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研究报告 | 加强多层次国际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也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3月26日,二十国集团 (G20) 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并发表联合声明,各方承诺采取一切措施抗击疫情、保护生命、重振经济,并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振兴经济计划,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积极信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表达了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支持多边协调合作、稳定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态度。
  本篇报告是全球化智库(CCG)基于自疫情发生以来对疫情之下的中国与世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结合组织国内外专家就全球疫情发展下的国际问题展开的研讨成果,系统性总结了中国应对疫情的经验,并就国际社会应如何发挥各国智慧促进全球抗疫合作的落实提出相关建议。
 

【PDF 下载】

【在线阅读】

 

 

报告中,CCG总结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十条经验:
 
中央统筹,国务院启动联防联控防疫机制。
高效调配资源,集中支持抗疫。
搭建政府-社会沟通渠道,透明公开疫情发展信息。
严厉管控社交距离,执行全面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动员基层,快速有效地落实抗疫政策。
全国调配,物流保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安全平稳。
大数据抗疫,互联网+应用加强社会商业互联。
及时发布多层级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经济。
复工复产与加强防疫并举,稳定疫情前提下恢复经济。
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公开信息分享经验。
 
 
 
 
为更好贯彻落实G20国际合作抗疫举措,CCG从世界经济、全球价值链、 卫生及安全等多个角度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支持多边合作平台开展抗疫高层外交,充分发挥G20在全球抗疫合作及稳定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支持世卫组织等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协调合作机制。
通过国际合作维稳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为重振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中美可加强沟通对话,就双边医疗物资贸易及推进全球抗疫合作达成共识。
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全球战疫,促进应急物资贸易便利化与供应链合作。
维护地区安全稳定,集中精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合力为卫生系统脆弱的地区和国家提供援助。
鼓励各国共享疫情研究数据及成果,支持多国合作开展药物及疫苗研发。
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开展不同形式捐赠援助,为全球抗疫合作凝聚更大力量。
确保全球农产品贸易稳定,通过区域及多边体系合作加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倡议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振国际多边合作信心。

 

Executive Summary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poses a huge threat not only to public health, but also the global economy. On March 26, a G20 Extraordinary Virtual Leaders’ Summit was held to discuss the crisis. In a communique issued at the end of the summit, G20 leaders committed to a united response to fight the pandemic,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mandate and injecting over $5 trill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s part of targeted fiscal policy, economic measures, and guarantee schemes to counteract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mpacts of the pandemic.

The G20 summit has sent a positive signa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face current challenges from the global pandemic. At this critical juncture, this report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summarizes China’s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the outbreak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global cooperation to fight the virus and its economic fallout. It draws on ongo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unfolding outbreak and recent seminars CCG has hosted featuring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The report summarizes key aspects of China’s experience on COVID-19.

1.  Central coordination – the State Council launched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to coordinate efforts to contain virus spread as well as measures to manag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2.Efficiently mobilize and allocate resources in a nationwide effort to deal with the epidemic.
3. Establis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with timely and transparent disclosure of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the epidemic to promote trust and cooperation from the society.
4. Impose strict social distancing an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5. Mobilize extensive networks of grassroots officials and community social care workers to implement response policie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6. Accelerate deployment and guarante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logistics to ensure a safe and stable supply of essential goods.
7. Leverage new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mobile app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to track exposure to the virus, promote internet-based mass entertainment, and boost online retail.
8. Implement policies at multiple levels in a timely manner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enterprises and stabilize the economy.
9. Seek to achieve the twin objectives of epidemic control and restarting economic activity, giving due weight to each consideration.
10.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epidemic while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report makes ten recommendations on responses to the coronavirus and its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the world economy,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More detail on these recommendation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is given in the full report.

1.Enhance multilateral platforms,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the G20 to facilitate high- level diplomacy needed to address the coronavirus challenge.
2. Suppor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global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a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n public health measures.
3. Protect global value chains, supply chains and industrial chain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elping to stabilize and revitalize the global economy.
4. China and the US should work to strengthen dialogue and reach consensus on trade in medical supplies and global efforts to fight the epidemic.
5. Suppor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o play a role in responding to the epidemic, promoting trade facilitation for emergency goods and cooperation across supply chains.
6. Stabilize regional security and focus efforts on fighting the epidemic. This should include working together to assist regions and countries with more vulnerable healthcare systems.
7. Encourage the sharing of research results on COVID-19 and support multinational cooperation on drug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8.Encourage local governments and non-state actors to provide various forms of material support and assistance.
9. Safeguard global food trade and boost cooperation via regional and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global governance on food security.
10.  Develop the no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s a basis to uni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is fight against the common threat that is COVID-19, and work to build confidence and global solidarity.

 

报告正文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3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全球性大流行病”。截至3月30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72万例,死亡病例已达3万多人。这场二战以来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世界或将陷入全球性经济危机甚至经济大萧条,现有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东西方制度文化,全球治理模式,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也都面临冲击,人类走到了一个关乎命运的十字路口。
全球性危机呼唤全球性合作。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本次特别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强调疫情无国界,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团结一致应对疫情威胁。各方承诺采取一切措施抗击疫情、保护生命、重振经济,并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振兴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积极信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表达了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支持多边协调合作、稳定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态度。
全球化智库(CCG)作为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及中外交往的国际化智库,对疫情之下的中国与世界始终保持关注,积极开展研究,在中外媒体上发表一系列专栏文章,组织国内外专家就全球疫情发展下的国际问题展开研讨。CCG分别于3月19日和3月23日举办两场关于国际合作抗疫的线上研讨会,4月1日将举办国际专场讨论商界应对。前两次参与讨论的CCG专家学者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央党校教授许正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董增军、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等。本报告在CCG研究和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就中国应对疫情的经验作系统性总结,并就国际社会应如何发挥各国智慧促进全球抗疫合作提出建议。
 
一、中国抗击疫情的十条经验
 中国是此次疫情最早爆发的国家,1月23日武汉“封城”,3月19日中国首次本土无新增病例,3月25日离鄂通道管控解禁,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在使疫情得到控制的过程中,中国作出了人类抗疫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并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总结中国抗疫经验并不是号召他国“抄作业”,而是因为随着疫情蔓延到更多国家,在多国呈爆发态势,中国的抗疫经验可以为各国抗疫提供一些参考。中国的抗疫方式与中国国情紧密相关,也许对与中国制度、文化、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并不完全适用,而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在防疫抗疫治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通过研究比较和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公开和分享,各国可结合国情参考,加强国际合作,树立全球范围内共同战胜这一挑战所亟需的协作精神,为早日战胜疫情,尽早解除这一全球健康威胁做好准备。以下是CCG总结的中国抗疫十条经验。
 
(一)中央统筹,国务院启动联防联控防疫机制
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前期,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在6天内相继快速启动一级响应,形成了中央和国务院集中统一指挥各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统筹指挥下,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经济、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等一系列工作得以协调有序安排,从中央层面为疫情防控、病人医治、经济维稳、居民生活等工作扫清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通过举办四次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两次相关委员会会议、一次工作部署会议、一次调研指导和三次重要指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将抗疫工作放在国家治理的首位,形成了自上而下全国抗疫一盘棋局势。党中央和政府从战略高度对抗疫工作的坚强领导为各项抗疫措施的出台与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中国疫情在两个月内从大爆发到初步控制的关键所在。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民主集中制度是这一联防联控机制能够快速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根本。一旦出现紧急事件,政府便可及时介入,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对危机,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各大企业转产抗疫资源、各级党校被征用为方舱医院;甚至在湖北官员出现抗疫不力时,中央政府立即将上海市长调任湖北,直接扭转了湖北抗疫局势。同时,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部门、医疗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国家军队等,都可以集中力量、共克时艰。
 
(二)高效调配资源,集中支持抗疫
武汉甚至整个湖北省作为此次新冠疫情中心,面临着巨大的物资缺口,不仅急缺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在“封城”后普通民众的各项基本生活物资也一度十分紧张。对此,中国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效资源调配能力,集全国之力对疫情中心进行重点支援。截至2月17日12时,湖北省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资金115.43亿元,中央财政拨付45亿元,并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后续中央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湖北防疫抗疫支持的力度。
此外,在填补疫情中心医疗资源缺口方面,中国政府在10天内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并利用现有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在武汉市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保证最大限度收治确诊病人;同时从全国紧急调集4万余名医务人员(其中包括一万余名军队医务人员)、运送6万多吨医疗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此外,中央政府还指定19个省市对口支持湖北地市,集中力量控制重点地区疫情。
武汉用“封城”为全国和世界争取了抗疫时间,而集全国力量驰援湖北也为抗疫取得关键进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后,3月18日,湖北省第一次出现零新增确诊病例。
 
(三)搭建政府社会沟通渠道透明公开疫情发展信息   
在疫情中,公众的恐慌情绪往往比病毒本身还具有破坏力。因此,及时纠正错误信息、加强沟通和每天从中央到地方各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安抚民众焦虑恐慌情绪成为中国在抗击疫情中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武汉疫情全面爆发后,中央下令各地政府严格执行公开信息的政策,中国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对各项疫情信息都坚持透明公开,每日更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日更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和治愈病例等,数据细化到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区县,让普通民众对全国和所在地区的疫情发展真实情况能够实时了解,并对每一例确诊病人的活动历史详细追踪公布。针对近期各地本土病例清零的数据存疑,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3月23日在领导小组会议上特别强调,“公开透明就是指发现一例报告一例,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得瞒报漏报”。对疫情真实信息的公开透明是避免民众产生过度恐慌情绪的重要政策。
其次,对新冠病毒的源头追溯、病理研究、治疗方案、疫苗开发以及各种防疫知识,采用多种手段“硬核”科普和推广。让民众能够科学认识、科学防控、科学治疗,既要提高防范意识,也要尽量避免出现病急乱投医等盲目举动。这对于遏制新冠病毒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突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各个媒体平台搭建了“辟谣”机制,每日固定对各种不实信息和恶意谣言进行纠正和披露。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一,日活量可达2亿左右。疫情期间,新浪微博推出了“微博小秘书”每日私信所有用户“微博辟谣重要信息汇总”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疫情期间网络平台还成为了人民监督政府作为的有效工具。疫情中心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政府的各项防疫措施,包括每一笔捐款、物资的来源与去向都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湖北省红十字会的失职行为受到了社会严厉批评,正因如此,政府也得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让抗疫物资更有效地调配发放。而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更是启用直播方式让每一位网民都成为监工,在对政府工作全面监督的同时,也增加了公众的参与度和责任感,这对抗击疫情来说十分重要。
 
(四)严厉管控社交距离,执行全面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2月16日至24日,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的25位专家用了9天的时间,分别到了北京、湖北、广东、四川这四个省份考察,并最终形成联合的考察报告,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社会干预,包括隔离,传染源的管理,包括老百姓的动员、增加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显示了强大的作用。研究证明,对于流行病的防控来说,非药物干预措施的作用十分显著,并且越早实施效果越好。
 1月23日,中国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离鄂通道管制,公共交通全面停运,物理阻断人员流动,这种超出常规的隔离举措是中国能够初步控制疫情的关键。延长春节假期、工厂停产、企业停工、学校延迟开学、旅游景点和消费场所关闭……全国数亿人居家隔离,以减少聚集性传染概率。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动用行政力量对确诊病例的亲密接触者进行强制隔离观察,最大可能防止新冠病毒在潜伏期进行二次传播,缩小了疫情爆发规模。
而中国应对此次新冠疫情的实践也再次应证了这一点,如果不能在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后果断采取多层次隔离措施甚至是超出常规的措施,那么中国可能将承受更加惨重的损失,而世界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比尔盖茨在3月26日接受CNN采访时六次提到中国,并一再强调美国需要借鉴并严格遵循中国曾经实施的封锁措施。
 
(五)动员基层,快速有效地落实抗疫政策
抗疫措施是否能产生实际效力关键要看各级政府、社区村庄和每位居民能否落实政策、遵守规定。而中国此次之所以能在两个月内将每日确诊病例从激增转为归零,根本上离不开中国人民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当钟南山院士号召全国人民主动在家隔离14天、保持社会距离时,中国十几亿人响应号召隔离在家,严格遵守中央部署的抗疫政策。
而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全民动员推动抗疫措施有效落地、疫情重区挨家挨户排查、疑似患者联系定点医院治疗和保障强制隔离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疫情刚刚爆发时,一些普通民众特别是年纪较大、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对新冠病毒的严重性没有建立充分的认识,时有不佩戴口罩出门、依旧走亲访友、娱乐聚餐等行为。对此,基层干部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动员,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抗疫措施的实际效力。而在疫情中心武汉,通过基层力量进行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小区、楼栋、家庭最小单元抓起,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楼栋管理员、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格局则是从源头上为控制疫情打下基础。
 
(六)全国调配,物流保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安全平稳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生活物资,特别是食品供应有保障。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增加生活物资的市场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生活必需品的相关企业推进复工复产,奠定市场供应的物资基础。
通过电子商务、外卖、精准物流等方式,互联网平台为城市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同城配送、外卖服务,到家买菜、物联网买菜等成为新的城市基础设施,美团外卖、饿了么等解决了特殊时期最后一公里交付的问题。疫情期间,一些往年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因交通受阻或渠道商停工而出现滞销,电商平台通过帮助农民开网店、直播带货促销、产地直营等手段,加上物流端倾向性运力支持,使许多优质农产品以比往年更低的价格直达消费者手中。
智能仓储、零接触配送等模式应用,保障了疫情下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转。在京东物流分布于全国的70多座不同层级智能仓中,各类智能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停歇地实现大规模、全流程、多场景应用。在武汉等地,智能机器人配送服务,降低了配送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在河北、内蒙古等农村地区,逐步开展的无人机配送,使已封闭已隔离的偏远山区物流服务得到保障。
 
(七)大数据抗疫,互联网+应用加强社会商业互联
中国具有强大的互联网基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及创新在中国抗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各地在疫情期间利用通讯和移动大数据,发明“健康码”扫描监测体系,精准定位疫情防控,及时隔离疑似病例,为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在支撑疫情科学防控方面,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借助新技术,精准高效开展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等,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诊断、新药研发的速度和进度,提高抗疫的效率。还有企业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精准对接、高效生产。
   在加快复工复产方面,一些地方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汽车销售、房产销售、餐饮业、教育行业等线下行业开始通过直播平台不断推进线上化进程。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依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恢复产能,并推进智慧工厂、远程运营、智能物流等新模式的发展。
由于疫情减少线下交流的机会,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生活服务等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和成熟发展对于维系社会整体运转,减轻疫情对经济社会冲击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医疗需求会因疫情而增加,但社会公众由于害怕医院的交叉感染而不敢去医院。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医、优健康等多个互联网平台通过开展线上义诊、名医直播等方式,为公众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八)及时发布多层级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经济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果日益显著,使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成为各地的一个工作重点。2月以来,财政部先后和国家税务总局、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缓征企业三项社保费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等政策,预计年内可为企业最多减负约6500亿元。工信部2月9日印发了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20条措施,指导地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下行,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低息信贷需求;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预计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这一系列政策释放了长期资金来源,提升了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效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申贷、还款压力。
此外,自 2月 2 日以来,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并严控疫情的相关细则,给予复工企业财税支持,陆续出台减税、减费等扶持政策,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例如,福建围绕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减轻征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企业增产增效、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多方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上海则在《致全市各企业书》中表示,针对当前需求,出台扶持企业的综合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而北京、四川两地政府还出台了企业办公用房租金减免政策。
 
(九)复工复产与加强防疫并举,稳定疫情前提下恢复经济
随着各地企业相继进入复工阶段,企业灵活有序复工确保全力防疫和复工同步进行。从办公形式来看,企业复工主要采取现场办公与远程办公弹性结合的模式,并通过分批轮流排班、错峰上下班等弹性办公方式降低人员密度。在积极开展复工的同时,企业也时刻准备着防疫工作。
北京企业从2月10日起开始大范围复工复产。北京市在引导全市工业企业开工复工工作中,先后研究制定了两版企业疫情防控指引,从量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保距离、分餐制等方面提出16条具体防控措施。朝阳区商务楼宇与属地街道联合,创新通过建立“政府—楼宇运营单位—企业”三级响应机制、群众扫码登记获取大数据信息等方式,汇总商务楼宇人员信息,并加强人员登记管理,进出人员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对公共区域、电梯间定期进行消杀。
复工企业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公司进行全面消毒,为员工提供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品。部分企业还实施防疫报备及隔离机制,每日收集全员健康、行程信息,更新员工复工和隔离状况,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并每日向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报送防控日报,联防联控、信息共享。
 
(十)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公开信息分享经验
疫情爆发后,中国在奋力抗疫的同时,也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与其他国家分享信息,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在疫情流行期间,中国科学家仅用了1周多的时间完成病毒鉴定和测序,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并吸取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抗疫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了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与世卫组织、东盟、欧盟、亚太经合组织、非盟、加共体、上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老挝等相关国家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了20多次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了中国有关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防控经验和方案。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向所有国家开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在共享数据方面,中国搭建了两个平台:全球冠状病毒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已经为152个国家和地区、7.6万访客提供了数据服务,下载文件超过444万份,国内外专家利用这个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发表了高水平的文章。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科学家和临床一线医生把最有价值的成果用英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在各大医学期刊和杂志发表了54篇论文,其中包括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1099例病例的分析,非常有价值。
 
二、推进全球抗疫合作十条建议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一些海外国家所面临的抗疫形势十分严峻。3月29日中国以外地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3033例,美国在数日内感染人数就超过了10万,意大利、西班牙等重灾区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成为下一波疫情“震中”,国际合作抗疫刻不容缓。G20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发挥了领导性作用,3月26日召开的G20特别峰会及时提振了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疫情的信心。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二是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三是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四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更好贯彻落实G20国际合作抗疫举措,CCG从世界经济、全球价值链、 卫生及安全等多个角度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一)支持多边合作平台开展抗疫高层外交,充分发挥G20在全球抗疫合作及稳定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1999年诞生的二十国集团(G20)机制,起初是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G20提升到国家领导人层面。在过去应对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恢复的过程中,G20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德国时间3月25日举行的七国集团(G7)外长视频会议没有发表联合声明,而G20却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峰会发布了联合声明,将向全球经济注入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要实现保护生命,保障人民就业和收入;恢复信心,保持金融稳定,恢复增长和恢复强劲;尽量减少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向所有需要援助的国家提供帮助;协调公共卫生和财政措施等六大目标。G20主要国家疫情严重,特朗普政府长期与盟国关系紧张,各国政府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争夺医疗物资现象,一度让市场对G20的作用产生悲观,而这次联合声明发布后,全球市场反应非常正面,美股大涨。
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26日,中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电话外交”的方式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同22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26次通电话,表示对各国的慰问和声援,推动各国抗疫合作。3月26日召开的领导人特别峰会是G20历史上首次视频峰会,也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疫情爆发以来出席的首次重大多边活动,并发表了《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讲话,意义非凡。此前,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抗疫的经验教训没有被世界重视,导致疫情在各个国家全面爆发,而中国在抗疫中呈现的治理能力和实力,又激化了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此次G20正在推动形成全球抗疫一条战线的共识,中国承担起大国责任,有助于打消国际社会对中国借疫情援助对外扩张的担忧。
 
(二)支持世卫组织等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协调合作机制。
 世卫组织是国际卫生工作指导和协调的权威机构。然而,由于受到各种质疑、资金不足、约束力不够等原因,世卫组织在推动全球防疫上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可尽快召开世界多国部长会议甚至可通过联合国组织召开各国首脑会谈,就国际疫情监测及诊疗方案合作、各国支援世卫组织资金物资等达成基本共识,形成以世卫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抗疫合作协调枢纽,使其在此次全球抗疫合作中具备更大的权威及临时性权限,更充足的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等支持。中国政府已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各国也可向世卫组织提供相应支持,助力世卫组织更有效地协调指导全球抗疫,援助疫情严重且公共卫生设施和医疗能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增强检疫及防控能力。
除世卫组织外,其他一些公共卫生多边治理机制也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等压力,需要国际社会支援。例如,全球应急准备监测委员会需要8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其中,20亿美元用于加强世界卫生组织的应急和备灾响应,7.5亿美元用于诊断病例,30亿美元用于疫苗的开发,分布式生产和运送,22.5亿美元用于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药物。
从长远来看,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十分艰巨,世卫组织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及技术分享等。为使其具备充足资金更好服务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可大幅增加世卫组织经费来源中的强制会费份额。世卫组织只能使用强制会费来招募长期卫生监查员,不能用自愿捐款,而其强制会费在其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已从1970年至1971年的62%,下降到了2017年的18%,强制会费的短缺制约了世卫组织预警及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另外,可常态性、定期性召开世界各国卫生防疫相关专业人士及政府高官会谈,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权威人士提供一个高级别的充分交流平台,并建立起广泛且即时有效的联系机制,使其通过充分信息沟通、知识共享、技术援助等,加强国内公共卫生及应急预案建设,并就国际公共卫生协调合作达成共识并机制化。
 
()通过国际合作维稳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为重振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较大冲击,出现了全球供应链脱节、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投资信心丧失以及各国股市暴跌等现象。维稳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提振世界经济,需要各国加强政策协调。首先,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协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国的经验表明,抗疫防疫治疫是稳定经济的前提,而经济的支持又是疫情时期拯救生命、保护民生、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国际上,如果各自为政,人人自危,将会导致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中断,就极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G20已承诺向全球经济注入5万亿美元,中国将分担其中约3441亿美元,这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了积极的财政支持。而由于疫情大流行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全球应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各国财长、央行行长需加强沟通对话,相互支持,扩大货币互换规模,防止金融动荡导致流动性不足,与相关监管部门协同,共同保证金融体系稳定。
第二,各国同心协力,修复全球价值链。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发表的报告《2019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汽车、手机、医疗设备等许多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主要供应国,以及国外制造业公司中间输入品的主要供应国。报告强调,中国对全球价值链至关重要。而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就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舟共济”阻击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此次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负面影响,不能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力量,世界各国应深化互利合作,保持沟通,分享经验,助力全球经济回暖。此外,无论是疫情前一些国家间的贸易争端甚至“关税战”,还是疫情扩散后一些国家截停其他国家的物资,部分国家持续推进“脱钩”战略,使各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加剧,同时也加剧了对全球价值链的威胁。世界各国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努力构建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贸易伙伴关系,减免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修复全球价值链。
第三, 鼓励各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积极发展新型基础建设。为遏制疫情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采取了封锁和社会疏离措施,短期内将使人员流动受限,经济生产活动大幅减少,从而对消费支出及整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牛津经济研究院2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这种情况若持续12周,将导致3个月内全球消费最高萎缩32%。为对抗经济衰退,促进全球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潜力释放,各地可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稳定产业链。此外,疫情发生以后,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办公、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平台等逆势发展。在疫情之后,其或将改变人们的消费和工作习惯,全球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因此,要抓住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通过国际数字化互通合作,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重振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四)中美可加强沟通对话,就双边医疗物资贸易及推进全球抗疫合作达成共识。
中美两国政府因病毒来源和互驱记者在过去一个多月相互指责,外交争端升级,但深受疫情直接困扰的是两国民众和企业。纽约市市长曾表示,如果联邦政府不提供帮助,纽约市将在4月前面临300万个N95口罩和5000万个外科口罩的短缺。新泽西州一家医疗中心在3月21日就用尽了外科口罩。与武汉疫情爆发初期一样,医护人员因医疗防护用品短缺而面临高危感染风险。在中国,疫情已过拐点,民众生活正回归正轨,存在过剩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中国东部的一个小县城,在过去的两个里,有大约100多家工厂拔地而起,生产熔喷布,这是制作口罩过滤层的主要材料。现在中国有47000家口罩制造商,其中8950家是在疫情期间成立的。这些公司每天能生产2亿个口罩。
自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征收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关税,其中约3600亿美元的关税至今仍在。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温度计在内的重要医疗产品,都要被征收进口关税。关税税率最初被定为15%,在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2月15日关税降至7.5%。3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批准了个别公司的200项具体请求,将疫情所需的特定物品排除在关税之外,而来自医疗保健公司的一些请求遭到了拒绝。3月10日和12日,美国政府表示,为了应对疫情,将暂时降低对中国产品征收的一些关税,但该清单仅涵盖少数急需的产品。2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正在考虑“通过进一步的修改,以取消与新冠病毒有关的医疗保健产品的关税”,在2020年6月25日前收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而三个月后,成千上万的美国医生、护士和病人可能因防护装备的匮乏而死亡。
美资企业在各国企业捐赠中国抗击疫情中是金额最多的,这表明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与信心,星巴克、陶氏化学和环球影城等公司近期还在中国增加投资。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特别是美国鹰派人士借疫情提高“脱钩”的调门,全球可能出现更为激烈的价值链动荡,对脆弱的世界经济造成更大的风险。习近平主席3月27日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电话结束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对抗击这种病毒有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两国正在紧密合作。中国此时援助美国抗疫,就医疗物资展开紧急贸易协商,降低关税,有助于缓和中美关系,体现中国的人道主义关怀。而且,在美国的华人超过了508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技能人才,如果因为两国民众的相互猜忌、责难对在美华人群体造成伤害将是两国共同的损失。
 
(五)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全球战疫,促进应急物资贸易便利化与供应链合作。
3月12日,WTO宣布正在考虑原定于6月8日至11日召开的第12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继续召开甚至提前召开。WTO总干事阿泽维多25日发表视频讲话指出,贸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高效生产和供应基本生活用品和服务、医疗用品和设备、粮食和能源。在疫情全球爆发的紧急情况下,WTO部长级会议应提前远程召开,把促进全球应急医药物资供应链合作和抗疫物资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制度作为紧急优先议题。近期,全球不少大型跨国企业,以汽车制造商为首,宣布要改装或增加生产线,投入生产医疗防护和救治相关产品,中国作为部分跨国企业为应对疫情转产的基地,体现出中国在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总部位于英国的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宣布其工业设备子公司柯马(Comau)正在中国工厂推进防护口罩的各项生产筹备,计划每月产量超过100万个。韩国起亚汽车透露,该集团正在考虑将其在中国盐城的工厂转为生产口罩。西班牙MANGO和瑞典H&M也相继宣布,会启用公司在全球的工厂,转产生产口罩和其他医用产品,捐献给欧洲抗疫一线人员。通用汽车20日宣布正在和美国医疗设备公司Ventec Life Systems恰谈合作增产呼吸机。特斯拉CEO马斯克22日宣布,该公司开始和美国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Medtronic)恰谈合作生产呼吸机。福特汽车也证实已经和美国、英国政府展开了初步恰谈,探讨生产呼吸机和其他抗疫所需设备的可行性。
中国作为部分跨国企业应对疫情转产的基地,体现出我国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并没有采取任何外贸限制措施,一直鼓励企业有序扩大医疗物资出口,外交部25日表示,17个国家已同中方企业签署了采购合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口罩为例,中国的产能从2019的日产2000万只提升至1.16亿只,因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而国外仍然“一罩难求”,在西班牙,口罩价格居然涨到2200元一个,3月18日,阿拉贡自治区的卫生部长对医院缺少口罩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度落泪。在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WTO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紧急协调医疗物资的多边认证,防止大量疫区需求的货物卡在海关边检。
 
(六)维护地区安全稳定,集中精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合力为卫生系统脆弱的地区和国家提供援助。
今年以来,国际热点地区的冲突持续不断,叙利亚和阿富汗一直饱受战乱,也门多个地区军事行动升级、胡塞武装与政府军冲突再起……这些长期发生冲突和战乱的地区和国家本身已是“失败国家(failed state),政府治理能力根本无法承担基本的公共服务,医疗系统和基础设施极度脆弱,医疗服务严重不足,加之人民还面临暴力,食品和商品短缺等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地区冲突的风险。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已发出“停火”呼吁,希望冲突各方促进沟通,减少敌意,加强各国协调共同抗击疫情,避免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危机,从而加剧地区冲突。
此外,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疫情正逐渐扩散,而这些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应对疫情的能力较差。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国际组织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冲突地区的援助,避免人道主义灾难和次生安全危机。国际社会也应合力为卫生系统脆弱的国家提供大力援助,包括供应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提供经验参考,免费转让相关建设技术,酌情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援助计划等。建造方舱医院是武汉在疫情高峰期收治全部患者、分离轻重症患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成功经验,目前伊朗等国出现的确诊病人已大幅超过当地医院的收治能力。因此,可推进在世界卫生组织、G20等国际机制和平台中的多边合作,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国家引入方舱医院,帮助当地加强抗疫卫生能力建设。
 
(七)鼓励各国共享疫情研究数据成果,支持多国合作开展药物及疫苗研发。
在中国分离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第一时间,中国科学家就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在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全球科研界应及时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各国应保持交流与沟通,持续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为全球抗疫提供科技支撑。例如,中国在国家卫健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上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30场技术交流会议,将国家卫健委汇编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与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就是一个共享研究成果的案列。
另一方面,疫苗是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关键,然而疫苗研发难度大,对安全性、有效性要求较高,在研发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为提升疫苗研制效率,可通过国际合作来开展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目前中国一些相关企业正在和美国的Inovio公司进行实质性合作研发DNA疫苗,也有企业正与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研发mRNA疫苗。在重组蛋白疫苗方面,中国的企业与英国GSK公司进行合作,这些都是已经在开展合作的案例。未来国际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联合攻关,以加快疫苗和药物研发进程。“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等国际组织,也应该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和资金的支持。
 
(八)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开展不同形式的捐赠援助,为全球抗疫合作凝聚更大力量。
截至去年11月,中国与138个国家建立了2669对友好城市关系。友好城市已成为中国地方开展外事活动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灾情面前见温情,在中国抗疫攻坚战中,国际友好城市为中国各地给予了大量援助与慰问。近期,中国多地政府已通过国际友好城市等渠道,向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拉克、法国、瑞士、德国等16国的地方政府捐助了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物资。地方政府可通过友好城市渠道,援助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还可通过海外同学会、同乡会、商会、妇联等民间力量对疫情重点国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帮助和声援。
社会力量是国际抗疫合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补充。当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多国企业和多家国际组织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等民间力量都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物资捐赠。当疫情在全球蔓延时,有条件的中国海内外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等,也当持有国际关怀,加强相互联系协调,以多种形式向海外国家提供援助。如海外当地华人华侨可凝聚力量,开辟中国援助统一绿色通道,协助中国援助物资与当地对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发挥语言、经验及专业优势,向所需帮助的同胞及国际友人提供经验介绍、方法指导、心理帮助等。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可与世卫组织、疫情严重国家等对接,设立专项基金,组织捐款捐物,组建民间援外志愿者团队等。
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更当怀有国际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疫情严重的国家进行捐赠和援助,为遏制全球疫情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可塑造更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华为日前向美国纽约州捐赠了10000个N95口罩、20000件防护服、10000只手套和50000个护目镜。纽约州州长库默3月26日在其个人推特点名感谢华为公司的捐赠。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以及阿里云、阿里健康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中国一线医生向全球提供新冠肺炎防治临床经验,并推出海外侨胞免费在线问医服务。在物资援助方面,两家公益基金会已宣布向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非洲等地捐出1180万只口罩和170万只试剂盒。面对全球抗疫医疗物资紧缺情况,相关医疗物资生产企业也应加强合作,通过转产、增产,员工及技术培训等大幅提升产能及生产效率,保障医疗物资生产链、供应链顺畅,并优先保障疫情严重国家所需物资。
(九)确保全球农产品贸易稳定,通过区域及多边体系合作加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介绍,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疫情虽尚未对食品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但粮食物流已遭受挑战。加之今年以来,澳大利亚大火、粮食主产国旱灾、东非蝗灾泛滥等因素,可能出现粮价飙升、粮食短缺甚至饥荒,全球粮食安全面临考验。报道称,作为全球重要的小麦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面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将每周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出台出口禁令。    
为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各国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贸易合作以确保粮食供应,各国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以确保国际和国家的农业与粮食供应链正常运行,并不应以疫情为借口发布相关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以G20、APEC、OECD、非洲联盟为代表的区域和多边体系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国可在多个全球和区域性多边平台上持续推动多边合作,并针对粮食供给能力稍显不足的国家,加大农业合作与援助,以防疫情引发全球粮食供应危机。
 
(十)倡议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振国际多边合作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对国际合作发展的一次重大考验。各国政府及人民需认真思考什么才是阻碍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威胁。曾经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在不分国界的病毒威胁下,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脆弱、大国间战略竞争的加剧、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淡薄、东西方文化的割裂等问题,更反映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灾难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国家间的博弈斗争无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国际恐怖主义、传染病等才是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真正威胁。病毒带来的威胁超越国界,各国团结起来,精诚合作,是战胜疫情的必由之路。疫情终究会过去,经过此次疫情,各国可进一步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展开思考与讨论,以达成更有效的国际合作共识,完善全球治理,共同为构建人类和平发展、美丽富饶的未来世界而努力。
 
三、推进全球合作抗疫,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稳定
疫情在武汉爆发以来,为保证国民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严苛的隔离手段以抑制新冠病毒的扩散。现在看来中国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与此同时,抗疫期间中国曾得到了来自各个国家各级政府、民间团体、跨国公司等的无私援助。截至3月2日,共有6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赠了口罩防护服等中国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资。日本各界向中国捐赠的防护口罩数量突破630万个,累计捐款达3060万元人民币;韩国为中国提供价值达500万美元的防疫物资;欧盟捐助了12吨医疗物资;巴基斯坦捐出全国医院库存口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也正本着合作精神及国际人道主义关怀向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
当今世界已高度互联互通,各经济体间相互依存,在疫情威胁下,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有人形容新冠阻击战是“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但事实上,中国在这场全球疫情阻击战中必须打完全场。国际社会也该认识到,全球抗疫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做得最好的国家,而是最短的短板。当前,全球疫情正加速升级,关于疫情拐点何时出现医学上还没有共识,对于病毒机理和变异也还在不断认识过程中,而疫苗研制出来并大批量投入适用也非短期能够实现。在严峻现实之下,各国是各自为战还是通力合作,关乎全球抗疫进程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严重衰退,而全球合作是缓解疫情下经济衰退的唯一途径。
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民众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也已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当前,疫情全球蔓延已使数万生命陨逝,数十万甚至上亿生命面临威胁。与1918年全球爆发大流感时比较,当今世界是更加和平富裕的,也应该能进行更好的应对。单个国家及地区的能力是有限的,资源分布与需求程度也是不平衡的。面对这场人类大危机,各国是选择分裂还是团结,是对抗还是合作,是以邻为壑还是睦邻互助,是民族主义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国家安全及发展前景,也关乎人类文明道义。各国若能互信互助,尽早落实开展高效充分的国际合作与相互援助,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挽救更多生命,减轻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尽早实现全球经济复苏与人员正常流动。无论肤色与国籍,无论贫富与老幼,无论文化与信仰,日益发展的全球化世界本可更为丰富而包容,愿寰宇同舟齐心,全球战疫必胜。

 

 

全球化智库(CCG)课题组

 

202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