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一】2018年中国新政策信号

2018年4月2日

中美贸易竞争?特朗普只是在寻求一个“替罪羊”

对弈

3月2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论坛,这是 CCG和CGTN打造的首个媒体与智库融合的高端国际化论坛,近日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论坛上热议焦点。特朗普贸易战背后的原因,世界对中国有怎样的期待,中国当前最好的应对是什么,CCG为您呈现论坛上精彩纷呈的“唇枪舌剑”!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韬

“对于特朗普来说,政治家们倾向于指责中国,因为中国的确在很多问题上是很好的替罪羊”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CCG国际专家委员会主任,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Alistair Michie)

“我认为现在的美国想实现全局的稳定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中国需要保持冷静、保持镇定,要有非常清晰的发展蓝图,中国的蓝图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最清晰的发展蓝图了。中国在讲述故事方面要更加聪明一些”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

“特朗普关税高关税的主要目标是一些高科技的产业,这已经超越了贸易的本身,他看的不是钱,他看的是一个大国的影响力。”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

“中国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可以跟美国或其他国家谈判,告诉他们中国一直在努力进行改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都可以帮助他人了解中国,这是正能量的声音。”

  中美贸易竞争只是市场行为,所谓“贸易战”不会很快发生、中美仍是合作和竞争并存。

田薇

中美贸易关系近日吸引了很多目光,这反应了哪些观点,如中国的改革和美国的期待间的不同?另外是不是美国也转变了他们的经济政策,通过出口政策来反映在中美间的贸易冲突呢?

潘庆中

特朗普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涉及到六百亿美元的贸易变化,这六百亿和中美间数万亿的贸易额而言还是比较小的比量,所以我觉得它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世界的期待而言,中国经济作为一个驱动力的主要期待,世界是希望它是稳定的,如果中国稳定了,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都会稳定的,许多其他的国家都会觉得有这样的期待。

麦启安

为什么会有“贸易战”或贸易冲突,其实真正应该问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世界认为中国应该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实际上从经济危机开始,世界就有这种期待了,这就是沟通的问题。CGTN让中国走向世界,不断的解释中国,这样的平台,是可以极大的深化国外对中国的理解,这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做这样的解读和解释。

谢韬

我认为“贸易战”不会很快发生,因为它花了15天时间才列出所有提高关税的中国产品;第二,它可能需要至少30天的时间才剖出一些公共评论,我觉得至少要45天以后才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贸易冲突。

寿慧生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大家的期待、中美双方的期待是有一定的不匹配的,不管是美国对中国的期待还是中美对美国的期待,比如说降低中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另外,就我们的发展速度,美国又有不一样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不匹配的。中国对美国期待也是有一定的不匹配的。这就造成很大的问题,中国认为美国主要要求的是贸易赤字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我认为这不是特朗普改变贸易政策的唯一的原因。特朗普关税高关税的主要目标是一些高科技的产业,这已经超越了贸易的本身,他看的不是钱,他看的是一个大国的影响力。

潘庆中

我认为特朗普所看到的合作和竞争都有,首先中美需要合作,谈及消费端或供应端,在美国,人们需要产品,因为他们对消费很大的需求,而消费品要么来自中国,要么其它地方,所以美国设置了很高的关税,廉价的产品到了美国的市场(价格会上升),人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所以,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问题,不能总是依靠这种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所以我们需要合作:先走上谈判桌。当然,也有竞争。这对中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不只是依靠廉价。而中国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或世界市场时,其实是合作和竞争共同发生的。

  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替罪羊”,美国不太可能实现全局稳定,中国要把国内事情处理好、冷静面对,从美国视角找到应对方案。

    田薇

美国、中国、欧洲等国面临各自的挑战,中国如何尽快、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挑战,应对世界的期待?中国会面临一些额外挑战吗?

谢韬

我认为特朗普所做的事情有点像“扫别人家的门前”,而不只是在解决美国自己的问题,特朗普做了这样的决定,他真正的风险在于,首先需要解决自家门前的问题。现在华盛顿有一些共识:不管是右翼还是左翼,他们都觉得是时候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了,他们认为中国没有能够完成市场改革,或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等方面的期待,认为中国让美国失望了,所以要回击中国,这是特朗普政府的主要观点。

田薇

现在的问题或许是美国长期以来没有满足期待,而爆发的对待中国的态度和不满。然而,没有满足美国期待的不满,依然对美国是有利的。双方现在需要对话,需要谈判人员发挥作用的地方。双方应该基于共识谈判,并最终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应该带着情绪说话,而是让行动说话。

谢韬

对于特朗普来说,政治家们倾向于指责中国,因为中国的确在很多问题上市很好的替罪羊,当然特朗普也可以挑其他的国家如韩国、日本也可以当替罪羔羊,但是美国觉得中国是大国,中国的这种“大”非常重要,所以,在美国的想象中,中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麦启安

从一个现在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角度,从我的经验来看,目前全球稳定时,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是很有耐心、非常冷静的,因为美国经历了很多商业周期的变化,近期来看,至少从政治上,他们是面临僵局的,尤其是领导力层面,特朗普总统做了一个很大的变革,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动,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美国想实现全局的稳定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中国需要保持冷静、保持镇定,要有非常清晰的发展蓝图,中国的蓝图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最清晰的发展蓝图了。

潘庆中

中国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可以跟美国或其他国家谈判,告诉他们中国一直在努力进行改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都可以帮助他人了解中国,这是正能量的声音,如在贸易和产品方面。我不相信中美会发生这种“贸易战”,因为如果发生了“贸易战”会出现这种两败俱伤,甚至是国际性的灾难,所以从政治和各个方面来讲,我们需要正能量的力量。

寿慧生

大家都说中国要进一步地改革和开放,然后抵御外在的风险。我认为,目前美国是非常焦虑的,他们非常担心,尤其是中美双边关系方面;对于中国,我们仅冷静还是不够的,要从美国的视角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案来应对。

田薇

一方面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可能要比现在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美国或对方都在做什么事情。

  中美有很多合作,要以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方式来处理新型的中美关系,美国民众对中国没有敌对观念。

田薇

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了,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些问题随时间的推移,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加以解决。谈到未来,关于这种大国关系,中国希望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比如说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与邻国的关系、朝鲜半岛的关系等。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需要规划出自己的处理大国关系的解决方案,而且要言行一致,这样世界人民才会觉得中国确实具备了“合法性、合理性”。关于中美关系如何阐释?

潘庆中

特朗普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涉及到六百亿美元的贸易变化,这六百亿和中美间数万亿的贸易额而言还是比较小的比量,所以我觉得它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世界的期待而言,中国经济作为一个驱动力的主要期待,世界是希望它是稳定的,如果中国稳定了,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都会稳定的,许多其他的国家都会觉得有这样的期待。

寿慧生

我认为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在改变自己,也希望在世界做更多的贡献。中国也和美国有很多的合作,我们做了很多。当然中国也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方式、方法。但是我并不觉得整体而言这是很大的问题,我相信最终中国一定会找到途径的,而且它正在学习怎么去处理大国关系,首先可能需要改变自身、改革自我,然后再对世界做更多的关系。

滕建群

中美之间如何合作?要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在新的地球村中去合作,而不是用一种冷战思维去合作,我认为世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不能够使用像“贸易战”这样的词汇去描述大国关系,我觉得应该说成是“贸易竞争”。我觉得中美两国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有竞争的,它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新的发展方式来处理两国关系。

田薇

这是滕教授的观点:新的解决方案,新的思维方式。

Dollar

大家都很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对中国,尤其是华盛顿对于中国的一些敌对视角,但是大家忽略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并没有这样的一些观点和态度,我们刚举办了中国发展论坛,也探讨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发现民众间没有这种敌对观念,相反我们对于技术交流或亚洲经济的崛起,大家是很兴奋的,大家甚至希望中国加快开放的步伐,所以很多人才能够来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机会,所以对于这种共赢的经济合作方式,大家还是非常赞赏的,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中国讲述故事需要更聪明、中美要有新的理念、互相学习和借鉴、中美竞争总体乐观、需要更多循序渐进的沟通。

田薇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第二我们要有大局观。还有很多的共识,大国之间,中美之间还要进一步地合作,这就是传播工作非常的重要:我们的讨论能否跨越这个太平洋进入美国人的心灵。简单地来总结一下。

麦启安

我代表不了美国,但是我可以说一些欧洲的情况,《金融时报》此前一篇文章提到,德国的一些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了一些反弹,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中国在讲述故事方面要更加聪明一些。

谢韬

在中美间还有其它大国间要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共享责任,然后差异化的领导,比如说农业,中国在开发太阳能,然后美国有高科技,为什么不能够更好地去分工呢,然后更好地去共享责任?改善全球的治理

第二,人类社会是在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中进步的,中国在学习方面、西学东鉴方面、适应环境方面,比美国要做得更好一些,很多美国人他们可能生活在自己的自由民主的这样一个圈子里面,这个自由民可能成为了这些人的“鸦片”,当然我不是说反对民主,我觉得华盛顿要向中国学习,就像中国在向欧洲和美国学习一样,要互鉴,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

寿慧生

虽然我有点担心中美两国在接下来的竞争,但是总体上来讲,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现在与上世纪90年代,还有十九世纪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我读了《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就是美国急需的不是“美国优先”,而是要“改革开放”,中国也是如此。所以,对中美两国来讲,没有什么捷径,我们要不断地去自我革新,对外开放,然后进一步地去推动,只要中美这样去做,总会有合作的领域。

潘庆中

我们要有更多的沟通,互相理解、合作、共赢,所以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去做。但我们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本文根据首届CGTN-CCG高端论坛首场论坛“新的蓝图、新的贡献”中的发言整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