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海归如今优势劣势何在 如何扬长补短

2019年8月22日

85%海归选择回国,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方便与亲朋团聚;然后是国内经济发展好;国外环境对中国人发展不利;新一代海归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不到10%



  作为1984年前往美国求学、3年后归国的“老海归”,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如今国内及全球环境剧烈变化的时点坦言,海归这个群体容易在思维上产生纠结。



  他们较深地看到一个不同的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生活和教育方式,归国后能不能跨过自身水土不服、思维冲击的坎,同时把学到的技术、理念结合国内实际,是很大的挑战。他在8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14届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如此表示。



  和几十年前少数留学生选择回国相比,如今有将近85%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都愿意回来。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汪维纲表示,细看他们回来的理由很有意思。


  根据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开展的联合调研,今天海归选择回国,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方便与亲朋团聚,占比高达近三分之二;第二位的理由是国内经济发展好,占40%;国外的经济环境不好,或者环境对中国人发展不利紧随其后,占比27%。“新一代海归真正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不到10%,和老一代海归不太一样。”他坦言。


  海归供给多了,不少人的感觉是海归现在已成为“大陆货”。但汪维纲称,不能单纯按平均水平看。华为愿意花200万人民币甚至以上年薪去吸引天才少年,比Apple、Google、微软还高50%。


  但大量海归回来后找不到工作,较惨的找了6个月还找不到,薪酬要求已经砍到比国内同水平院校毕业生低50%,还是没人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不是所有海归吃香或不吃香的问题。”他说。


  当前,国内雇主怎么看海归的优势?智联的调查显示,海归受认可度最高的是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在要出海的企业中尤其受欢迎;二是国际化视野,比一直生活在国内的学生要好。三是海归适应异地生活的能力,在单独在国外生活期间得到锤炼;四是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比国内的学生强。


  雇主不太认可的、海归的劣势是什么?一是对中国市场不了解。二是对回国后的职业发展没有什么规划,一个典型现象是国家倡导创业,海归就先回来找个园区,“做什么都没有想清楚,只是为了回来而回来。” 汪维纲说。三是不少海归连招聘时间都错过,国内和海外企业的校招时间稍有不同,很多海归事后生出“早点回来找工作就好了”之感。四是对中国的人情社会,海归不太能适应。


  真格基金执行董事&合伙人、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秘书长张亚哲甚至就此表示,海归首先要认识自己,尤为重要的是打破“你与中国这个国家的墙”。


  作为曾经的新东方名师,他坦言,自己接触很多常青藤院校的“伟大的海归”,回国前后都在说,如何把美国的先进经验嫁接到中国来。


  但只要看看阿里巴巴6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就会发现三四五线城市是增长的引擎。而中国目前人均GDP比一些非洲国家还低,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拼多多这样一家300亿美金的公司。此外,BAT等超大型公司没有几个创始人是海归,而打工的人“全是海归”。这些在他看来都说明,理解中国,而非理解美国,是海归们的重中之重。



  对于此般希望海归接地气的看法,13岁就离开中国,前往香港及美国的海归“创二代”高敏表示,十年前回国加入父亲创立的纺织企业汉帛集团时,父亲对她说了一番令她印象很深的话,“你十年在美国和香港是什么样子,我希望你回到中国依然还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你这一代人来颠覆,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的视角,带出新的可能性。


  高敏如今已是汉帛集团总裁、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她认为,这要求海归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非常清晰。海归有语言优势,也对中西文化都有所了解,“根据你所理解的西方文化传递我们的东方文化时”,海归群体的影响力更大。



  “今天谈中美关系和中国的问题,并不只是靠消费拉动就可以解决的。”曾在美国求学后担任Capital One资深统计师,2014年回国后创立人工智能公司“量化派”的周灏这样认为。


  接下来怎么“走出去” 在他看来也很重要。“一带一路”不光是国家要做的事情,也是不少企业必须做的事。过去的美国模式拷贝到中国是非常“低维度”的事,今天中国在不少领域已处相对领先地位,可以复制到海外,包括“一带一路”国家,甚至欧美。



  目前,各级政府对海归创业创新仍然有不少支持性政策。在汪维纲看来,更重要的是海归自己的努力,要寻找市场认可的海归差异化优势。“不要做被宠坏的孩子”,要做好“淡水养殖”工作,因为近年的许多经验表明,只有在本地市场环境下“野生的”才是最厉害的。


  不少海归变成抱怨者,总觉得什么不对,这方面海归需要调整。但宁高宁同时表示,社会能不能较快、较好地提供具有包容性、能吸收海归优势的环境,也折射出社会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



文章选自财新网,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