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哈佛八博士后集体归国彰显了青年的担当

2017年8月31日

  故事主角是8名青年科学家: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在科学界这8人可能都称不上“鼎鼎大名”,但简单勾勒他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所依赖的并非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式的“共进退”。 8人都曾在美国打拼十几年,并因为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里共事,而有了命运轨迹的第一次交集,这也让他们彼此熟悉,磨合出作重大选择时的信任和默契。而后一人率先离职回国,触发连锁效应,另外7人接连离职回到中国,命运轨迹再次交织。(8月26日 新华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而在信息时代里,人才的价值尤为重要。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有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留学生尚在海外的数量仍是惊人的。虽然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但即使如此,部分一流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可见,脑力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软肋。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一书曾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了对手。” 王通讯也感慨道:“21世纪是人才战争的较量,而人才战争的成败,将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要强调人才回归、从海外取出人才储蓄的阶段,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这8位在美发展的科学家回国引起不小的热议,可见做出这样选择的高端人才的稀缺。祖国的怀抱随时等待你们,希望未来人才回流可以成为常态。



文章选自长江网,2017月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