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挺过“逼宫”,“至暗时刻”尚未到来
有惊无险!12日晚,英国首相特雷莎·梅“闯关”党内不信任投票,保住党首和相位。舆论认为,引发“后院大火”的“导火索”正是梅的“脱欧”议程。随着执政党内风波不断,英国“脱欧”前景仍存变数。虽然梅暂时挺过一场执政危机,但真正的“至暗时刻”恐怕还在明年1月。
“逼宫”来势汹汹
这场党内“逼宫”可谓来势汹汹。保守党“1922委员会”主席布雷迪12日表示,超过48名党内议会下院议员致函委员会,要求对梅发起不信任投票。正当梅忙于“脱欧”大业,一场突如其来的“内部弹劾”就在当晚登场了。英媒亮出标题:“明早醒来,我们的首相会是谁?”
近来,保守党内多名议员公开批评首相推动“脱欧”不力,甚至有议员因为反对“脱欧”协议辞职,令梅压力陡增。英国和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原定11日付诸英国议会下院表决,未料梅“临阵退缩”。她坦承,若按原计划进行,协议可能无法通过。
据悉,12日晚共有317名保守党议会下院议员参加投票,梅获得其中200人支持,达到最低门槛158票。根据相关规定,如果首相未能获得过半信任票就应离职,再由党内选举新任领袖。相反,如果首相赢得过半信任票,则党内一年内不能再对其发起不信任投票。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投票结果表明两点,一是梅暂时稳住了党首和首相之位,她也应该珍惜这次留任机会,就如何降低“脱欧”协议被英国议会否决的风险与欧盟进行讨论。二是保守党内部分歧势均力敌,矛盾日益公开化,这给“脱欧”前景增添不确定性。“如果政府发生危机,可能导致‘脱欧’进程中断甚至逆转。接下来一段时期,英国政府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脱欧’事宜上。”
短期内可保住相位
其实,从英欧开始“脱欧”谈判到达成协议,梅在国内以至党内遭遇不小压力,地位多次面临威胁。此外,议会选举“豪赌”失败等因素也令其形象受损。随着梅的地位面临危机,党内多名重量级人物也是虎视眈眈,积极准备“接班”。那么,梅究竟凭何“闯关”?她能就此“稳坐江山”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指出,此前约有80名保守党议员反对梅的“脱欧”议程,投票结果显示反对人数上升至117,可见梅未来还需面对不小挑战。近日还有报道称,为了换取党内团结,梅表示自己无意在2022年大选中带领保守党,可能预示着梅的职业生涯走向终结。
崔洪建指出,梅之所以能够赢得投票,就是因为各界希望她能完成“脱欧”。投出信任票的200人不一定全部赞成梅的“脱欧”方案,其中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党内目前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同时,梅所获信任票没有达到三分之二,表明她的支持根基脆弱。今后,她的掌控力或将下降,已有评论称她是“跛脚首相”。
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攸关梅的政治前途——议会也有权力发起不信任投票。根据相关规定,投票需由最大反对党(工党)发起。虽然工党可能正在酝酿,但其也有自己的盘算。如果工党现在发起投票,可能导致提前大选,然而目前形势对工党未必有利,相信工党不愿承担风险。崔洪建认为,由于各方都有算计,梅在短期内应该相对安全。
“脱欧”何去何从?
有评论称,一连串风波已使保守党严重撕裂,亦令“脱欧”进程出现更多变数。那么,“脱欧”将会何去何从?
英欧将重新商议?崔洪建指出,尽管欧盟一再公开表示不会重开谈判,但也暗示可以助梅更好地诠释“脱欧”协议,以让英国议会接受协议。目前看来,避免“无协议脱欧”仍然符合英欧双方的最大共同利益。欧盟可能会在部分争议条款上给予梅更大的解释权,以便梅在议会获得更多支持,此举可能会在目前的对峙局面中灵活地打开空间。
议会下院表决?梅曾表示,一定会将“脱欧”协议付诸议会表决,截止日期是2019年1月21日。崔洪建指出,表决或于1月中下旬进行,协议通过的可能性取决于梅与欧盟和党内议员的沟通进展。叶江认为,如果英欧双方在今后一个多月里对“脱欧”协议进行修修补补,适当做出让步调整,协议在英国议会通过的几率应比否决几率略高。需要注意的是,“无协议脱欧”仍有可能发生。
“二次公投”?欧盟最高法院10日裁定,英国可以单方面撤销“脱欧”决定。有观点认为,这一裁定令英国“留欧派”欢欣鼓舞,“二次公投”看似希望骤增。但叶江认为,“二次公投”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一程序非常复杂,更有可能加剧社会撕裂,负责任的政府不会在眼下推动“二次公投”。崔洪建也指出,“二次公投”将会带来政治风险,并在英国内部造成新的分裂,没有哪位政治家敢轻易挑战。因此梅应该不会考虑“二次公投”,除非她下台。
文章选自《解放日报》,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