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尖智库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2018年6月19日

 

智库培训高级研修班

 

 

 

 

 

 

  由全球化智库(CCG)、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和评价中心协办的顶尖智库培训高级研修班6月15日在京举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主任James G. McGann,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美国传统基金会国际经贸中心主任 、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Terry Miller,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Kent Calder,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等来自中外的顶级专家主讲人出席并授课。这是继2017年CCG成功举办首届研修班后第二次开展智库培训。现场专家与近百名学员分享了国际顶尖智库运营经验,交流智库建设与运营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现实矛盾,探讨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探索国际和国内智库的发展与创新之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主任James G. McGann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理事长王辉耀

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博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主任James G. McGann、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博士和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理事长王辉耀先后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首先结合CCG的发展经验和国外顶级智库的发展模式介绍了全球化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案例,同时也阐述了全球智库的发展基本面貌和中国智库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在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里,智库必须要走在创新的前沿。

  美国传统基金会国际经贸中心主任 、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Terry Miller回顾了传统基金会这一老牌智库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并阐释了该智库近年来的创新之路。Terry Miller认为,要想成为全球性的领先智库必须具备三个支柱,即人、产品和沟通的流程。

  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就国研智库在智库创新建设进程中的实践阐述了对智库建设的思考,他认为中国缺少具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高质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待完善,此外,智库行业缺乏整体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未来智库研究更加趋于专业化和职业化。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Kent Calder对于智库的多样性、创造性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智库的多样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提升了很多,现在美国智库的数量最多,而中国排名第二,中国的智库数量在快速增加。

  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李刚分享了他对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的看法。他认为,对于中国的一流大学来说,智库本身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因此,作为高校智库要形成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产品意识,重点打造智库的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IP品牌。

  CCG秘书长苗绿博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今天的五位主讲人既有国外专家,也来自中国本土的智库建设者,同时集合了体制内智库、高校的智库和社会智库的经验,也有国际上知名的、一流的智库实践者和相关的研究者,是非常全面的培训报告会,相信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都有所收获。

  “2018国际顶尖智库高级研修班”旨在通过借鉴国际顶尖智库管理经验和战略规划,促进我国智库界、学术界专家与智库顶级专家的深度交流,持续提升我国智库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本届高级研修班班吸引了百余位来自国内有关部门、省市社科院、各有关地市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的学员报名参加。精修班上,学员们踊跃发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授课专家们一一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并在精修班课程结束后,共同为学员们颁发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授予的进修结业证书。广大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使自己对建设新型智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CCG作为国内顶尖的社会智库的代表,既是新型智库的实践者,也是智库领域的研究者。CCG长期致力于全球智库的研究,出版了《全球智库》、《大国智库》和《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三本智库研究专著,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等大型智库创新研究论坛、各类学术研讨会以及智库研修班等,积极实践和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模式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