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的北京,你可能遇到这位CEO在“扫大街”
凌晨四点,繁华的北京仍在沉睡,最早上工的是环卫工们,这是一座城市的常态。不一样的是,在这个人群中,出现了一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智联招聘CEO郭盛身着橙色的环卫工作服,现身于环卫工队伍。

郭盛受央视《城市梦想》节目邀请,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变身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亲身体验基层劳动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城市梦想》是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中国第一档以角色交换为拍摄手法,突出表现农民工生活的纪录类节目。每一集节目,会有一位知名企业家,离开他舒适的办公室和精英的高管团队,隐姓埋名,身揣200元生活费去投奔一名农民工师傅,在规定的三天时间里学手艺、挣饭碗,真实体会基层员工的苦乐悲欢。

当智联招聘CEO郭盛以“新人”身份来到环卫工作者史书正身边,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动人的故事?

生活不易,获得尊重更不易

一直以来,环卫工作者都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尽管他们担当着城市的清洁美化工作,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是这份工作的特征。

环卫工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重复同样的工序,全年几乎无休,不管严寒酷暑,都坚守在街头,每日穿梭于危险的车流之中。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为期三天的环卫工生活里,郭盛深度参与、体验了每一项工作任务。每天不仅要完成所负责路段的清扫工作,还要与街头巷尾层出不穷的“小广告”斗智斗勇,工作并不轻松。郭盛坦言,既要保证城市整洁,同时要面对小广告张贴者的人身威胁,这个工作的压力不比其他职业小。

早上4点,史师傅就带着郭盛出门开始一天的清扫,他坚持很早出门是想在上班高峰时间之前,就把道路清扫干净,免得自己的工作影响别人。

带着郭盛这个“徒弟”外出清扫时,遇到难以清除的小广告,他会向郭盛传授“清扫秘籍”——先用指甲盖在边角的地方抠起一点边,再慢慢撕下,这样处理的最干净,不留痕迹。

真诚对待,感受亲人般温暖

在节目里,郭盛与负责培训他的史书正师傅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受教育水平、生活阅历完全不同,但他们真诚对待彼此,互帮互助。郭盛教史师傅认字、写字,史师傅教授郭盛工作技巧。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外,两人都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午休时,郭盛在闲谈中得知,40岁的史书正从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于是这位海归学霸CEO立即萌生了教他认字的想法。

让人意外的是,当史师傅坐在鸟巢边的长椅上第一次学习写字,他第一个学会的不是别的,恰是“中国心”三个字。虽然多年来史师傅不曾写过字,但“中国”二字却已牢牢印刻在他心中。为了让他记住“心”字的写法,学霸郭盛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联想。

他说,“三个点,就是你三个女儿,你就是下面托着他们的那个勾儿。”

对于学字,史师傅原本还有些抵触。但当看到自己第一次写下了家人的名字时,他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就像他说的,只要家人开心,他再累也不觉得,也会觉得有希望。他的梦想就是女儿能好好读书,不要像他一样没有文化。

无悔付出“中国式”的爱

郭盛第一次跟着史书正回家的那晚,史书正为他做了一顿“最高规格”的招待晚餐——四个鸡蛋的西红柿炒蛋和一盘炒土豆片。他还向邻居赊来了2瓶啤酒,为了庆祝郭盛顺利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

郭盛一边吃着这个俭朴的农民工为自己准备的“奢华”晚餐,一边提出他要来洗碗,但却被史书正断然拒绝,他说没有让客人洗碗的道理。就像午餐时郭盛想为这位拮据的农民工师傅买饭,也被他拒绝,他只是实在地说“工资下来了再请我吃饭吧”。

就是这样一个淳朴的男人,虽然从未读过书,不认识一个字,却让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最根本、最淳朴的本色。那是尽管生活拮据仍然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的热情、是待人接物之间不加迟疑的诚恳、是对家人无悔付出的“中国式”的爱。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环卫工人是典型的“三低”代表,认为这是一份低收入、低学历、低技能的人才会选择的工作,但郭盛希望扭转这一刻板印象。

正如他在节目中所言,“社会是多元化的,像狮子一样的强者往往拥有更耀眼的光芒,但羚羊、树木等也有自己的能量。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环卫工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值得被更多人尊重。”

当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在街头相遇,短暂的相处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启迪?是什么让文质彬彬的郭盛深夜发火?洞察生活百态的郭盛能否看出史书正心中的梦想并助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