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人才流动、移民与移民法研讨会落幕,为国际人才研究打造学术共同体

2018年6月13日

  2018年6月9日,全球化智库举办的“2018全球人才流动、移民与移民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宾酒店圆满落幕。2018年CCG成功推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这是移民管理局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的关于移民研究的高规格学术研讨会。国家移民管理局、人社部、国侨办、国际移民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国难民署、国际大都市组织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等国内各部委、国际组织和产学研各界专业人士近两百人共同参会。本次研讨会由CCG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与会专家在两个全体大会及十场平行讨论组就全球人才流动与引才政策、全球移民治理与社会融入、移民法律等紧密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奉献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研讨会上,CCG移民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四本CCG相关研究新著面世。

  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有具有历程碑意义的一年。2018年也是十九大召开后,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入广纳天下英才,提升移民管理与服务发展阶段的一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全球人才流动与移民议题是全球治理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吸引国际人才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又一关键领域,关乎中国制造2025和未来国家可持续发展。“2018全球人才流动、移民与移民法”的举办,意在建立与打造一个全球人才流动、移民、移民法律与政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在该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中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

  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  

  人才流动与移民管理是重要议题

  研讨会开幕式由国家部委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机构代表致辞。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办方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指出,人才是全球竞争的核心资源和第一资源,自加入WTO后,中国现在货物流动第一,资本也走向世界,人才的流动刚刚起步,现在是时机成熟。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进入了新阶段,下一个40年里人才开放是更进一步的工作。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未来可以与各个国家的移民局开展更好的合作。智库也可以为未来的人才引进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辉耀向参与和支持移民相关研究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期待将来会议的规模和范围能够继续扩大,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智力支持,CCG移民研究中心未来也将为我国的全球人才流动、国际移民的研究与决策贡献更多建言。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中国原人社部副部长何宪首先从全球人才流动的角度,指出我国引进人才的四个要求:引进急需的短缺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为人才提供必要的服务。强调了以制度的开放性,迎接天下英才来华。

  国家移民局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沈一波从加强移民管理统筹协调、形成管理合力、优化出境人员管理三方面解读了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的目的,并指出移民管理不再只是学术界讨论的课题,也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的重要议题。

  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指出,华人华侨是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移民的三次浪潮中分析我国移民的历史悠久。华人华侨对移居国当地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外交流、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了中国的公益事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敏华基于北京分析了吸引人才的方式,指出北京要加快建设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过程中打造全球人才发展枢纽,以打造“联系北京”“北京服务”“汇聚北京”“北京辐射”四个品牌,着力打通“寻、引、留、用”各个人才流动环节,让北京成为有志之士“来得了、留得下、用得好、融得入”的一块沃土、一方宝地。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指出,世界进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时代,全球更加开放、知识跨国交流、人才全球流动日益广泛,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人才流动的法规和机制,以法治思维来保障人才的有序流动,打造全球人才流动立法、司法的法制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间人才依法有序流动。

  Metropolis 组织大都会总干事、《国际迁徙》期刊主编Howard Duncan 博士指出,从国际移民的历史角度看,移民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贡献,刺激了国际交流,促进了移出国和移居国两国的发展,引进了人才和技术。国际移民问题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难题,需要国际移民机构和人才机构,与各国合作共同解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主管周雯博士指出,ICRC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不遗余力为受冲突和暴力局势影响的移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尽可能消除迁徙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脆弱因素,以缓解移民过程中的人道挑战、预防危机发生。当前的移民和难民困局需要各方协调一致的努力与合作,ICRC 也积极参与到相关进程的国际磋商。

  国际移民组织(IOM)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Etienne Micallef指出,中国自2016年成为IOM的成员国,国际移民是很多国家的重点和难题,其中移民法律很重要。中国现在有了更多的移民,也日益重视移民的流动,这也是IOM的重要责任。IOM和国际移民问题需要中国的参与,随着中国日益开放,中国人到海外也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联合国难民署(UNHCR)驻华代表处副保护官Ambrose Chiu指出,现代社会各国民众很容易出国学习、旅游,人才和移民的流动速度加快。移民有各种不同的理由,世界的移民也越来越多,而被迫移民或迁徙的人也在增多,移民法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北京国际法学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代表本次研讨会的联合主办方指出,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当今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是未来我国发展需要坚持的两个方面,其中人才是核心。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表明中国对移民、人才的关注,为中国未来的人才发展,为全球人才流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CCG移民研究中心揭牌

    为国家移民政策建言    

  开幕式期间,全球化智库(CCG)移民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开幕式各位嘉宾共同为移民研究中心的成立揭牌。为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贯彻中央与十九大关于人才开放的相应政策,研究中心会成立后将汇聚中国移民领域的研究人士以及移民方向的社会各界精英,共同来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国家移民政策建言献策。

  全体大会一上,研讨嘉宾从我国人才政策历史跨国民族主义情感国际移民权利以及社会融入等宏观与微观角度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开启了思想碰撞。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首先通过梳理中国人才政策的演变过程阐述了人才工作的突破,分析了人才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就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的国际人才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尹晓煌从跨国民族主义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解读,特别是对美国华人跨国民族主义情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德国科隆大学东亚研究所伯阳(Bj?rn Ahl)教授则通过案例对比研究,对在华外国人的劳动权保护进行了深刻分析,勾勒了中国的相关法律框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李林松则深入分析了外国人在华融入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在华居留环境和相关融入机制的建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主持本次研讨。

  全体大会二进一步从针对华侨华人研究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欧盟经济增长与认同危机移民法案与人才培养等不同视角展开精彩讨论,中国武警学院教授、边防系主任张保平主持。2015年以来移民在欧洲成为严重问题,移民难民问题在欧洲、美国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政治现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宋全成从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在欧美兴起的几大支柱展开了深入分析,并警示了未来发展趋势。上海商学院教授陈志强从移民学视角探讨了欧盟的经济增长与认同危机,并从超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集体认同以及社会认同等分析得出认同危机是欧盟一体化最大的障碍。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概述了各国移民法案,尤其从实践角度分享了国际移民的背景和形势,并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出发分享了如何为留学生、华侨和外国友人赋能的成功案例。

全球人才流动与国际移民研究的思想盛宴

  随后,五个平行会场的十组讨论继续展开思想激荡的盛宴。讨论组一首先围绕“全球人才流动与引才政策”深入讨论。在全球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各国的引才政策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与会专家就中国国际移民现状、影响国际移民的因素、各国移民政策的异同等议题展开讨论,从多方面比较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引才政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环境,并对以加拿大为代表的移民国家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根据长期和短期目标制定清楚和灵活的移民路径,另一方面移民政策应该具有高度连贯性和互补性,且移民项目应该根据各种因素为移民提供必要的职业和个人帮助。

  讨论组二的议题为“留学、迁徙与高技能移民”。其中,针对来华外籍人士的研究是本场讨论的重点。研讨专家指出,总的来看,流入我国的外籍人士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与邻国;相比境内流动而言,跨境流入人口年龄偏大、带眷系数、受教育程度均较高。外籍人士对于住房环境和行政管理服务满意度较低,宗教活动是其主要精神寄托和支持力量,但仍需要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搭建更多桥梁。不过,来华留学生作为一类重要的外籍人士,其在华的职业发展已受到多方重视。此外,该组还探讨了美国科技人才的流动态势以及中国出入境旅游产业对于相关人才紧迫需求。

  讨论组三则聚焦“‘一带一路’与华侨华人研究”展开探讨。学者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及中国投资的海外落地都将更加倚重华人华侨的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华人华侨在海外经营多年的当地媒体、商业协会、文化社团等资源,给予华人华侨充分的信任。通过颁发“绿卡”以及其他一些精神奖励的基础上,鼓励各个地方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增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纽带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积极作用。

  讨论组四从“全球移民治理、移民政策与社会融入”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及案例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包括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在内的移民还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借助前几年的中东动乱而导致的难民潮,近期更多的为了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选择移民。但有学者同时指出,移民接收国国内民众反弹严重,更多的政府开始收紧移民政策。由此也带来了前期已经进入的移民的融入矛盾。相对国际移民,中国面临着国内移民带来的融入问题,其本身的城乡差异也存在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处理好这部分国内移民的融入将关系到中国城镇化以及消除贫困两个大的任务完成的质量。

  讨论组五以“技术移民法律和政策”为主题,围绕技术移民及相关国家在技术移民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实践展开讨论。研讨专家们介绍了目前美国、韩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吸引人才采取的相关政策,并与中国的政策和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政策进行比较,中国在技术移民领域,不仅需要创新人才吸引政策,也要同时创新留住现有人才以及人才培养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改进移民文化,并着力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专家表示,吸引人才并不仅仅依靠高薪,而是要给予人才及其家庭充分的福利及发展空间。因此作为吸引人才的基础,政策法规应当全面完善,不仅仅考虑人才自身,也需要考虑他们的家人。

  讨论组六聚焦“经济移民法和劳工移民法”。论坛就双重国籍、国际移民测量、国际移民政策发展及境外劳动权益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人才吸引方面,会上提出,日本的移民政策变化瞄准中国高科技人才,而美加澳国家的移民体系逐步向人力资源驱动型(积分制)为主,雇主驱动型为辅,改善移民类型分布,移民体系变革更贴近人才资源自身发展规律。在人才流失方面,不同的统计口径对于移民潮的判断具有影响。目前我国移民美国比率下降,入籍率也低于印度甚至新加坡,中国是否进入迁移驼峰有待进一步考量。目前我国对于双重国籍的还采取绝对单一模式,下一步应考虑向相对单一模式转变,对有社会贡献的外籍人才应有侧重开放。

  讨论组七着重探讨了“移民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在全球一体化、国际移民加速流动和中国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的背景下,探讨移民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显得十分重要。讨论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不仅探讨了公安及边检机构在移民管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还对联合国、韩国和香港的移民立法及移民机构设置进行了对比借鉴,并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国际移民管理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讨论指出,国家移民局成立之后,如何借鉴国际移民管理经验,协调公安、人社、民政、外交等相关机构的设置,完善出入境、签证、停留、居留等各项职能将成为国家移民管理局落地的关键。

  讨论组八从“侨务法”的角度指出了依法保护侨民合法权益对于国际人才引进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移民管理的角度,侨民是移民管理的特殊群体,借鉴印度完善侨民法律、发行印度裔卡的经验,中国通过侨务立法保护华侨在国内的居留、投资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十分必要,而发放“华裔卡”也成为加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吸引更多华侨来华创新创业的重要措施。此外,讨论发言人提出,移民与国际人才流动密切相关,以自贸区为例,如何借鉴贸易服务总协定(GATS)保护国际人才的国民待遇是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需要着重探讨和完善的方面。

  讨论组九将“难民法和非常规移民”作为讨论重点,这也是当今全球热点关注的议题,对两者进行立法也成为各国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非常规移民和难民立法包括非常规移民和难民身份的定义、难民资格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这两者也与各国的边界检查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国家针对难民的法律都借鉴了国际难民公约的框架,但具体内容各国仍存在一些鲜明的差异。而边检作为保障移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需要不断的技术和模式创新,使边检既能便利出入境群体,也能满足国家规范治理移民的需求。

  讨论组十在“移民法治、移民融合和移民代理”领域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目前应调整自身针对外国人的司法救济。目前司法救济是有区别的,即对中国人和在华外国人的司法救济待遇不一。但这种区别并没有充分的基础。为了高效采取的区别性的司法救济会造成不公正的待遇,这种不公正违背司法公平。从私人企业的角度,针对越来越多来华进行商业活动的外国人、私人企业和政府应当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既便利私人企业了解这些外国客户的背景,也能够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宣传来帮助来华外国商人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此外,移民法治也与人才法制相关联,这也就要求法治要和人才吸引政策和战略相结合。

   CCG发布四本新著

 

 解析国际移民和全球治理

  本次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关于中国国际移民和人才创新的四本研究著作的新书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由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主编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和《国家移民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移民管理与服务体系》,分别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针对我国的人才创新,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还主编了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专家论坛人才创新–中国人才50人论坛文集》。由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和吉伟伟主编的《“一带一路”相关地区与国家侨情观察》为当代华侨华人研究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这四本新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建设更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闭幕式上,十位讨论组的主持人对会议的丰富成果进行了评述,全球化智库(CCG)移民研究组副总监杨靖旼博士主持本场讨论汇报。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以及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分别为闭幕致辞。本次研讨会在思想盛宴和精美晚宴中圆满结束。

  本届学术研讨会从2008年首次举办移民法论坛以来已举办了六届。除了联合举办本届研讨会,全球化智库 CCG在此前的研讨会中支持了移民法论文集的出版。CCG理事长王辉耀向参与和支持移民相关研究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期待将来会议的规模和范围能够进一步扩大,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智力支持,CCG移民研究中心未来也为做出更多建言献策工作。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得到了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公室、Metropolis China、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相关部委、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指导与大力支持。

  本届学术研讨会群贤毕至,主持研讨的各全体会议和平行讨论的学者、专家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梁淑英,中国武警学院教授、边防系主任张保平,Metropolis 组织大都会总干事、《国际迁徙》期刊主编Howard Duncan,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美国西方学院校长顾问/终身教授尹晓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上海商学院教授陈志强,中国武警学院边防系教授王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邢爱芬,暨南大学社科部教授贾海涛,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邵春芬,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中国人民公民大学情报学系教授刘为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奉林,《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副编审陈夏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法制与规划研究室研究员/主任袁娟以及中国武警学院边防系边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梁秀波。

  各研讨会议的参会发言人还包括德国科隆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兼主席伯阳,莱顿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主席Frank N. Pieke,建国大学研究员Hounjoung Kim,建国大学研究员Hyomin Park,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讲师Leila Delovarova,卡尔顿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Martin Geiger,马耳他大学讲师Pisani Maria,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助理教授Sadananda Sahoo,中国武警学院边防系讲师白永峰,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荃,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丁新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博士研究生、CCG地方项目研究组总监董庆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特聘院长、多伦多大学副教授方涛,北京警察学院副处长、治安系副教授方卫军,北京市世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高煜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副研究员郝鲁怡,北京边检一级警司何令举,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黄日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华商研究中心博士后贾俊英,广东韶关大学讲师姜程淞博士,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金哲,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教授荆长岭,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教授荆长岭,公安部铁道警察学院科研处副教授/副处长兰立宏,中正大学劳工关系学系教授蓝科正,河北骏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春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李东燕,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李林松,CCG研究部总监李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李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李文沛,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林灿铃,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香港地区)林杉杉,中国武警学院边防系讲师刘红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副教授刘巍,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音,Liu&Associates、PLLC律师刘宗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副教授柳玉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华商研究中心教授龙登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员隆德新,中正大学劳工关系学系硕士生罗桢烁,中国武警学院边防系副教授马勇,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庞丽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彭芩萱,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CCG博士后曲梅,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石竞琳,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石磊博士,南太平洋大学法学院讲师宋丽丽,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宋全成,世界税收联合会研究员孙耀钢,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慧云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田浩,中华国土安全研究协会理事长汪毓玮,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震,建造师杂志原编辑王佐,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翁里,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喜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副主任许正中,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副教授颜廷,广州扬帆寰球移民咨询有限公司移民顾问/律师杨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杨胜慧,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教授叶氢,东北师范大学俞晓威,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文厚,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副教授张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教授张杰,CCG研究员张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中国侨联侨研所特聘研究员、教授张展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章雅荻,丽水学院华侨学院副教授周小明,上海商学院讲师朱蓓倩博士和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教授朱晓青等百余位来自国内外研究人才流动、移民、移民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