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深港可共建“一带一路”金融中心
2017年7月3日“香港有全方面的金融业务和经验,深圳背靠中国无比宽广的‘一带一路’相关需求,而前海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的金融生态圈,这三者加起来,一定是世界顶级的金融中心,一定是未来世界上最大的生意场!”近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深圳举行的首届深港合作论坛上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大局下,香港、深圳、前海都大有可为。要抓住契机,共同建设开放的金融平台和服务中心,并将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带入“一带一路”。
朱民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中国经济金融全面开放和走出去的一个大局,也是一个中国经济和金融,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建立世界级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大局;而深港合作共建开放的金融平台需要抓住这个契机。
▌共建全方位的金融平台
朱民表示,“一带一路”是金融全面开放、发展和国际化的巨大机遇,有巨大的投资需求,首先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投融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需要中国的政府和企业资本,也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资本,以及全世界的政府和企业资本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是集合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的巨大的金融市场,需要推进立体的、全方位的金融系统建设,而这远远超过单一的投资平台。在此基础上,便要建立中国金融机构网络,以及“一带一路”金融机构的合作网络。中国的金融机构网络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金融机构合作的金融网络,将是又一个巨大的平台和机会。
朱民同时也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推进监管合作也必不可少。中国和当地监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合作,是一个多方位、全面的金融系统的合作。具体可包括建立清算系统的基本设施, 设立标准等。而在这所有之上的,将是人民银行国际化大规模的推进,包括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使用、计价、交易等。朱民表示,香港雄厚的金融经验,以及深圳、前海的创新意识,在这个方面将大有可为。
▌共建开放的金融服务中心
朱民表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四的地区,拥有全面的金融的业务和经验;深圳有体量巨大的银行业资产,有众多大型公司、债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持牌机构,已经成为一个金融中心;而前海拥有5万多家注册金融机构,覆盖了无数的持牌银行、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潜在的金融生态。这些巨大的发展空间,很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在香港、深圳和前海建一个金融服务中心平台。
朱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全球性的融资平台,要建立交易平台;同时,支持中国金融走出去,香港有无数的经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可以帮助企业在“一带一路”中建立中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在这之中,深圳和香港是人民币最主要的国际化的中心,是最重要的集散点。因此,这里的合作将是一个巨大的业务平台、一个巨大的制度建设平台、一个巨大的培训平台,也是一个巨大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推进实验的前沿阵地。
朱民还强调,深港合作,要把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带入“一带一路”当中。他表示,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整个金融业有着巨大的冲击,是一个颠覆性变化发生的时代。目前在美国最热门的金融科技背后的四项技术,分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传感器融合以及区块链技术。而这四项技术将在账户数据、行为数据、身份特征数据,以及交易数据上充分运用,全面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如果能把最新的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联系起来,那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金融的实验场和运用的场所,并将奠定未来30-50年的金融发展格局。
文章选自搜狐网,201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