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在2020服贸会上发布“2020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推荐榜单” 25家代表企业入选

2020年9月9日

 

2020年9月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商务局于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0服贸会“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CCG在该论坛上发布“2020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推荐”,25家在在华投资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跨国公司入选。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4日-9日在北京召开。2020服贸会“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是2020服贸会期间举办的重要论坛之一。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全球化智库名誉主席陈德铭,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欧盟驻华大使郁白,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芬兰、爱尔兰、新西兰、加纳等8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以及4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和跨国公司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获得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商投资目的国。2020年,受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放缓,跨国投资环境极具挑战性。这一外部环境并没有削弱外商在华投资的积极性以及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
从2020年推介的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来看,汽车、能源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断寻求高质量转型与产业链的完善,汽车类跨国公司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创新侧重点,能源化工类跨国公司注重清洁能源以及新型材料研发;金融类跨国公司受政策红利影响,加速入局中国保险、信贷、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生活消费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焕发活力,吸引消费类跨国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医疗制药类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潜力,纷纷在华投资打造生产基地及创新基地,为中国医疗数字化发展赋能。
以下是“2020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推荐榜单”以及推荐理由:

安盛集团(AXA Group)2019年12月14日,法国安盛集团官方宣布从国内股东手中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盛天平”)剩余50%的股权,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此次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总对价为46亿人民币,已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安盛集团于1816年在法国成立,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伴随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外资保险机构迈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安盛此次收购有利于其扩大在中国投资,开展多元化保险业务。

巴斯夫公司(BASF SE )

2018年7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在湛江建设一体化基地,并于2019年1月签署了相关框架协议。湛江一体化基地预计总投资额100亿美元,由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项目整体将于2030年左右完工,建成后将成为继德国路德维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后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2019年3月,巴斯夫宣布投资3400万欧元建设的上海浦东研发基地的两个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巴斯夫在华投资首开中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先河,从建设新的一体化基地到扩充全球研发中心,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一直走在深耕中国市场的路上。

百事公司(PepsiCo Inc.)

过去一年,百事公司收购举动频繁,先是于2019年7月投资约 9亿元人民币收购五谷磨房约26%的已发行普通股,成为仅次于五谷磨房创始人的第二大股东,后于2020年2月以49.53亿元人民币收购好想你旗下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此外,2019年6月,百事公司宣布投资5000万美元在四川省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百事食品四川生产基地”,以满足中西部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

百事公司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领导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据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柯睿楠,百事公司过去10多年在华投资已超过530亿元,展现了其深耕中国消费行业的宏大蓝图,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市场是百事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宝马集团(BMW AG)

2019年11月,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创造“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向全球市场输送汽车”的全新模式,打造满足全球标准的高性价比汽车产品。

同年12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的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便于宝马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并改善在华运营的协同能力和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市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规模也是全球最大。宝马稳步推动在华投资计划,在数字化和电动化领域加强研发,宝马集团的投资举动也体现其对中国扩大开放的高度认同以及在中国扩大投资、深化合作的决心。

贝莱德集团 (BlackRock , Inc.)

2020年8月21日,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这是我国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贝莱德全球管理规模达到7.32万亿美元。贝莱德在中国市场耕耘已久,之前主要通过QFII、RQFII沪/深股通、债券通、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中国。2017年9月,贝莱德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并于12月获批私募牌照,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资管巨头。

2020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开外资股比限制,贝莱德也于当天递交公募基金设立申请,经过5个月时间即获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脚步不断加快。

达能集团(Danone SA)

2020年6月,达能集团全资收购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并于7月16日表示,将在中国投资1亿欧元用于开发婴儿奶粉等专业营养品。同日,位于中国上海的达能开放科研中心正式揭幕,标志着达能通过食品为中国人民带来健康的征程进入新阶段。

达能是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世界120多个市场。达能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现已成为达能全球第二大市场。

达能集团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以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中国开放科研中心的揭幕将进一步提升达能的科研与创新实力,全力支持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施。

大众汽车(Volkswagen)

2020年5月,大众汽车先后宣布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与国轩高科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大众汽车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目前在上海、长春、大连等多地设厂。截至2019年底,包括合资企业在内,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拥有员工超过10万人。

从1984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开始,大众汽车伴随中国汽车工业成长三十余年,近年来,大众正进行着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通过变革江淮大众管理模式,推动合资企业业务向前迈进,并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助力中国汽车市场与大众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

继2018年投资11亿人民币在北京建立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后,2020年7月,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9.045亿元持有孚能科技约3%股份,旨在保障梅赛德斯-奔驰在电动化战略进程中的动力电池电芯供应,促进孚能科技计划内的产能建设。2019年,戴姆勒和吉利控股创建了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各持股50%,目标为开发新一代Smart汽车。在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smart合资公司将采用“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新模式,双方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助力其在高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

戴姆勒股份公司成立于1886年,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以及豪华车生产商之一。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四大业务单元。

近年来,戴姆勒不断深化在中国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投资中国本土电池企业,以中国市场为技术原点,辐射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挖掘与中国高新科技合作伙伴的合作潜力,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注入活力。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2020年6月,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在天津启动,规划产能20万辆,总投资额84.95亿元人民币。除了新建能源工厂,一汽丰田还于5月成立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分公司。同月,丰田公司与中国五家企业签署合同,联合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公司,丰田公司将出资2亿人民币,占比65%。此前,丰田还同比亚迪就成立合资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双方各出资50%,公司在2020年4月正式成立。

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公司,总部位于日本。近年来,丰田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积极参与在华生产、研发等活动,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2020年6月11日,高通创投宣布对红茶移动、腾视科技、达龙云3家中国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在后疫情时期对中国5G技术应用不断加码。高通创投一直积极支持中国的创新创业,在已投资60多家企业中,许多已经成为行业内具备较强影响力的公司。

高通创投(Qualcomm Ventures)部门成立于2000年,以5亿美元的启动基金承诺向早期高科技企业提供战略投资。高通创投此前的投资地域首要在美国,2003年正式进入我国市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运作,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高通在中国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围绕5G和AI两大赋能技术展开投资,有力推动中国高新技术发展,以及中国的电子制造行业与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充分融合。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Plc)

2020年5月17日,中国海油与壳牌集团于惠州进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共建第三期乙烯项目。项目选址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总投资额约合人民币396亿元。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于1907年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油、壳牌集团与广东惠州合作建设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如今,已建成投产中海壳牌一、二期项目的乙烯产能达220万吨/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工厂。

此次同中国海油合作的高水平大型石化项目在惠州市落地,是广东沿海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项目将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升级,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竞争优势,并作为产业龙头有力带动广东的中下游产业和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2020年5月19日,全球500强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落户武汉,体现了霍尼韦尔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新兴市场总部的业务范围涵盖智能建筑科技、特性材料和技术、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后疫情时期,霍尼韦尔研发的通风控制系统将有利于促进公共卫生设施的提质改造,助力新基建的深化推进并提高学校及易感人群较多场所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个经销机构。目前,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同时在中国30多个城市拥有50多家独资公司和合资企业,其中包括20多家工厂。

霍尼韦尔公司是2020年第一家在武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是美国以外,霍尼韦尔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项目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更多智能化安全化、更加贴近大众消费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发展进步。以新兴市场总部成立为契机,霍尼韦尔将与武汉紧密合作、携手并肩,开发转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共同推动湖北武汉再度崛起,推动霍尼韦尔在华业务实现新高度。

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

2020年6月9日,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海盐氢能源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海盐,总投资10亿美元。项目分为制备分装、关键设备零部件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三个项目,分期实施。同年2月,美国空气产品公司还签署了一份浦东新区增资协议,体现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承诺。

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公司,拥有近80年的历史,在服务能源、化工、钢铁冶金、电子、机械制造等多元化制造终端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空气产品公司从1987年开始投资中国市场。至今已在中国拥有70家实体、超过170个生产设施和近4千名员工,服务于众多产业。

嘉兴海盐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长三角区域既是美国空气产品公司重要气源地,同时也是公司重要气源市场。该项目的落户,填补了嘉兴在氢气制储运、加氢站设备等产业链环节的空白,助其形成完整的氢能源产业布局,立足海盐,打造“中国氢谷”,同时助推中国能源产业链的完善与高质量转型。

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Plc)

2020年6月,联合利华太仓生产基地扩展升级奠基仪式在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联合利华将斥资1亿欧元,在太仓建设全新的生产基地,并升级为联合利华中国的食品生产基地。这是联合利华中国近年来在食品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此外,联合利华积极同中国企业寻求合作,先是于1月同京东物流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驱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后于7月同美的共同发布了跨界战略合作计划,携手开启洗护新生态。

联合利华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生产和销售超400个品牌。联合利华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同中国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积极为未来十年在华发展布局。联合利华管理层始终看好中国业务,多次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在华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长远扎根中国市场。

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

2020年6月,美国运通和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美国运通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在中国进行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外资银行。8月,美国运通正式宣布在华开展业务,并携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发布了国内首批美国运通单标人民币信用卡。

美国运通银行成立于185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服务及综合性财务、金融投资及信息处理公司。1918年,美国运通来到上海,是最早在中国内地市场服务全球客户的公司之一。今天,美国运通在中国内地市场有两大主营业务——信用卡服务和旅游服务。

美国运通进入中国,将会给以银联为主的国内清算体系带来新的变化,激发国内金融市场活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

明治控股株式会社(Meiji Holdings Co., Ltd.)

2019年9月以来,日本最大乳企明治在不到一年时间,宣布了四笔有关中国市场的投资:总投资约合21亿元人民币的华北首厂落户天津、逾1.48亿元扩建苏州工厂、以约18亿元人民币收购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25%的股份,后者在中国从事牧场经营业务、并成立明治食品(广州)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亿人民币。

日本明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16年,是日本最大的食品企业集团,旗下产品包括巧克力、糖果、冰淇淋、乳制品、方便食品、饮料等。2013年,明治公司苏州工厂生产的酸奶和鲜奶产品在苏州、上海、杭州、宁波四地上市,成为首个大规模进入中国低温乳品市场的外资乳企。明治公司在其经营计划中,将中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美、日政府要求企业撤出中国的背景下,明治公司持续大力出资加码中国市场,充分体现其对于中国市场的承诺,以及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对于外资的吸引力。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

2020年开始,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作为全球金融巨头之一的摩根大通随即加码中国衍生品市场。

证券领域,3月,摩根大通宣布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集齐四块主要牌照。期货领域,6月,经证监会核准,摩根大通期货为我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资管领域,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宣布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共识,将拟收购取得合资企业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上投摩根基金有望成为首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

摩根大通集团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顿公司合并而成,是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摩根大通在中国全线业务具备,足见其对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外资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不断放宽,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外资券商不断加码中国衍生品市场。凭借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将带来理念上的巨大冲击,有望给我国金融业带来“鲇鱼效应”。

默克集团 (Merck KGaA)

2020年7月,默克与上海浦东新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默克上海创新基地”,同时扩建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中国中心(实验室二期),建设首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生产基地,两项投资总计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2019年7月,默克与金域医学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中国结直肠癌的精准检测治疗。同年10月和11月,默克设立于上海以及广州的创新中心先后正式启用,旨在联合当地政府产业园区、孵化器、学术机构及投资机构等创新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创新科技。

默克集团成立于1668年,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与化工公司之一,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其在华首家分公司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有87年历史。近几年,默克在南通的医药健康和生命科学业务以及在上海的高性能材料业务部分别进行有1.7亿欧元、8000万欧元和4400万欧元的投资。此外,默克在北京设立了全球医疗研发中心,在上海设立了高性能材料研发中心和生命科学实验室。中国已经成为默克的重要创新来源。

默克在中国频设创新基地与研发中心,体现中国创新生态资源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助力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相关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2019年,强生旗下杨森制药投资3.97亿美元在西安新建的大型创新供应链生产基地投产,强生医疗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1.8亿美元新建的爱惜康新工厂同样投产。该项目是国内首款4K内窥镜成像系统,也是强生首次将该类先进设备的生产技术引入到美国以外的市场生产。同年10月,强生公司在北京公布了扩大在华投资、拓展合作伙伴等加码“中国创造”的新举措。这批项目包括成立强生中国数据赋能中心、打造中国本土高端制造能力、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创新医疗解决方案、以及通过引进创新药品积极应对社会公共健康挑战等重要发展计划。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强生在华成立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强生近年来一直在加码对华投资,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致力于AI赋能医疗创新,通过医疗解决方案的不断创新,提高医疗水平和可及性,加速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医疗行业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

雀巢公司(Nestle)

2020年5月20日,雀巢宣布了一项7亿元的增资计划,该计划主要对天津的普瑞纳宠物食品工厂进行增资扩产,并引进用于生产专业处方粮和湿粮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施,为宠物提供更丰富和更高端的食物选择,同时引进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并在天津增设其在亚洲的首条植物基产品生产线。此外,雀巢还将对其糖果业务增加投资,升级 “呈真”威化生产线。雀巢方面将这一系列举措的意义定为,进一步加强在华布局,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高端化,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组合。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2020年4月,施耐德电气同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厦门市湖里区签订协议,计划向当地新增投资。根据协议,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将在未来3到5年扩大研发,陆续投产多条先进生产线,生产制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数字化电气产品。2019年9月,施耐德电气将全球两大设计中心——全球低压成套设备设计中心、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正式落户西安。

施耐德电气是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主要业务包括电力,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节能增效,能源等。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取得长足进展,“新基建”有望加速中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新项目不仅有助于增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数字化引领者地位,还能带动厦门当地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和经济发展,助力中国产业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两大设计中心落地西安,彰显了施耐德电气深耕陕西乃至西部市场的决心,以及凭借创新的数字化技术提升西部地区全球化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信心。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Panasonic Co., Ltd.)

2019年,松下成立了中国地区公司——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将决策权交付中国管理层,加强决策效率以及同中国市场的融合。该公司于同年在嘉兴投资1亿美元用于松下厨电科技项目建设,用地约150亩,以厨房相关家电以及相关厨房用品的研发、生产为主要业务。项目预计2021年9月竣工投产,达产后销售额预计可达34亿元,纳税可达8000万元。

松下电器是全球性电子厂商,从事各种电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事业活动。松下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8年,从技术引进、投资创办合资、独资企业,到创办研发基地,松下在中国的事业规模日益扩大。从松下的开发、制造、销售等各种经营资源的投入来看,中国是日本以外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东北亚公司的设立,是松下面向下一个“百年”的征程中,在中国市场迈出的一大步,有利于加强松下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为不断进化的中国市场做出新的贡献。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2019年9月,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在濮阳市投资25亿人民币建设风电机组生产基地的项目正式开工,助力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在过去一年,GE积极同中国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展开在清洁能源发电的多层次合作。2019年7月,GE与揭阳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署了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协议,2020年6月,通用电气可再生能源集团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签署首个陆上风电合作协议。

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跨国公司之一。早在1906年,GE就开始发展同中国的贸易,是当时在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公司之一。迄今为止,GE的所有工业产品集团已在中国开展业务,拥有一万多名员工。

中国是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风电市场。GE加大在华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不仅彰显了GE对中国市场的持续看好和长期承诺,也标志着GE价值链本土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

星巴克(Starbucks Corporation)

星巴克于2020年3月宣布,正式启动占地8万平方米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于3月13日正式在中国江苏昆山签约,星巴克公司将投资9亿人民币用于第一期建设一座绿色环保咖啡烘焙工厂。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其在亚太市场的首次生产性战略投资。与此同时,星巴克中国宣布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战略投资、合力加速星巴克中国的数字化创新步伐。

星巴克于1999年进驻中国,已经在中国内地18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400家门店,中国目前已成为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

星巴克咖啡在华建设创新产业园区,体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持续提升中国精品咖啡产业的长期承诺,有利于为推进中国咖啡的智慧型可持续生产创造全新工作机会,推动中国咖啡产业走向新的高度。

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宁波与英国化工巨头英力士集团于2020年1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力士集团将投资15亿美元左右在宁波建立一座世界级规模的ABS生产基地,作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工材料生产线,该基地年产能规划为60万吨。2019年,英力士完成了对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在广东佛山和浙江宁波的两家聚苯乙烯工厂的收购,其中一家预计2023年竣工的新工厂将是英力士在中国独立兴建的第一家工厂。

总部位于瑞士罗勒的英力士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公司,致力于石油化学产品、特殊化学品和石油产品的生产制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ABS 市场之一。这项新投资将为英力士集团在华进一步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

作为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CCG持续对企业全球化、“走出去”和“引进来” 展开双向研究,以当前国际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国际贸易、来华投资、对外投资、数字贸易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读。此外,CCG 课题组连续多年研究编写国内唯一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CCG还创办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专注于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国际贸易与投资相关国际议题设置多场分论坛。

 

论坛官网:http://www.chinaoutboundforum.org/
关键词