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

出版机构:

作者:

发布时间:

点击封面查看大图


 

一本“智库建设路线图”,揭开搭建、运营智库的秘密

 

作者:王辉耀  苗绿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图书序言

智库,又称思想库,英文为“Think Tank”,即为公共政策决策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全球化的今天,智库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正如国际智库研究知名学者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所言,“尽管各国智库数量有增有减,但不可否认的是,智库持续扩展着其在各个国家的影响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2015年,智库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

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众多智库被称为“影子政府”“政府的外脑”,发挥着提供新思想、引导舆论、教育公众、影响重大政策决策、为政府储备与输送人才等重要作用。其实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保罗·迪克逊(Paul Dickson)就已经在其著作《思想库》(Think Tanks)一书中,称智库是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中国,智库更重要。

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有着西方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毋庸置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取得今天辉煌成就的秘诀之一。然而,这种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决策不够科学,甚至错误,那么带来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吴邦国同志认为我们国家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世界银行也曾在一份早期研究中做出相关估计,认为我国“七五”计划到“九五”计划期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在4000亿~5000亿元。

因此,中国政府的决策机制特别需要智库的参与。如果能够发挥智库尤其是独立社会智库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想出口单一、缺乏不同论证的弊病。作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要形式,智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使中国政府的决策机制更加民主,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把智库看作中国的“第九大民主党”,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障。发展智库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发展智库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国家战略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调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最广泛的力量。这说明中国的领导层正在主动接纳不同的声音,这种纳谏思想意味着中国思想产品市场的形成。这无疑为中国智库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智库的活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015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推动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伴随着顶层设计紧锣密鼓地出台,我国掀起了智库建设的热潮。智库数量的迅速增加对于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欣喜之余,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智库发展远未成熟,国内各类智库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困境,我国智库在发展格局、专业性、传播力、国际化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诸多差距,要由“智库大国”变成“智库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对于中国智库的前景,我们始终是乐观的。且不谈中国源远流长的智囊文化,单从需求侧来看,对内经济转型,对外大国崛起,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种类越来越多,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政府需要答案,民众也需要答案,这就是对智库的需求。2008年,我和苗绿博士一起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CCG创办前后,我们拜访过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American Progress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Relations)等30多家国际知名智库,与上百位国内外智库专家有过交流探讨。2010年,我还专门到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访问研究员,之后,我又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潜心探索国际智库的运行之道。随着对国际智库的认识和深入了解,我深刻感受到智库力量对一个国家崛起的意义所在。一个现代化大国的崛起,需要一大批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国际性和公信力、影响力的强大智库提供智力支持。

2014年,我们写作出版了《大国智库》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出版。我们在书里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际智库发展的规律与作用,并勾勒出未来中国智库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此书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与良好的反馈,很多人与我们联络,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国际和国内智库是如何具体建设与运作的。作为智库发展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我们深感这是一份责任,如果能够将智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多年我们运营中国社会智库经验与实践心得总结出来,为中国智库建设的大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策划和写作本书。为了使本书内容更翔实、可操作性更强,除了结合我们近10年来创办和运营智库的具体经验和体会,我们还多次举办和参与聚集国内外顶级智库专家的研讨会。仅以2015年为例,6月,我们邀请了詹姆斯·麦甘教授在CCG北京总部发表了“如何建设全球化智库”的演讲。10月,CCG作为中国智库代表受邀参加了在米兰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我们与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威尔逊中心、英国查塔姆社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国际知名智库一起探讨了智库如何参与社会事务和政策决策等系列话题。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与八年的实操经验相结合,为大家推出了这本《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如何建设和运营一个成功的智库》。

在本书里,我们将智库的创新运营总结升华为“思想创新力、研究支撑力、社会传播力、国际输出力和政策影响力”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之为智库创新运营“五力模型”。其中,思想创新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支撑力是五力模型的核心,只有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为国内传播、国际传播形成支撑,并最终拓展到对政策的影响力。社会传播力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是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全球化背景下,智库还需具备国际视野,打造自己的国际输出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如此才有可能影响国际的舆论与政策,更好地助推中国的崛起。政策影响力是五力模型的最终归宿,其他四种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均为了实现政策影响力这一智库的最终目标服务。

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去驾驭的时代。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全球经济阴晴不定的同时,“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业已进入了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日益复杂的世事、国情已经发出了呼唤智库彰显能量的时代最强音。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和国际的大舞台上,中国智库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我们真心期待,中国智库有一天能真正成为中国崛起背后的“第四力量”。

 

 

图书推荐

 为什么今天中国应当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因为我们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时期,必须发出中国声音,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

——龙永图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主席

 

这是到目前为止最权威、最全面阐述全球及中国智库发展的、一本值得每一个了解智库的人必读的材料。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本书站在全球思想竞争的高度,从多年创办智库的实践出发,在全球传播机制、融资运营机制、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是所有关心中国智库发展的学者和实践者的必读之书。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智库是思想和创新的催化剂,对于像中国这样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国家来说,智库的贡献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世界智库的著名学者

 

很多事件已表明,智库的政策分析师常常可以通过他们的工作推动关键政策的制定。

——安德鲁·西雷(Andrew  Selee)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副总裁

 

 

内容简介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推动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智库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出台,中国智库发展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书作者王辉耀和苗绿博士在创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前后,曾拜访过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等30多家国际知名智库,与上百位智库专家有过探讨交流,王辉耀博士还专门到布鲁金斯学会担任访问研究员,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潜心探索国际智库的运行之道。

《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是继《大国智库》之后,王辉耀和苗绿博士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他们将九年运营中国社会智库的经验与实践心得总结出来,在书中将智库的创新运营总结升华为“思想创新力、研究支撑力、社会传播力、国际输出力和政策影响力”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称之为智库创新运营“五力模型”。

思想创新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今全球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中,能否凝聚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是智库能否产生新思想的关键。智库在充分激发“内脑”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善于借用“外脑”来为智库实现知识更新,为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思想碰撞。

研究支撑力是五力的核心,只有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为国内传播、国际传播形成支撑,并最终拓展到对政策的影响力。智库的研究定位应是时代背景与自身资源结合的产物,时代背景是智库选择研究方向的出发点,自身资源则是智库取舍研究方向的立足点。对一家智库来说,关键是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强项,智库的定位需要专业和专注。智库的研究选题,不但要关注重大紧迫的现实问题,更应该从战略高度对国家的未来提供前瞻性的宏观思考。丰富的研究数据支撑、政府信息扶助、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研究质量的控制等均是智库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关键。

社会传播力是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对成功的智库而言,将研究成果有效传达给受众与完成高质量的政策分析同样重要。智库可以通过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研究输出机制、舆论引导机制来打造自身的社会传播力。

国际输出力是全球顶尖智库的共同特征。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与威胁,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智库的国际化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中国智库具有全球研究视野的并不多。国内智库更专注于自身问题,埋头研究国内公共政策,很少参与全球性事务中,更少有机会在国际性会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更好的助推中国的大国崛起,中国智库就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能够深挖国际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研究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引导国际舆论,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政策影响力是智库的最终目标。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智库基本上围绕国家权力机构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精英集团以及社会大众,采取直接或间接,长期或短期的方式影响决策。具体到国家,美国的决策体系决定了美国智库可以通过影响总统、国会及政府部门,左右国家的政策决策。中国智库则主要通过内参、政府课题、专题座谈以及决策培训等途径影响决策。

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去驾驭的时代。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全球经济阴晴不定的同时,“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业已进入了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日益复杂的世事、国情已经发出了呼唤智库彰显能量的时代最强音。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和国际的大舞台上,中国智库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

王辉耀

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曾担任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在智库发展、企业国际化、人才战略、华侨华人、海归与留学生及国际移民等领域有大量著作和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出版了《国家战略》、《人才战争》、《China Goes Global》等中英文著作50多部。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对智库发展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大国智库》一书,发表了《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与建议》等多篇智库研究文章,并被国新办中国网评为“中国智库建设十大代表人物”。

苗绿

博士,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总干事,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和资源管理博士后。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苗绿也是中国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秘书长。

曾参与多项国家部委和社科基金研究课题,著有《大国智库》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并发表了《社会智库如何利用运营机制创新促进发挥政策影响力》、《如何建设中国新型智库》、《中国社会智库的运营创新探析》等多篇智库研究文章。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

可以说,几乎每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智库在发挥无形的思想力量。从与工业革命同时起步的英国皇家学会到六次国运转折孕育出的六家德国顶尖智库,从左右政府决策的美国智库到造就了经济巨人的日本智库,不论西方还是东方,智库都在蓬勃发展并在影响国家政策的道路上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智库是什么 

智库的力量之源

全球智库新生态

第二章 中国步入智库时代

在世界智库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智库。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一国的世界地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深化,智库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属于中国智库的时代已然来临,发展智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民营智库是搞活思想市场的关键力量!

大变革需要大智慧  

在中国,智库更重要     

最佳机遇期

智库热的冷思考

第三章  智库创新运营三要素

智库最宝贵的资产是人的大脑,一流智库建设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流人才;独立性是智库的根本价值所在,财务独立更容易保障思想独立;影响力是智库存在的理由,也是智库建设中应着力锻造的无形要素。

智力资本    

独立性 

影响力

第四章  智库的思想创新力

在笔者所著的《大国智库》一书中,提出智库本质上是专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决策和制定的“思想工厂”,必须有独立的“思想产品”。真正的大国智库应该是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的创造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思想创新是智库的生命线,创新思想则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

新思想引领国家决策     

缔造“头脑风暴中心” 

跑赢“思想创新马拉松”    

第五章 智库的研究支撑力

智库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策略、新方法等研究成果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政府决策,这就需要智库能产生有价值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世界知名智库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研究定位、研究选题、研究基础对智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研究定位    

研究选题    

研究基础

第六章 智库的社会传播力

智库的发声与公众的发声并不一样,它立足研究,声音更理性、更专业、更科学,为社会大众提供思想与观点,引导舆论,教育公众,服务公众,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研究输出、沟通交流和舆论引导三大机制,最大化社会传播效果。

沟通交流机制

研究输出机制         

舆论引导机制   

第七章 智库的国际输出力

国际化是全球顶尖智库的共同特征,是大国智库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前,当国内对国际化智库的概念尚缺乏系统研究和实践经验时,笔者便开始探索中国民营智库国际化的模式,在CCG创立伊始便秉持全球视野,把走出去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好声音”作为目标。我想,智库的建设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唯有如此,才能在做好研究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国际输出,打造智库的国际话语权,营造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     

向世界发声 

第八章 智库的政策影响力

智库是“政府的外脑”,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影子政府”。2008年以来,CCG参与推动了“千人计划”、人才签证、中国绿卡待遇、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条例等政策的诞生。然而,智库仅提供一种参考性的专业意见,不能代替政府做决策,更不可能越界干预政府的决策。

智库影响决策:一般方式    

政策影响机制:中美图景

结语:中国需要智库,更需要智库市场的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