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成:民办高等教育理想的守护者
杨保成是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早在1984年,他的母亲胡大白和父亲杨钟瑶就创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民办大学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黄河科技学院,是中国最早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授予权的民办高等院校。
杨保成14岁时就跳级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后又考入北大化学系攻读硕士。他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康涅狄格大学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和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MBA 学位。在美国金融公司工作多年后,因父亲的辞世,杨保成于2007年选择回到中国,参与黄河科技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历任财务总监和副院长。
中西文化孕育下的杨保成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培养有梦想、有追求的人,而不是一个个仅有高分的学生;他希望建立自由的现代大学制度,而不是一个被体制束缚的机构……经历了梦想照进现实的迷惘,他选择了坚持。“正像我们的老师当年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代潮流和你不一样的时候,你能够坚持住,你能够改变社会,而不是说只随波逐流,这才会是最体现你价值的地方”。
坚守理想 探索前行
回国后,杨保成开始真正走入黄河科技学院。他开始被黄科大人影响,被黄科大精神感动,也逐渐理解了父母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教育跟其他行业不能相比,这是一种隐形的幸福,它不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物质享受,但你的思想可以让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追求,更有梦想地活着。”慢慢地,人们开始对杨保成有了更多的期许,而杨保成的心也开始扎根黄河科技学院。
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工作并不像杨保成“当初从外边看得那么简单”,他的很多想法并不能尽情实现。怎样筹措办学经费促进长远发展,怎样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怎样打造精品课程与专业,怎样评价学生培养水平,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选择。如何让学校既要生存下去,又要追求自己的信念,不能只给学生技能,而不管学生人格的发展,这中间有很多的矛盾。杨保成没有被梦想和现实的矛盾绊住脚步,他选择和黄科大人一同进行艰难的探索,希望对整个大学的精神文化进行创新。
这些年,他不仅完善了学校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还探索引进欧美先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习内涵式发展和卓越品牌建设管理,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正向着全国名牌大学迈进。
作为主持人,杨保成带领黄河科技学院获批了“教育部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建成了“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
在科研方面,杨保成致力于开展有机- 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并主持黄河科技学院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各项研究和管理工作,多次参加A.C.S美国化学协会年会、M.R.S 美国材料研究协会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10 年。他主持的“基于新型噻吩功能化的结构导向剂制备介观结构TiO2 复合材料及光电性能研究”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开创了民办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先河。
近三年,他主持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近20项;获批河南省民办高校中唯一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得包括河南省、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内的地厅级以上奖励20余项;在《Acsnano》、《Adv. Funct.Mater.》、《J. Am. Chem. Soc.》、《small》等国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均被SCI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由于表现突出,杨保成被评为“郑州市民办教育杰出人物”“河南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标兵”、“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顺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
当下,创新驱动成为挑战与机遇下中国的战略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从在少数高校萌芽,到在试点高校的探索,再到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国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单纯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也引发了杨保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在他看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本质使命,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创新创业教育是任何类型大学的时代使命,不是跟风;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另搞一套。
杨保成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思路: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创新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和突破。
在杨保成的带领下,黄河科技学院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创新办学体制,提供创新创业动力。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在横向层面上构建教育集团和科技集团两个集团体系。通过教育集团搭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立交桥,通过科技集团搭建技术研发、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二是创新培养模式,奠定创新创业基础。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对接行业需求;改革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展。三是加大专项投入,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了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服务于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是集聚社会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采取的措施包括:集聚政府资源,建成便利化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社会资源,建成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五是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杨保成与黄河科技学院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他透露,未来黄河科技学院将聚集专业集群优势,打造五个特色学院;加强产教融合,深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队伍新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 教育”创新发展平台。
杨保成,CCG常务理事,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回国后担任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常务委员,兼任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院士专家促进会常务理事,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香港分会会员。是河南省民办高校中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负责人 。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4月刊总58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