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专家谈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三大湾区

2019年3月1日


  与世界其他的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个独特之处是一国两制,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湾区内部存在三个单独的关税区,第三在于这里的优势差异和特色差异非常大,湾区内部合作的互补性效益和效率都是最高的。


  CCG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所有的湾区都在河流入海口100公里左右范围内,湾区所在地区的人口和经济问题的60%都汇聚于此。在历史上,从伦敦湾区的工业革命,到旧金山湾区以原子能、航天、计算机技术为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湾区经济哺育和催化了几次工业革命。


  “目前,国际上的一流湾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技术变革领头羊”,魏建国总结称,“东京湾区以制造业为主,用3.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1.8万亿美元的GDP。纽约湾区是金融业,而旧金山湾区是以互联网、芯片、智能制造AI为主。”


  魏建国认为,国外几个湾区最值得学习的是投入少,产出多, 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而且更适合市场化运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生产效率、水平和生产质量都很有优势。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到,与世界其他的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个独特之处是一国两制,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湾区内部存在三个单独的关税区,第三在于这里的优势差异和特色差异非常大,湾区内部合作的互补性效益和效率都是最高的,因此其合成动力以及合成活力也是最强的。


  成张燕生分析,有三大优势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上对标旧金山湾区,在金融上对标纽约湾区,在现代制造和服务业上对标东京湾区。并且下一步将和三个国际一流湾区分别在创新、金融和制造服务上构建全方位的合作机制。第二,深圳和广州的研发强度很大,而香港在教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及航运贸易有优势,差异化令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共赢以及合作效率和效益高。第三,大湾区内部存在三个差异化的都市圈,彼此间会形成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互利互补。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