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主持博鳌亚洲论坛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

2017年3月29日

  2017年3月26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会上主持了以“华商携手繁荣丝路”为主题的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等近30位在各领域成就斐然的华商领袖及智库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圆桌会议,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企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建设与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互联网“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两岸三地合作等五个分议题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探讨,紧紧围绕“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的论坛年会主题,并着重凸显了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元素。

  博鳌亚洲论坛·华商圆桌会议是在博鳌亚洲论坛框架下举办的华商领袖高端会议,是华商领袖凝聚共识、参与亚洲及世界经济治理的一个高效平台,也是华商之间增进友谊、开展合作的桥梁。博鳌亚洲论坛因华商圆桌会议而更加丰富多彩,华商圆桌会议也因博鳌亚洲论坛而凸显其借“侨”之力联通中外、贡献世界的特色与优势。

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

  首先,请准许我以会议召集人的名义向应邀出席圆桌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海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圆桌会议的主题是“华商携手繁荣丝路”。

  三年多前,习总书记发起了“一带一路”战略,泰国总理对“一带一路”很重视。“一带一路”的未来是高科技,高科技就是人才。我向总理提出,如果单单从泰国曼谷到芭提雅建高铁一定是不划算的,建议连到罗荣化学工业区。这个化工区带动了泰国几十年的繁荣,但现在可能已经饱和了,有的也已经老化了,应该借这个机会发展工业4.0。泰国总理说,我们不能单单只有工业,应该把泰国定为4.0国家。4.0国家就是告诉大家要吸引人才,有人就有一切,另一个就是要快。泰国总理因此把泰国这200多公里定位为东部特区,向中国学习,并为此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电子汽车、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生物工程和医疗五大项目到东部。

  泰国地多人少,中国政府和泰国政府应该好好谈,在铁路经过的地方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观光。至于货运,东盟有6.6亿人口,中国要了解东盟有什么产品,因为泰国应该形成一个中心,东盟的产品经过这两条铁路运到中国,中国的产品也经此运到东盟。

  那华商怎么加入?华商首先要了解自己在“一带一路”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泰国跟日本企业家合作了几十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没有跟日本打仗,跟日本很友好。两国一接触,日本企业家马上到泰国,对泰国的投资最大,对泰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因为别的国家没有来,他先来了。

  我们还缺少什么?每个国家的国情和环境不一样,我们的高铁要走出去或是跟华商携手合作,要考虑在这些国家能有什么贡献,中国会得到什么。如果要跟泰国建铁路,要好好地谈,不是单单谈一条铁路。铁路建下去,对泰国国家有什么好处,对企业家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对人民有什么好处。人民一般会说,泰国政府和企业家跟中国政府在谈,我们没有得到什么。其实,他们会得到更大的好处,但是这些没有讲出来,这说明我们的公关做得太少。

  中国政府也应该好好地了解日本在泰国如何成功,包括日本在泰国的公关。泰国有很多大企业都跟日本大企业有关联,他们有几十年的历史背景,而中国才刚刚开始。所以,如果站在泰国的企业家和人民的角度来讲,中国还是新的朋友,虽然有很多是我们的华商华侨,但一般的大众人民还不太清楚。

  再就是要跟企业家携手联合,让企业家了解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我们国家怎么协作。我们不涉入政治,但其实每个国家的华商跟政府都有关系,但是他们理解了没有呢?我们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当地国家有什么好处,对人民有什么好处,我们要对这些有好好的讨论和研究。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主持论坛

 

  非常感谢国民会长和国务院侨办邀请我担任本次圆桌会议的主持人,与大家一起围绕着今天的主题“华商携手繁荣丝路”进行研讨。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三年前主动应对全球化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速度也在加快,全球的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提出的一个新倡议,切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也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互补的机会,同时也给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窗口。

  海外侨胞在促进“一带一路”特别是在各个国家“一带一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开放时,70%的外资是华侨华人通过各种渠道招商引资带进来的,华侨华人也会在未来的“一带一路”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有四千万华侨华人,华侨华人的优势特别明显。今天,我们邀请了很多著名的华侨华人领袖和国内外知名的华人学者共聚博鳌亚洲论坛,深入探讨华人企业、华商和贸易往来,包括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中如何发挥我们的作用,以及新兴科技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型升级作用,共同探索“一带一路”蕴藏的新的合作机会。

 

中科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飞跃

 

  “一带一路”出去是什么样的心态,我自己从技术上感觉,这是第三次全球化,这次全球化跟别人不一样。

  第一次全球化是殖民,就是赤裸裸的侵略;第二次全球化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很多情况下就是各种博弈。但是,第三次全球化是我们习总书记讲的多赢,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和治理的调配。所以,讲工业几点零都好,都要用新技术。比如说走向智能化的技术,人机结合的技术,把这个地方的资源太阳能充分的利用起来等等。通过大家擅长做的,把资源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对称全部打破,充分在全球化的范围内把资源优化起来,把智力调配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至于如何多赢,智能技术就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以前的IT是信息技术,但是大家都忘记了200年前IT是什么。IT技术也要变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都要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大家也不要期望太高,它跟其他的普通的技术一样也有一个过程。现在的人工智能公司是“三不管”的公司,他提出的愿景跟科幻一样,但是多长的时间实现、怎么落地不管。人工智能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这跟基因突破一样非常的危险。

  我们这里有很多的企业家,做事要扎扎实实的,首先要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团队,只要大家扎实的干事,什么样的技术都行。关键是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把人工智能用到一个具体的事上,让它产生具体的效果。这个需要时间,大家要耐心。

  但是,我相信,这种新的全球化–我们的“一带一路”策略一定要靠新的技术,不能像以前一样。发达国家是把最落后的产能放到这里,虽然我们也发展起来了,但你看我们也雾霾了。以后“一带一路”应该吸取这种教训,要做到双赢就一定要利用新的智能技术,真正的让沿线的国家都受益。

 

常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晓卿

 

  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在海外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正在谈合作,用技术的互补创造双赢。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应马来西亚首相之邀,前两天正式签订了中国之外第一个数字自贸区。马云指出,这个电子平台是专门为年轻人和中小企业而设的,任何好的生意点子年轻人进来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创业。这些事例让我身受震撼,也让我深刻地明白,未来的世界、未来的华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常常听到的是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支付宝、移动互联网、工业4.0和机器人等,这些已经成为华商创业发展不可避免的选择和趋势。

  技术的更新和换代,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的创新体系、创新竞争和创新力量,已经成为一个公司企业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模式。因为创新可以带来持续的经营,甚至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和效益。我们华商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时机,特别是“一带一路”大战略、大平台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球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做好应有的准备。我们要记住,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经营模式。今天的中国波澜壮阔,为世界提供创新力量,为海外华商形成合力的联盟,让中国的创新力量在海外找到更辽阔的天空,而海外华商企业在新科技的护航下再创企业的新生命和辉煌。

 

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院长段燕文

 

 

  关于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一句话概括,华侨华人要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融合创新发展。我谈三点:

  第一,发展的眼光。两千多年前,无论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的形成,当时中国古老的文明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载体,茶叶、丝绸和陶瓷这三种主要的大宗产品体现了当时文明发展的程度。茶叶和丝绸到了沿线国家都是消耗品,唯独陶瓷保留下来了,历经两千多年。这实际上代表着当时工业最高的制造水平,也是中国当时最大的生产工业产品。实际上,“一带一路”的形成当时是聚集发现和挑战的眼光,今天我们也站在一个历史新的机遇的起点上,华侨华人是大有可为的,简单地讲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第二,融合的方式。当时,“一带一路”大宗商品在所到国家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最关键是融合的方式。从昨天早上各国政要的发言中我的感受更深了,就是说,“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定要融入沿线国家的文化,因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信仰,这种方式要能够切合他们的实际。从陶瓷来看,我们把很多国外的元素,像宗教信仰和文化喜好,反映到陶瓷的品种上。当年到了欧洲以后,完整的陶瓷产品带动了欧洲饮食的革命。所以,融合的方式是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而华侨华人在融合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

  第三,创新的手段。其他的东西到了所在国,接受文明以后,他们也会有发展,他们也学会了纺织。在持续的发展中要不断的有创新的手段。陶瓷两千多年经久不衰,就是适合所在国文化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在不断的创新,因此使得陶瓷不像其他的东西,这种产品关注民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延续。

  从历史上看“一带一路”形成发展的特点,今天我们是不是还有这样的更好的方式和载体呢?我觉得中医药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总书记也说过,中医药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生活的理念,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44亿人口,4千多万华侨华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中医中药现在的科学上升的高度毋庸置疑,中国的中医药具有最高水平的技术,除了屠呦呦的青蒿素,还有中医药治疗肿瘤,中医的针灸等,这是我们的独到优势。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是为了世界的健康、为世界提供最大的原创性的东西。所以,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华侨华人如果抓住了这个切入点,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医改和全球44亿人医疗保障水平,这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最有生命力的。

 

美国世纪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学文

 

  我讲讲自己“一带一路”的实践。三月份我们公司到孟加拉进行了“一带一路”的考察活动,我简单地把情况跟各位汇报一下。

  我这次去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安排,就是自己带着公司的人过去了,没想到过去以后第一个见的是中国驻孟加拉的马大使。他跟我讲了当地的情况,包括一些优势,他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孟加拉是重点中的重点,他讲了重要的意义。我经过当地朋友的介绍后见到了总理的特别助理,紧接着,又见了孟加拉全国工商总会的会长,还见了孟加拉马达市(音)市长的特别助理及一些本地政要。我在这些活动中主要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谈中国改革开放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对国家、对人民怎么有利。第二是交流合作,因为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第三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助孟加拉跟中国对接。他们非常感兴趣,孟加拉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国土,有1.6亿人口,达卡市(音)有2000多万的人口。

  目前已经开始有行动,我第一次去,孟加拉总理的特别顾问前天联系我们说,教育部要给中学买20万台的计算机,这个交给我们帮他们做。我们当然也愿意从这个地方做起,估计他也是通过这件事看看能不能开始真正行动起来。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认识到,我们的华商进行“一带一路”外交的实践大有作为。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两岸三地合作

台湾政治大学的国际关系的研究员陈德升

 

  很乐意来这里跟各位分享我对“一带一路”和台湾目前情况的观察。我提五点建议:

  第一,在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过程中,让全球的资源利益能够共享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过去大陆经略全球的过程中有一些缺失,比如,一个缅甸学生家里是侨领的,大陆在他的家乡修了路,他非常高兴。但是两年之后,他们山里的幼木被砍光了,他们也非常的失望,这变成了资源的掠夺。所以,大陆进行“一带一路”时,保持在地友善和资源的分享机制也很重要。日本砍树的时候同时也种树,这方面是不是可以有更积极的思考。

  第二,台湾过去在海外的经略里也有些不好的作法,但也有值得借鉴和分享的机制。台湾会在全球的领域在地做很多友善的工作,对当地的贫穷、弱势提供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一带一路”跨界协作过程中,是不是能够产生这种力量,让当地的商会或在地的老百姓得到资源的分享,而且能够参与支持。台湾过去在非洲有很多农耕队,给当地提供了很多技术和服务,改善了他们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类的服务是不是也可以促成“一带一路”更好的实践。

  第三,利益的分享和专业功能的结合。大陆的一些项目可能台湾的参与性比较有限,但一些小的项目可能是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项,包括软体管理服务。台湾在某些科技结点上是有特色和优势的,甚至在世界有领先地位,是不是可以借大的项目整合台湾相关的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台湾的优势。另外,大陆也鼓励台湾年轻人进入大陆市场,但是成功率非常低。如果”一带一路”也能够带动台湾NGO团队进到国际市场,如果能够让台湾年轻一代也分享中国创造历史辉煌的感受、认同,是不是可以整合这方面的团队参与在地化形象的塑造和努力。

  第四,两岸战略思维。现在可以看到,两岸的互动过程是最困难的阶段,我们是不是可以逆势创造,建构一个民族振兴的平台,透过“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整合台湾无论是政策的思考或者是人力资源。

  第五,智库合作。智库最核心的议题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建构一个参照系,它的评估机制更有客观中立性的思考。结合台湾的经验,是不是有更积极的突破。我们智库性的合作在过去还比较少,但我们在专业和经验的整合上可以做出一些更积极的安排和努力。

香港华燊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家燊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重大发展战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参与。我提出三点建议,今天与各位华商领袖、智库专家认识分享。

  第一,讲好华商创业故事,找到位置投身其中。港澳台华商在过去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港澳华商在回归祖国怀抱之后,更是如虎添翼。我们港澳台华商既有国际视野和贸易经验,又有行业投资发展的实践经历,只要选好项目,找对位置,一定会有不俗的成果,同时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二,发挥港澳台商的双重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港澳台华商同时享有这两个分类的总和,为港澳台华商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了先机。特别是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积极支持世界华商大会的召开,势必为世界华商事业“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顺利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华商合作共创新的传奇。由于港澳台华商的双重作用,投身“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建设,拥有着极大的便利,中国侨商投资协会是整合资源的重要平台,两岸三地华商可以通过中国侨商投资协会进行交流合作,其中包括亚投行、中国证监会等的联系,也可以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侨商团体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们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让我们不忘初心,以爱国爱岗爱乡为傲,加强两岸三地华商交流合作,讲好华商故事,发扬华商优势,创造华商“一带一路”新的传奇!

 

澳门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雅煌

 

 

  “一带一路”到现在短短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一带一路”有五个“一”。一是为世界提供了最佳的国际合作的产品;二是一条最长的经济走廊;三是不但是我们国家,也是很多国家的一号工程;四是一心一意,我们政府在文化、经济、民生相通等方面,奏响一首世界的交响曲,不是独角戏。

  “走出去”当然是面临着很多的因素。港澳台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第一、内陆省市,内地的规划有18个重点的“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可以跟港澳台有一个定期的联系机制,或者是联席的合作机制。第二、建立港澳政府关于一带一路的机构。再就是研究的基金会,甚至于做一些相关产业的培训。第三、刚刚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了湾区经济。全球有三大的湾区经济,如果能够把粤港澳纳入国家都出去的“一带一路”,作为第四大的战略经济部署,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两岸四地的合作,四地可以共同在海外建设工业园区。第四,“一带一路”国家从港澳进入内地有很多的签证不便利性问题,如果能够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多便利,就更好了。再就是能够在澳门这样的地方设立全球华商或者是“一带一路”华商交易中心,这样的话,可以把国外的产品,我们叫做三个方向六个方位的合作,推向新的层次。

 

怡海集团、怡海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王琳达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给华商、企业家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中东欧这些国家经过我这几年的了解,大有机遇。这几年我在那里的经验是:首先是要交朋友,我们到国外去,人生地不熟,我们要了解地缘政治,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给我们华商带来最大的困难。

  第一,我们大家要充分的用好,首先要用好国家信得过的智库,我们要通过智库了解所去的所在国,他们的政治、经济、法规法律,是我们所有华商的第一课,一定要上的,不然我们走进去以后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

  第二,我们现在国家的国企、央企走出去了,这几年他们的经验要总结,这是我们华商最好的优势。另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要跟当地的企业共同合作,这样的话风险会降低。现在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不要光拿人家的资源,为什么中国“一带一路”得到那么多国家的支持,是因为我们是共赢的,不只是拿人家的东西。

  第三,中国的经济确实需要走出去,需要我们把一些库存整理,我们也应该把人家的资源跟我们对接,关键是还得请政府、智库专家学者一起研讨,帮助侨商、民企怎么走出去才能取得成功。最后一点,现在我们虽然有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和“一带一路”基金,这些大部分都是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上不做其他的产业,除了高科技会支持一点。比如做学校,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支持,另外我们要把公益慈善要跟着“一带一路”共同走出去。我们一定要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三、“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企业转型升级

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

 

  华商企业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了解海外的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创出历史的机遇,实现华商企业升级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平台建设。2016年中欧基金正式成立,为地区向金融相通奠定基础,是“一带一路”框架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深经贸合作,实现互联互通的催化剂。我们向“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自豪,我们欢迎各位华商积极参与共同发展。

  第二,努力推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创意落地生根,离不开沿线人民心意相通。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金鹰捐赠1亿人民币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目的是通过沿线各国企业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建立互信,开发商机,在国务院侨办和各相关部委领导的指导下,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就绪,今年将开展一系列的合作。

  第三,提升理念,可持续发展,金鹰把“一带一路”国家沿线国家的清洁能源和广阔的市场相结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为中国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也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我们坚定不移的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祝愿各位华商在转型升级中大有作为。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将谱写出崭新的篇章,让我们在国务院侨办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发展历程中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

 

 

  关于传统产业怎么走出去的问题,我简单说几个观点。在农业方面,我简称为“三个界”的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农业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人们对农产品的生命规律的掌握,特别是对空间和温度调控能力的增强,这个界限给今天的农产品生产带了来很大的变化。第二个突破是突破了物种的界限。一大批农产品用新的技术在改良。第三个突破是突破了产业的边界。但是今天农业的业态在发生改变,围绕着旅游、环境,甚至是能源在服务面的功能在发生改变。

  目前中国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这三个。第一、有量了,但是大家更加关心的质、食品的安全问题。第二、我们有一定的量,但是竞争力在下降。我们的农产品依赖土地资源优势,如果说要依赖机械化的或者是靠机械化降低成本的,这两类都不太有优势。如果我们发展产业、发展农业,中国这个市场农产品的需求很大,高端的农产品或者是优质的或者是洁净的农产品需求很大,这样给我们提供了跟沿线国家、沿路国家的合作。第三、环境的影响。包括养殖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大家越来越关注。

  在未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是一定要共赢,二是一定要因地制宜。除了可能对当地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包括我们可能用了一些很老的模式,比如说,大量的施化肥、农药,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农业企业要进入要占很大的地,要跟周围的老百姓打交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是人才,农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涉及的环节比较多,跟工业有点不同,农业依赖大自然的因素,周期比较长,所以人才培养的周期也比较长。我们现在走出去的时候,缺硬技术的人才,再就是缺软体的人才就是对当地法律法规比较熟悉的人才。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

 

 

  结合今天的主题,我想谈谈参与“一带一路”与走出去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想法,供大家借鉴。

  第一,我认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国家大方向方面,把沿线国家的经济潜力激发出来,是非常英明,极富有远见的大方针。不仅为新时期国与国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同时,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对实体经济走出去,首先是把自己的产品拿出去亮相,我们不仅在母国生产得好,在其他的国家有占先锋。在其他的国家站稳脚跟,从而形成国际品牌,这对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和提升,也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的事项:我们走出去首先瞄准的一定是当地的市场,必要对周边的市场进行评估,没有市场的地方是不能去的,否则会是两败俱伤。一定要对当地国有充分的了解,不能盲目投资,要防止把沿线国家看得过于简单,过于粗糙,因为在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他们吸收了我们很好的经验和教训,令他们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锦上添花,我们对当地国的国情要有充分的理解,同时要评估和防范好,因为政治部同文化的背景,政策和法规带来的风险,这样才能不走弯路。三是充分尊重当地国,我们一旦走出去就在行动上与当地国进行充分的融合,不能分为你的国家我的国家,否则就会形成一种歧视,不利于企业长远健康稳定经营和发展。

 

美国威特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学海

 

 

  华商企业怎么参与“一带一路”,把项目落地,我们不能够单纯的纸上谈兵。

  首先,我们每个企业,华商要结合自己的业务以及国际经验、资金网络和政商关系参与“一带一路”。例如,我们集团是做物流的,在美国做了30几年了,从西安、重庆、成都的铁路直接欧洲,我们把物流配送,在中国各地把产品通过进口出口。国家开放外商可以参与金融服务融资,我们也拿了牌照,通过“一带一路”进出口的供应链的融资服务。这是第一个案例,通过这些业务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

  第二,我们在中国很多城市,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筑风格作为旅游景点,而且做贸易或者是消费者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已经在几个城市开展“一带一路”的主题公园,主题商圈的业务。

  第三,很多“一带一路”的国家都来中国采购,比如说到义乌采购商品,我们通过跟建筑公司合作,在“一带一路”国家建大商场,让中国的中小企业在那边销售产品,而且也采购当地的产品,就是把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模式放到“一带一路”国家中,就是在两地做起贸易。

 

四、“一带一路”建设与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前任政治秘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胡逸山

 

 

 

  东南亚自古以来都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经商、贸易都是一个主轴。对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最大的意义是加深、加宽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方面是贸易的往来,另一方面是人文的交流,多开创新的不管是货品或者是在服务方面的各种领域,使得大家能够参与,使得是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一带一路”要点。很多时候,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物产很丰富,但是基础设施是很落后的,中国在这方面可以跟我们合作,不管是建公路、铁路还是港口,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极为重要的。“一带一路”也要注重中小企业之间频密的往来、接触。民间或者是民企要敢踏出这一步,就像是中国踏出第一步走向海外,这样才能使得“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更加的蓬勃发展。

 

  我需要再强调一点,因为东南亚许多国家发展的阶段相比中国可能会滞后一点,很多时候,真正需要的不一定是高铁,可能需要的是中低速的铁路运输等。即便修了高铁,也不一定用得上。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与沿路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我看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高速完成的决心肯定是好的,但是对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有一些不急的办事风气就不太好。

  再就是多姿多彩的东南亚,大家会注重文化的传承,不管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是东南亚文化的传承,很多时候也做得很好了。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看到看的观众都是年纪比较大的长辈,年轻人可能对这些传统文化兴趣不太大。如何使得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东南亚的传统文化能够更生动、更灵活、更卡通化的表达出来,使得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够接受、爱好这样的传统文化是蛮重要的。

  我想,“一带一路”基本上是受到东南亚,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热切欢迎,不管是经贸往来也好,不管是人文交流也好,一方面要比较有创意,一方面也要参考以前很基本的做法,我想的确可以收到所谓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宝泽金融集团董事长王人庆

 

  澳洲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华人占有很大的比重。习主席和李总理来了以后,中国人到澳洲投资的热潮又会掀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

  澳洲是一个法制、体制和各种政治体制比较先进的国家,社会比较稳定,资源丰富,人口不多。这跟我们中国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来进入澳洲应该是我们进入西方世界的桥头堡和很好的练兵场。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澳洲在中国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政治人物和民众来讲,民众都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主要是互相交流扩大了,同时,中国的企业在澳洲的投资也加速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

  我们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在澳洲也普遍的碰到了一些问题,对当地的情况、法律法规了解得不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决策相对快了一点,这也会影响到投资的回报。我们中国企业到澳洲投资也要吸取这样的教训。

  另外一点,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在外投资的平台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建立起金融投资的平台,能够跟中国的情况有机结合的金融平台,让我们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安全、放大的作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有这方面的引导,不要只是从点,要从面的角度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有机结合的平台。

  对当地来讲,我们走出去的话,对一些敏感的行业不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拥有,可以引进不同的基金,因为有一些行业百分之百拥有了,但是,未来环境变化了,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走出去是一个大趋势,但是要和当地结合,特别是和华商的结合,这样可以减少损失,可以把中国的文化跟当地的文化结合,建立一共赢的平台,这对中国应该有好处。

 

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

 

  世界上两件事最难。第一件事,把人家的钱放进您的口袋。第二件事,把你的想法放进人家的脑袋。在目前阶段,我们就是把“一带一路”的想法放进其他国家广大市民的脑袋。所以,这件事很难。

  侨商在这当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从目前来看,围绕着我们的目标、想法和理念,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距离、有欠缺或者是理解不完全,或者是认识不彻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外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低;第二,国外舆论对“一带一路”的模糊态度;第三,国外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不深。

  在此,我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占有优势,鼓励更多的华侨华人成为宣传大使。

  第二,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同根同种,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用国外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推广中华文化,应该鼓励他们直接向世界说明中国,鼓励民间交流化解偏见。

  第三,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壮大了,可以与“一带一路”互为相托、互为弥补,鼓励他们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希望郭军主任回去以后跟裘主任商量,我们应该率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宣传委员会,用我们自己的经验鼓励更多的侨商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五、互联网“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震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引起了全球的瞩目,特别是最近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一直不减,形成了非常多的应用的模式和成功的案例。支付宝到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都在使用的一个基本的工具,所以,在“一带一路”上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故事讲好,把这样的成功案例推广出去,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把中国成功的故事和成功的案例影响其他“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居民。

  信息化就是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主要是信息技术渗透影响信息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基础设施,这是需要我们有更高的智慧。

  对于如何发挥互联网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我有如下几个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连接人与人的作用,在“一带一路”上,广泛连接华商企业家以及当地的居民。比如说,我们的微信群,大家都在用,这有“天下一家”的感觉,完全消除了时间空间的距离。

  第二,加速发展“物联网”建设,连接好“一带一路”上的物资。现在让全球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在“一带一路”把物资流、商流连接起来,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第三,用互联网技术连接数据,建成一个共享的数据平台。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的有关数据,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全球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共享起来。

  第四,通过互联网推动金融合作,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已经在很多的地方形成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对于我们的华商参与当地的建设、对于沿线城市和国家的金融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有这些模式可以输出。

 

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

 

 

  过去30年我们在中东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我是欧盟传统医药委员会的专家,中国的医药法是2015年立的,但是第一个为医药法立法的是在匈牙利。我国第一个孔子学院也是在匈牙利成立。我们要考虑怎么尊重当地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土壤,不能蜻蜓点水,不能只是做面子工程。

  通过30年的企业经验,我认为中医药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了良好得民心基础,当地市民有80%的人都支持中医药。30年间我们做了几件事,出了两本书,通过互联网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在学习中医药,有的人学习了三十年。当地的医生中,中国医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我们培养了五千个当地的医生。我们把中医药立法的时候,这也是政府的专家亲自倡导的,说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我们能为你做了什么事,我为总统进行医治之后,他们政府很重视。在两国政府签协议的时候,说给我们一个惊喜,匈方主动的签订了两国的协议。

  确实,我们培养了土壤,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贡献。匈牙利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站在中国这一边为中国说话的国家之一。培养土壤,培土才能生金,大家要做切实可行的事。

 

香港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

 

  我简单的讲两句话,因为正大集团在中国把“大数据”、“云计算”,包括区块链的技术真正地用到企业中,改造传统的企业,所以我认为,这方面中国的应用技术一日千里,不断的融合世界最高的技术。完成有可能支持“一带一路”的发展。

国侨办副主任郭军

 

  本次圆桌会议以“华商携手繁荣丝路”为主题,与我们论坛的主题“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高度契合。我们做这项工作,是要谋大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华侨华人苦苦寻找“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国侨办的责任就是尽职履责,国家大局服务,也是为侨胞服务。大家的热情也激励着我们在努力,让侨胞的竞争优势迸发出来,惠及沿线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积极地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引导侨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志存高远,携手共建中国梦,同时也是侨胞梦。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初步考虑:

  第一,深度打造项目合作平台。现在已有一些成熟的平台,包括世界华侨华人世界大会,海华会,地方政府主办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引资平台等提供了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引导侨办在国内参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工程项目。具体来说,我们准备在今年6月召开第二届华侨华工商大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商人士参加,遴选一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脱颖而出的华创之星,为全球华人参与“一带一路”搭建平台。

  第二,积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大家要充分了解“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宗旨和内涵,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己知彼。“一带一路”的倡议时间并不长,但是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过去一开始重点是在商贸,现在增加了文化。这点大家要特别关注,我们也希望通过国侨办的官网等网络信息平台,立体地展示“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对“一带一路”理念政策措施的宣传,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信息。具体来说,由地区的侨商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整合资源,建立“一带一路”重点侨商人物数据库。

  第三,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示范项目,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相关重点项目的落实,争取更多项目能够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库。同时,全力推动一批重大的项目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深入开展侨务工作和民间外交,有针对性地举办侨领华商负责人的培训活动,积极支持各国侨团,引导侨胞讲好丝路故事,促进政策沟通。我们也将加大丝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华文教育和宣传网络的建设。

  总而言之,大家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丰富的内涵,从商贸领域到文化建设。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这些事业,实际上也是助力国家的大国外交。

 

  自2011年以来,博鳌亚洲论坛·华商圆桌会议已连续举办六届。历届会议都得到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与肯定,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曾先后接见与会华商精英。

  国侨办副主任郭军、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中科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王飞跃,常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晓卿,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院长段燕文,美国世纪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学文(美国),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陈德升,香港华燊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家燊,澳门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雅煌,怡海集团、怡海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王琳达,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美国威特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学海,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前任政治秘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胡逸山,宝泽金融集团董事长王人庆(澳大利亚),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震,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香港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等近30位华商领袖及智库专家参加了此次圆桌会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