大数据”


海云天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多年耕耘,贯穿基础教育的全过程,积累了海量数据,包括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情况、考试情况、升学情况等等一系列成长轨迹。如何充分挖掘分析这些宝贵的数据财富,游忠惠提出了“人才大数据”的构想。


“人才大数据”通过采集、存储学生成长过程中数据信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有效利用,对人才成长全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真实的人才信息,为人才的选拔、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据游忠惠介绍,“人才大数据”这一理念正被广泛认同和应用,备受高校的关注。武汉大学积极响应“人才大数据”,并与海云天集团发起共建“高校人才大数据中心”;海云天同深圳大学签订了高校学生“人才大数据”协议,发布人才指数;还有其他高校也在根据“人才大数据”的理论,建立高校“人才大数据”系统及进行人才就业精准匹配的探索,通过“人才大数据”平台助推高校学生就业和社会诚信。


2015年,在游忠惠的不断努力下,海云天与国家外国专家局信息中心签署了“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宣布“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启动。同时,海云天还成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合作单位,开启了“人才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外专局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目前专门针对外国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的国际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回国应聘。


海云天通过与国家外专局共建“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为大会提供信息化系统,收集、整理高层次人才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人才资源价值,不仅能够为大会提供人才数据信息化服务,还能够在以后随时帮助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岗位精准匹配。


海云天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承建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会务系统,这是“国际人才大数据中心”项目的第一步。该会务系统提高了大会的信息化水平,助力大会实现智能化、无纸化、可视化的办会目标,促进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资金和管理等各类要素的有效对接,为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出贡献。“海云天的人才大数据信息系统让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为永不落幕的盛会。”游忠惠自信地说。


经过20年的风雨历程,游忠惠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仅成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还主动担当起回馈社会的责任。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游忠惠表示,她正把慈善作为另一项事业,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从2004年开始,游忠惠便走进贵州山区捐资助学,为那里的孩子送书包、送书本、送知识。同时,她还发起“少请一餐饭,多读一年书”的倡议,号召身边的朋友一起积极投身慈善公益,十几年来从未间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托贵州良好的自然环境,游忠惠还积极开发大健康产业推动扶贫项目建设,投资建设了“梵净山生态植物园”和“梵净山国际会议中心”,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在游忠惠的带领下,海云天肩负起信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将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以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人人成才、人尽其用、才尽其能,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而努力。(记者  曲翔)


文章选自《金融世界》,2017年3月14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